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中國茶葉行業,于波瀾不驚中漸行漸遠,猶如清茶一杯,看似平淡卻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海峽茶道》、《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人民政協報·茶經》專版、《中國食品·荼精品》、《中華茶人》以及伴夏茶網肩負媒體的責任,秉承茶人的使命,站在行業的高端,用心甄選出2011年中國茶葉行業十大新聞,以饗讀者。
NO.1
茶葉莊園相繼流行,休閑產業茶香四溢
關鍵詞:消費
11月28日,云南省臨滄市人民政府與云南白藥投資有限公司就合作建設“紅瑞徠茶莊”項目達成協議,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行《臨滄市人民政府與云南白藥投資有限公司建設“天頤茶源——紅瑞徠茶莊”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云南白藥將力爭用一年半的時間在臨滄市建設一個高起點、多功能、國際化與當地民族特色和茶文化相結合,融度假休閑與保健服務為一體,具有高層次接待能力的高端國際養生莊園式會所。八馬茶業投資2億元興建的安溪八馬鐵觀音茶葉莊園正式舉行了開工儀式,建成后將成為具有東方風格的綜合性國際化茶莊。
以茶會友、以茶為媒、以茶興業、以茶促和諧。此前,已有天方茶業仙寓山度假村、梅州雁南飛茶田等茶主題風景區,分別獲得國家4A、5A級旅游風景區認證。茶主題風景區既是茶企的生產示范基地,又是茶文化的交流平臺;既是企業展示的形象窗口,又可作為參觀的旅游景點獲取收益。茶主題經濟帶動當地其他產業,促進了地域經濟的發展,提升了人們生活的質量。隨著中國消費的升級,體驗式互動營銷以及文化休閑產業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更是中國茶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
NO.2
海峽兩岸茶葉交流協會成立
關鍵詞:交流
9月25日,福建省首個全國性、綜合性茶業服務組織——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在福建省福州市正式成立。為促進兩岸茶產業和茶文化交流合作,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應運而生。據介紹,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是經民政部和農業部批準的,將立足福建,著眼兩岸,面向全國,積極推進海內外、特別是海峽兩岸茶產業及茶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茶業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廣空間邁進。
海峽兩岸人民手足情深,文化同根同源,各種民間交流活動一直活躍。此前,臺灣茶葉零關稅進入大陸議案已獲通過。此次政府批準成立這一全國性、綜合性茶業服務組織,體現了對兩岸茶業的重視,也體現了對兩岸文化交流的期待。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的成立,標志著祖國大陸和臺灣茶業交流合作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NO.3
“東方樹葉”年中面世
關鍵詞:科技
東方樹葉是201 1年農夫山泉公司最新出品的一款茶飲料,可以說這是第一款真正的茶葉原汁飲料。東方樹葉與非茶飲料和其他茶飲料相比,在充滿了糖分、香料及各種添加劑的飲料市場中,東方樹葉的“0卡路里”顯得如此搶眼,而“健康與純正”無疑成為最大的產品主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提升茶消費。目前,各地茶葉都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如何解決這種現象?是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面對這些現象,只有通過依靠科技,研究消費心理,順應消費市場,開發新產品,促進深加工,提升茶消費,走綠色、低碳、高附加值的道路,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也只有如此,中國茶行業才有希望良性發展。
NO.4
茶界大佬“立頓”深陷稀土門
關鍵詞:質量
2011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烏龍茶產品質檢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抽查的58種烏龍茶產品中,有19種產品不達標,其中,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立頓”牌鐵觀音產品(規格型號為50g/盒,生產日期為2011-01-14)被判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是稀土超標(標準值要求≤2.0mg/kg),產品實測值為3.2mg/kg。
食品安全的字眼今年一直緊繃著公眾神經,在國家將食品安全問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際,作為國際知名茶葉品牌的“立頓”卻出現稀土大幅超標事件,實屬不該。雖然業界對稀土含量標準爭議不休,但稀土如果嚴重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則不容置疑。這也為中國茶業敲響了警鐘,產品在種植、加工、流通等所有環節中,質量安全保障需要貫穿始終并且慎之又慎。因此從事食品生產的企業,需要做大做強的魄力,更需要責先利后的社會責任。
NO.5
首部動漫茶文化電影《烏龍小子》誕生
關鍵詞:文化
全球首部茶文化動畫片《烏龍小子》已完成第一系列《喊茶之旅》的制作,將于2012年春節期間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黃金時段首播。傳統和時尚、科技和文化結合的《烏龍小子》是以動漫藝術體現茶文化,讓青少年兒童通過“看電視、看動畫片”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輕松認識中國茶與茶文化,是文化創意的驚鴻之作。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文化博大精深,但現實版的茶文化卻是一個嚴肅、沉重而又棘手的話題。在深入發掘茶文化內涵,陶冶情操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等茶文化的研究與普及方面,我們已經落后于日、韓及歐美一些國家,茶文化甚至開始以披上西方文化的外衣為榮,正宗的中國茶文化有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黨的十七大六中全會已明確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大事來抓,中國茶文化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文化強國,茶道先行,普及茶文化,當從娃娃抓起。
NO.6
《中國茶葉產業“十二五”時期發展建議》發布
關鍵詞:政策
相比糧、棉、油、肉、蛋這些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宗消費產品,茶在日常生活中還屬于非必需品,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較小。在過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情況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責無旁貸地制定了《中國茶葉產業“十二五”時期發展建議》。建議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茶園總面積控制在200萬公頃以內,無性系良種覆蓋率達到50%-55%,茶葉總產量達到200萬噸,其中名優茶產量120萬噸;茶葉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其中名優茶產值達到600億元。
這是中國茶葉行業再現輝煌、實現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前奏曲,是響應黨和國家關于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的具體實踐,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期間總體發展規劃的具體體現。航行需要燈塔,行業發展更需要前瞻性的政策指引。
NO.7
強強聯合,茶企嘗試營銷渠道共享
關鍵詞:營銷
7月9日,福建八馬茶業與河南五云集團、文新茶業集團茶產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今后雙方將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渠道共享為主要內容之一。著名大紅袍品牌企業“武夷星”與福鼎白茶品牌企業“品品香”結盟打造茶產業一流品牌,這是中國茶企跨地區進行兼并整合的第一案例,這一案例的啟發并不是誰兼并誰,而是整體合作強強聯合打造中國茶業一流品牌。
茶葉分散種植的特點形成了茶行業劃地為牢、互不認同的頑疾。在渠道為王的市場經濟中,大量的資源浪費實為可惜。如果茶行業中各種有效的生產要素、資源合理地配置,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實現共贏,這也是一個行業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品品香”、“武夷星”等企業的渠道共享,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茶行業本身弱小,更需要企業間的精誠合作。
NO.8
天福茗茶在香港證交所率先上市
關鍵詞:資本
2011年9月26日,天福茗茶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6868.HK)。天福茗茶這次面向全球發售2.08億股股份,其中約90%的股份作為國際配售,約10%的股份在港發售。
十多年前,天福開始在大陸潛心耕耘,攻城略地,如今已擁有門店1000多家。天福作為大陸茶葉第一股(IPO)在香港上市可謂實至名歸。這是中國茶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顛覆了中國傳統茶產業很難有作為的慣性思維,為中國茶行業未來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一年來,茶行業資本運作風生水起,行業內,八馬、采花等企業紛紛謀求上市,福建、安徽、河南、湖南等省相繼出臺鼓勵茶企上市政策;行業外,上市公司紛紛介入茶行業。資本逐利的本性愈發顯示出茶行業未來強大的發展空間,在資本的推動下,茶行業正在醞釀著鳳凰涅口的可能。
NO.9
茶類知名電子商務網站“也買茶”黯然離場
關鍵詞:電商
未及7月流火,進口葡萄酒在線銷售平臺“也買網”宣布,旗下茶類B2C平臺“也買茶”于7月31日停業,公司全部精力將放在“也買酒”的發展上。
今年是電商的多事之秋,也是我們首次關注茶行業的電子商務及網站。散茶逐漸淡出市場,作為市場成熟標志的品牌茶逐漸大行其道的今天,茶行業真不適合電子商務和網絡推廣?答案是否定的。觸網者死,不觸網等死,電子商務和網絡是包括茶在內所有行業現在或者未來必須解決的課題。茶葉網站雖然不計其數,但整體沒有找到良好的運行模式,還有很多停留在個人站長時代。作為文化資訊類網站,沒有原創就沒有核心競爭力。作為信息商情類網站,現狀是難以調動相關行業資源和權威數據,更不必說網絡需要互動性。如何讓傳統的茶融入現代科技?是定位不準,營銷推廣不足,還是思想創新匱乏?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行業內外的深思。
NO.10
歐盟再提茶葉進口新標準,破壁還須標準化
關鍵詞:標準
歐盟新的食品中農藥殘留標準(EC149/2008)于7月29日起正式執行。此次歐盟在有關茶葉的農殘最高限量標準(MRL)方面,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有關茶葉的MRL標準出現9個變化;二是新增一些與茶葉生產關系密切的MRL標準。此次歐盟頒布的新標準涉及范圍很廣,部分還針對我國農藥使用現狀做出了的調整。
長期以來,“標準”一直困擾著中國茶產業的發展進程,尤其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國茶葉出口屢屢遭遇各種與標準有關的貿易壁壘。歐盟新的進口茶葉標準的實施,再次提醒我們對標準的重視。中國茶葉只有以標準化為手段,輔以品牌建設,才能提高中國茶葉產品多樣化程度和品質穩定性,有效推動中國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升中國茶行業在國際上的品牌形象,增強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