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RTV 2012大洋展臺,筆者見到了不久前剛從大洋公司廣電產品部總經理升任副總裁的駱蕭蕭先生。
駱總介紹,他在新任上負責公司圖文包裝、非編等單機產品,并與其它部門配合,完成新聞網、制作網的整體解決方案。
他表示,當前業界全媒體、IPTV、多屏、OTT、3D、4K等熱點頗多,發展很快,作為民族企業旗幟的大洋自有應對之策,并對未來運籌帷幄,積極推動中國廣電的發展。
他首先從其負責的產品方便談起。從后期制作的角度來看,由于目前大家所用的工具都比較強大,可以做以前無法做到的工作。后期制作領域的發展是引入更多的智能化,這也是大洋正在做的工作。智能化的含義是基于處理的對象(所拍攝的視音頻),從中提取所需的信息,輔助后期制作。例如基于語音識別技術,用戶可以做到唱詞對齊等;基于音樂的節奏識別,進行關鍵幀的處理和聯動;畫面上的人物識別,可便利視音頻檢索;畫面的分析模式識別,可用于跟蹤領域等。總之,希望通過更多對內容本身的運算處理,把潛藏在視音頻之中的信息提取出來,應用于后期制作,為用戶提供有用的提示,自動地完成某些后期工作,減少制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后期制作工具本身的效率。這是后期編輯工具發展的方向,也是大洋重點的考慮。
另一方面是制作內容的變化。后高清時代內容呈現兩個分支:3D和4K超高清。大洋在這兩方面都在做很多工作,包括BIRTV展示的3D非編,并且大洋很早就支持如RED這樣的4K格式。他個人以為超高清會發展會快一些。3D要實現大規模普及,需解決的問題相當多。超高清最主要考驗運算處理的能力,而這由于近年來電腦技術的發展足以解決。當然這并不是說超高清可很快進入家庭,其中涉及的問題還非常多。對于電視臺和面向高端制作的機構,嘗試用超高清完成節目制作、發行,輸出高清版進入家庭等是可行的。作為設備尤其是臺內設備提供商,大洋認為4K會在電視臺得到相對來說較大規模的應用。
駱總指出,為了使電視臺的投資未來有保障,大洋主力的編輯產品線,從設計考慮就是多格式兼容,著眼于未來的擴展。從標清、高清到超高清,擴展非常平滑,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升級過程。
而3D編輯和普通的編輯有相當大的差異性,包括素材上載的方式,左右眼配對;包括在軌道上調整的方式,除了剪輯外,還有左右眼校正、視差的調整、顏色的匹配等。即使在剪輯上,3D版和2D版都很不同。因此,3D在大洋的產品線上是相對獨立的一個分支。但這個分支是基于3D剪輯、上下載等的特點來做的,共用的是大洋核心的圖形圖像渲染引擎。也就是說,3D和4K產品是在大洋大的非編后期制作產品平臺上的兩個分支。
大洋這個平臺上還有一個分支就是針對新媒體的編輯產品,能夠快速剪輯如主要為H.264格式的內容。此分支的特點一是配合目前典型新媒體應用的流程管理,它并非從頭制作一個完全面向新媒體的內容,而是面向電視臺,將高清乃至超高清的內容做一些針對性裁剪后,經過轉碼或加一些互動內容等,發布到新媒體的渠道上。所以更多的是類似于重新剪輯的應用場景,其中的工作模式往往是任務下發式,可能是一個新媒體制作工場,工作人員的工作比較簡單,基本上是成片剪輯,特點是關注轉碼和發布的質量,盡可能提高效率。針對此特點,大洋在后期制作領域又派生了一個分支,從人機交互方面來說強調快捷,界面做了許多精簡,用戶使用起來學習成本較低,制作更得心應手。同時在后臺處理方面進行了全面優化,如快速打包,字幕快速疊加等。
還有一個大的方向是在線制作,對應的是大洋的全媒體演播室解決方案。BIRTV大洋展臺很大部分是這種解決方案的展示。其思路與原來的字幕和圖文工具已經大相徑庭。原來是提供單一設備應用于演播室,而現在為了達到演播室節目最終的輸出效果,單靠一個設備已很難完成,這已經轉變為系統工程。例如現在要求在演播室的實景基礎上,加入現代化的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令實景產生豐富多彩的變化,如背景屏幕、虛擬背景、虛擬前景,并加入新的動態元素如主持人的互動控制。從這個思路出發,大洋正在開發相應的產品,使演播室的整體效果有顯著的提升。在展臺上,大洋就展示了在做虛擬物件時虛擬攝像機和實景攝像機的脫離飛行,讓虛擬攝像機脫離實景攝像機的運動軌跡,飛到物體里面拍攝,然后再飛回來,把虛擬物件的拍攝能力表現到極致,達到真正的虛實結合,因此表述一個故事時,鏡頭的應用就非常靈活,令演播室的表現力進一步提升,而且由于虛建立在實的基礎之上,從而提高虛的可信度,而攝像機脫離出來后帶來的靈活性令虛擬物件的表現更加充分,形成完美的虛實結合效果。
駱總還談到了他個人對廣電技術發展趨勢的看法。他表示,廣電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把IT技術引入廣電,體現于整個信號處理的IP化,原來的基于SDI傳輸將很快大都被IP傳輸取代,基于IP流的技術未來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現在SDI接口的產品今后可能都應有IP接口。大洋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包括IP流的播出、基于IP的廣告插入等等。
而在數據處理領域,重點無疑是云計算技術應用于廣電的具體方式。目前大部分云計算解決方案都是通用IT技術在廣電的應用,未來進一步發展是廣電特色的應用進入云計算的平臺,產生真正有廣電特色的云計算平臺。
“總之,技術發展很快,但大洋始終以前瞻的理念、領先的技術、獨樹一幟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引領中國廣電不斷前進。依托大洋技術研究院,我們充滿信心應對行業不斷涌現的熱點。”駱蕭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