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了弘揚在“科技北京”建設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創業企業家精神,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使北京成為鼓勵創
新、培育創業的沃土,本刊特開辟“創業人語”專欄,歡迎在北京創業,并取得成功的人士,撰寫個人或者團隊在創
業歷程中的感悟,與讀者共享。
《創業邦》雜志的名字有兩種含義:一是“創新成長,創業興邦”;二是幫助創業者獲得成功,也就是希望在創業者成長的路上能夠伴隨他們一路前行。今天我想介紹一下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關系。
首先,我們要明白創業者為什么需要得到投資?需要做哪些準備?我們通常會認為企業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會需要投資,如早期、成長期和擴張期,在這3個階段其實需要資金的目的也不盡相同。很多創業者是需要錢的時候才去融資,而當你真正需要錢的時候,可能是拿不到錢的,只有在你不需要錢的時候去融資,才最有可能成功。從你去尋找VC(風險投資)的那一天開始,到你拿到錢的那一天,這里有一個時間差,我們之前計算過,以前最少是3~6個月,目前對于后期的企業可能會快些。有的企業經常問我:“現在我不需要錢,我是不是需要去拿一些錢?”我告訴他,在很多時候一定不要對市場做太樂觀的估計,尤其是在企業發展早期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比如說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措手不及。因此,很多企業并不是失敗在自己的商業模式,而是失敗在自己現金流斷裂。有的企業融資時間很長,這對創業者,包括整個團隊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因為在最艱難的時候,很多團隊成員,尤其是核心團隊成員,可能經受不住嚴冬的考驗而離開,那么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團隊可能就此打住,創業的夢想就沒有辦法繼續推進。
其次,融資后并非就萬事大吉了,而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此時意味著你還需要具備其他方面成功的必要因素,比如說團隊、正確的戰略等。融資后的半年內你的團隊增加了,可能從三四十人增加到幾百人,如果核心的管理團隊跟不上,你就會被VC的錢給燒死。還有一種情況是,引入的VC會對企業的發展戰略有不同看法,或者對創業者的管理能力和運營能力表示懷疑,這時候可能會從外面請一個CEO。我們統計過,在中國換CEO的死亡率基本上是90%以上,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能夠在換過CEO之后還能繼續向前走。對于初創的企業來說,換CEO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創業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并學習怎樣和你的投資人打交道。反過來,這也告誡我們的創業者,在引入投資之前要思考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什么樣的投資適合自己。
再次,創業者要避開什么樣的風險投資。我無法告訴你什么樣的風險投資適合你,只想說說什么樣的風險投資不能碰。一是個人或幾個人的閑散資金。現在做投資的人特別多,可能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得高興,說分別出些資金做天使基金吧,這樣的VC對草根階段的創業者極具誘惑力。類似這樣的資金對創業者來說非常危險。2000年前后,一位清華的同學創辦了一家公司,當時很多人都追著給他投錢,在他眾多的股東里就有一個個人股東,這個個人股東就是典型地把自己在股市上炒股的錢投在了他身上。隨后在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這家公司倒掉了。可對這個個人投資者來說,這個錢對他太重要了,所以他就天天追著這個同學,這對于創業者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我還有一個同學創業后,每次開董事會都需要把保安叫進來,但是最后還是挨了一刀,這是一個典型的拿錯錢案例。二是在報紙中縫做廣告的投資公司。在《參考消息》、《環球時報》等報紙中縫寫著有錢要找項目的這種,我想多半是騙子,沒有一家真正的投資公司會打那種頁縫中的小廣告,這些公司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另外我覺得也不符合一般做投資人的道理,所以大家要特別小心,這些人的錢你們是千萬不能拿的。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先到網上搜尋一下投資機構的股東背景,他們之前做過的投資是很好的案例。
(文章來源于中關村科技園區協會聯席會主辦的中關村
創業講壇,由仝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