高考作文是對高考考生語文學習情況,特別是語言綜合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測試。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高考作文也是對考生社會認識能力、實踐能力等的一次測試,是對考生價值觀、社會公民意識、人生觀的一次導向性引導。
因此,每年高考過后,對高考作文的題目、難易度、導向性等,均有不同層面的解讀,有批評當然也會有贊揚,2012年高考作文也不例外,各省市的考試題目一公布,引來了“板磚”、“臭雞蛋”,但同時也有“鮮花”。縱觀起來,有一個可喜的現實是,對于今年的高考評價,贊揚的聲音顯然要比批評的多一些。
批評之聲中,具有代表性的,比如《時代商報》的評論文章《高考作文,理想主義的一聲嬌嗔?》,文章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總體有些理想主義,亦有不少題目陷入了“永恒正確的道理,亙古不變的邏輯”,這極容易導致考生寫了“最保險的文章”;比如《華商報》評論《高考作文 寫出這個時代的真實》一文,也對今年高考題目的在“道德信條”和“態度正確”的展示下,會否“讓很多考生喪失自我的表達,難以寫出這個時代的真實”提出了憂心。
但贊揚之聲同樣也不少,比如《南方都市報》社論文章《吐槽高考作文是對現實的關切》指出,我們不妨“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引起網友吐槽的興趣,就庶幾算是一道不錯的題目呢?”比如《燕趙都市報》文章《以獨立判斷梳理高考作文的時代價值》充分肯定了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的“開放性”,認為“文化價值多元的時代,看待高考作文,并不在于一定要從中梳理出某一種符合所有人口味的‘大同價值’,越是個體的,往往就越是獨立的;越是獨立的,其實才是真正的權威的?!北热纭缎畔r報》有作者撰文稱,應就《“穿越”高考作文,反思教育理念》,充分肯定了廣東高考作文題目,然后提出了讓“穿越”高考作文“打開應試教育對孩子想象力的禁錮,培養民族的理性素養”的期望。比如《晶報》對廣東的題目也做了正面的肯定評論,認為《可選擇的不是時代,而是價值與理念》。比如《西安晚報》直接贊揚道《2012高考作文:立足時代,回歸生活》。比如《大河報》也坦言《今年高考作文更貼近社會情緒》。
由往年幾乎對高考作文一邊倒的批評和“吐槽”,到近些年的褒貶不一,再到今年的贊揚聲居多,無疑體現出了高考作文題目命題的進步,體現出了教育者對教育進步的追求與思考。正如《華商晨報》的評論文章《高考作文重拾語文的溫情與敬意》所言:“從‘詩意’‘常識”、到‘公民責任擔當’,再到‘開放空間’的拓寬,高考作文整體命題在近幾年內的嬗變與努力有目共睹?!?/p>
如今是一個文化觀念多元化,甚至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時代,不同的人,都會對高考作文題目有不同的見解。因此,批評與贊揚同在,肯定與否定均有,這很正常。2012年高考作文能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廣受贊揚,無疑已經很是難能可貴了!希望這種進步能夠成為此后經年,教育發展的慣常表現和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