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在網絡中的執行可以提高網絡的公信力,對今天日益增長的網上財產可以提供更多保障。但同時,強制執行的實名制會增加很多經濟上的成本,而且在技術上也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3月16日是微博在北京全面開始推行實名制的日子,按照規定,從這一天開始,沒有進行實名驗證的微博用戶將無法在此平臺發表言論,無論是隨手拍還是轉帖,都必須以發言人自己的名義發出,而不能躲在馬甲后邊。這或許是微博這個全新的自媒體時代的一個新的開始,而這樣的新內涵,作為其初衷當為美好,而作為其結果,在未經實際檢驗之時,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實名制在網絡中的執行可以提高網絡的公信力,對今天日益增長的網上財產可以提供更多保障。但同時,強制執行的實名制會增加很多經濟上的成本,而且在技術上也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無處不在的實名制
實名制久已有之。
某甲新找到一份工作要辦一張銀行卡,而辦理這張銀行需要提供的種種證件就是實名制賬號的表現。通過對于某甲姓名、身份證號包括手機、住址等方面的登記,可以把這個人的物理性質充分確定,以此達到財產對于用戶身份的確定性。
而在我們到銀行建立賬戶進行存儲等業務時,通過種種登記進行的其實就是一種實名制。由于賬戶實名,就可以有效保障工作人員在核實用戶身份中的手段有效,這也就帶來了財產和其所有者之間在銀行系統中更加直接的關系,確保財產與所有者一一對應的關系。這一點很容易理解:要在不確定的前提下確定一個人,能夠提供越具體的條件,確定這個人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也是去銀行辦事填單時面對的項目是如此之多的原因。當然,在出現了諸如指紋識別甚至虹膜識別這樣的對于唯一特征進行辨別的先進技術之后,對于需要證明自己身份的人而言,增添的了更多便利,但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情況下,需要的還是可以提供一些書面形式的文字材料。
在網絡應用,我們可以看到最早開始實名制的就是淘寶這樣的電商系統內機構。對于網商的實名制登記,其實不過是傳統商業中工商部門對于商戶執照辦理的一種互聯網形式。對于資金的去向,一個有著所謂實名認證的方向,自然可以讓其中收錢的一方更確實,這樣才能在發生糾紛時能夠對之進行追蹤處理。這也是對付費一方的負責。
在婚戀網站中也是如此。根據婚戀網站百合網的數據顯示,實名制實施后增加的活躍用戶認證比例超過了90%,而通過實名制的實施,不良和欺詐行為投訴量下降70%。原因很簡單,也是在于實名制可以產生一種對于財產的保障。戀愛可以是純精神的,所以可以有網戀,可以有異地戀,但婚姻是一個非常物化的東西,在《婚姻法》中,規定最多最細的內容也是夫妻雙方在財產上的所有權問題。在征婚廣告中,我們看到最多的內容也是諸如成功人士、公司老板、有房有車之類可以證明其經濟實力的內容,事實上在網站上能夠通過真實的文字并可以查證的也只有財產之類物化的內容,當然,湊巧這方面內容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
婚戀網站通過實名制,同樣提高了自身平臺的有效性。要相親,就要真實信息,而真實信息的保障方法,也就是進行實名制認證。
去年11月杭州市一個小巷子里的一聲爆炸,再次提起了人們對快遞包裹的注意。因為違規投遞而導致兩名員工受傷,圓通速遞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嚴格執行實名制快遞的公司。快遞實名制,則是網絡與現實的交叉點中產生的一個老問題的再出現。而今年發生在廣州的一起快遞包裹的爆炸案更是引起人們對于快遞物品的關注。關于快遞的隱秘帶來的危害還可以追溯到美國發生的炭疽熱恐怖襲擊,都是快遞中包裹的嚴密隱私性的衍生品。
事實上,爆炸案的危害讓人不能不嚴陣以待,但快遞過程中產生的財產損失也是早就怨聲載道的問題。一些無良快遞員的貍貓換太子早已引起公憤,而在貴重物品損壞后的賠償問題也成為消費者不滿的重災區。
在快遞中如果實現實名制,對于快遞公司的管理也應該加強,比如對于損壞快件的賠償,一定要是實價賠償。可以允許快遞公司拒收,但收了件就一定要保障安全。快遞中的實名,就要求不僅用戶實名,快遞員也要實名,快遞員必須作為一個正式的工作,而能因此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社交網絡的公信力
在社交化網絡工具中,為了保障社交環節中的用戶真實性,實名制一直是一個有效的使用方式。無論是國外的Facebook,還是國內的人人網,都是實名制作為一種利用氛圍引導的終極模式,事實上,很多真的想在社交網絡上找到故人的用戶也愿意使用實名制,正如一些網站上所寫的,使用真實姓名,以便朋友可以更方便找到,同時真實頭像也是一種確實身份的重要方式,這在大多數社交網絡上也已經開始使用。
八人公司副總裁黃晶表示,通過審核團隊的審理,在現有的社交網絡中,對于采用真實姓名和頭像的用戶往往可以得到更多權限,而反之則會在很多功能上受到限制,以此鼓勵實名認證的實現。至于這種非強制形式的實名制,在推廣上也沒有什么困難。因為很多用戶可能就是奔著實名制參與到這樣的社交網絡中來的,而真實的氛圍和真實材料為熟人社交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建立在實名制基礎上的人人網,成為一種真實關系的平臺,帶來一種更可信任的環境,在為網絡本身帶來公信力的同時,也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有些人認為,實名制可以讓人在網上發言時對自己說話負責,畢竟只在2011年一年,諸如搶鹽風潮等事件都是一些人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迅速傳播謠言造成,通過實名制強制實施,可以做到有效控制謠言的傳播。
但要看到的是,傳謠與鑒偽,本身也是媒體的一種表現。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認為,謠言的存在,正是把主流媒體和非主流媒體性質上進行區別的主要特征。在這一點上,是可以通過區分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實現的,對于各自為政的自媒體應該允許其暢所欲言,說出一些并非可以放在主流媒體上的話語。當然,這可能會給謠言散布的機會。但一方面,微博本身有著辟謠的功能,比如搶鹽的風波中,最后正是微博本身的一些用戶通過轉播,查驗,證明的事件本身的荒謬性而逐漸消散,并非通過行政權力的過分干預造成。另一方面,擁有強大話語權的主流媒體正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對于網傳事件進行權威鑒定,利用自己充分的媒體條件,比如方便的交通工具、媒介、專業的記者團隊包括久以形成的公信力,進行消息鑒別。作為成年人的用戶,在多年的上網經驗基礎上,早已不會對網上的消息信以為真,但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需要作為主流媒體的單位及時提供辨別。同時,互聯網新興形式的存在也可以作為主流媒體傳播的有效工具進行應用,當然,對于這些需要利用公信力的單位的實名認證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并且必須要有特殊的驗證方式進行嚴格把握的。
何況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我們的社會治理在于法治而不是人治,法治的特點不在于可以根治不法行為的發生,而在于可以在不法行為發生之后對之進行制裁,也就可以“齊民以刑”,通過法對罪進行懲戒。
今天的中國民眾已經經歷了太多的坑蒙拐騙,不會再隨便聽到風就是雨,看到什么消息第一反應都是進行質疑,我們在轉帖內容中最多看到的評論是“求辟謠”,這也就是鮮明地顯示了公眾對于是非的判斷力。而試圖造謠的人,總是有他的辦法的。
品牌與名字
回到實名制的問題上來,關于這問題,姜奇平老師講到鄰國韓國的例子。在韓國施行了實名制以后,很多有社會地位的人,特別是一些有著類似于我國編制式的東西的人,如公務員、教師等,在網絡上的發言會更多收口,在言辭上也會有一些顧忌,粗口之類的現象也會減少,而對于占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在這個問題上并沒有太多改變。實名制最成功的結果也就是街頭巷尾的閑談,實現實名制的最佳效果也就是向人們能真的像在一個社交場合一樣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何況在網絡上還有文字類的東西作為后來的證據,但無論是粗口還是巷議式的內容,本來就是來自于最日常的社交場合,所以在實現實名制后,這些內容也未必能變少。
姓名對于個人用戶猶如品牌對于商家,社交媒體上的營銷也早已為人所關注。這自然就涉及到品牌通過社交媒體達到營銷效果,并且以在社交媒體上人氣的凝聚力作為一個品牌在新時期發展潛力的一個風向標,本月舉行的“人人最愛”通過廣大用戶票選出來的十大行業知名品牌無論是康師傅冰紅茶還是招商銀行信用卡,都是社交化媒體品牌營銷的佼佼者,可以看到的是,這個首次由互聯網企業發起,全面面向網友的品牌票選活動受到了商家的關注,被認為是對2011年十大行業進行全景式盤點。
自媒體上每個用戶的姓名就相當于商家的品牌。很多人也在嘗試通過自媒體經營自己的姓名品牌,當然這個名字品牌可能不是真實姓名而是一個諸如“全球★★★”或者“★★★大全”之類的討巧的引人注目的名字,但這樣的網名一旦被經營到自己認可的程度,不需強制,其擁有者自己也會希望可以能夠進行實名登記以保證擁有權了。
同時對于名人或者公眾人物,一方面其中一部人本來就希望通過社交網絡這樣的媒體進行自我宣傳。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已成名的人本來就在用自己的名字這樣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品牌擴大言論的影響,在新浪微博上最熱的前十名微博名字都是沒有微博這個形式我們也耳熟能詳的。雖然微博上也會有影響力大的如五岳散人和作業本這樣不是真名的ID,但是從他們的微博我們也可看到這些人在新浪的工作人員那里都是非常熟悉的,五岳散人和作業本這樣的名字也就成了微博上的筆名,其真實姓名反而沒那么重要的了。這在前互聯網時代也不少見,提到魯迅、老舍、金庸,在華人圈里可以說無人不知,但如果非要問誰是周樹人、舒慶春、查良鏞,普及率大概就只在準備語文期末考試的學生中可以保證了。
所以在現有非強制性的情況下,甚至在非物質性鼓勵下,很多公眾人物包括一些媒體工作者和普通民眾,也都對自己的微博進行了實名認證,有的人可能是為了提高粉絲數或者擴大影響力,有的人本來就是對是否實名制都無所謂,有人攛掇一下,認證了也就認證了。
執行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美國人IP是全國認證的,而在中國很難規范,很難管理。而且美國整體素質平均、高,而中國龐大的人口和參差的素質不利于管理。但要知道的是人口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就像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歐洲人面對到處旅游的美國人還在酸溜溜地說沒文化的新大陸人,而在二十世紀末歐洲多數文藝工作者已經開始向美國學習如何寫小說和拍電影,并且以獲得美國的承認為傲,這里最典型的自然是奧斯卡。而中國也正處于這樣的一個發展期,素質是可發展可提高的,但也絕不是掌握了身份證號就可以實現的。
同時,統一的身份實名認證,擴大的認證的范圍,反而容易對管理造成不利因素。正像當年的禁止騎車載人問題。雖然明令禁止,但騎車載人在當時甚至現在,都是社會生活所必須的一種方式,幾乎可以全民載人,最最起碼的接送小孩問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沒有騎車載人是難以實現的。于是造成了全民違規,繼而帶來的法不責眾,給執法者帶來了因人而異選擇性執法的特權,反而腐蝕了執法隊伍,對管理不利。
實名制最太的問題就是用戶隱私的保護。在身份證管理系統中,管理者是國家行政機關,對于中國民眾總體而言有著強大的公信力。但在社交網絡中,由于管理者畢竟多數只是民營公司,要提供自己的多數真實材料,對于一些用戶來說還是有些遲疑。同時,有著盡可能多真實信息的社交網絡上,對于用戶也會造成一些現實中的困擾,這也是我們之前說過的全部信息被全部熟人看到的問題。
這一點要求網站可以做到在賬號安全和隱私控制上能夠做一些工作,人人公司的副總裁黃晶表示人人網上用戶在自己的頁面上可以自主控制頁面、資料、內容允許被誰看到。但即便如此,黑客的入侵問題仍是難以解決的。年初的CSDN泄密問題造成業內一片冷汗。在互聯網企業通過實名制獲得大量用戶資料之后,如何保障這些資料不被濫用,是一個需要監管力度加強的領域。由于實名制中的資料都是跟隨用戶終身的,諸如身份證號碼包括住址甚至手機號,以及最容易被人忽視的真實姓名,一旦發生泄漏,對于每個用戶的生活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這在之前的網絡暴力事件中,一出再出。很多在網上曬貼或者被曬貼的人士,即使只流露出一丁點個人信息,就會被強大的互聯網剝得一絲不掛,生活中處處遇到問題,如果大量的私人材料要被分散的放在很多位置,增加更多的被暴露的機會,對于普通人來說,其生活的風險就要大大增加,這對于本身生活就沒什么保障,只希望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中國民眾而言,委實是個大負擔。
同樣,出于對用戶負責的目的,各網站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對于這樣大批量的私人信息,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保護,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之前在網絡的認證報道中,就已經有記者總結中國具有進行身份證認證資格的機關共有兩家,而每一次認證的費用數元不等。這對互聯網企業而言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而這筆支出,在沒有發生問題的情況下,是不必要的。在發生問題的情況下,公共安全部門通過IP地址鎖定,以及并不多數的訪查,也是可以獲得的。而身份一旦獲得認證,所有的資料又成了互聯網公司手里的燙手山芋,也是用戶心中的定時炸彈,不知什么時候出現問題就成了用戶一生難以解決的問題,非常不理想。誠信的力量
對于實名制的需求,根源于社會對于誠信的渴望。沒有誠信,實名制也不過是一紙文書而已。有新聞報道過,2009年長沙警方抓住一名殺人犯,是在十六年前于海南殺人碎尸的嫌犯,在殺人后又輾轉多處,最后于四川落腳,憑借假身份還獲得了碩士學位,經常對人進行心理輔導。
這樣的事情告訴我們,實名制雖然可以對人的身份做出保障,但是如果沒有整體的誠信氛圍,身份可以是假的,實名制的大量材料也可能是假的,或者像很多人擔心的,一定要求身份認證的話,可能會偷用其他人的資料信息進行認證,自己做了什么還可以讓別人頂,這樣的實名認證就反而不美了。
在現代的商業社會,誠信成為人們立足于社會的大問題。某種意義上講,人的姓名相當于商品的品牌。掌握了姓名,對于一個人的確實性有重要作用,但是一個人怎么對待自己的名字則是自己的問題。比如實名認證并不能完全避免謠言的傳播,因為很多人在傳謠的過程中并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實名制是在網絡虛擬化條件下的一個務實的行為,但事情都有兩面,過分強調反而會對管理造成問題。不僅實名認證的過程十分復雜,實名認證的結果,對于隱私的保護也會帶來巨大的成本,很多互聯網企業在前期投資就會出現問題,在后期資料保護的技術問題上也很難解決,這是在實名制強制執行的過程中必須加強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