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掌握燃氣輪機核心部件制造技術
燃氣輪機是現代制造業的“動力之源”,其中的渦輪高溫葉片則是燃氣輪機的核心部件之一。2012年9月12日,上海市科委重大專項課題“高溫合金葉片制造技術研究”通過專家驗收。
燃氣輪機是大型客機、特種船舶和民用發電等領域的主要動力源之一,而渦輪高溫葉片及其制造技術則是燃氣輪機的核心,也是制約我國燃氣輪機發展的主要瓶頸。國外對此嚴格保密,客觀上使我國的大飛機、地面燃機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
該項目的成功,不僅有助于我國在燃氣輪機關鍵部件方面突破國外封鎖,對于國內發電廠來說也是重大利好消息。以重型燃機的一級渦輪為例,一共有96片高溫合金葉片,如果采用國外廠商的產品,一片葉片的制造成本在40萬元左右,市場售價達100萬元;但如果采用國產葉片,制造成本僅為國外價格的1/4。
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2年9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采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第十四顆和第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并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這是我國第二次采用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北斗導航衛星,也是今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三次發射。此次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快速組網技術日臻成熟。
污泥可以轉化成高效能源
我國每年產生千萬噸污泥,然而按照目前慣用的填埋、焚燒和農用等方式,都會產生環境污染,同時污泥中的能源成分得不到利用。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將污泥轉化成清潔能源?浙江農林大學教師曹玉成攻克了這個課題。
曹玉成從技術和理論層面上證明,利用厭氧消化與快速熱解組合工藝技術,不僅可以節約污泥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還可以將污泥轉化成具有較高熱值的生物燃料和具有固碳潛力的生物炭,實現污泥的增值化利用。
首臺全國產
CPU千萬億次計算機通過驗收
日前,我國第一臺全部采用國產CPU和國產基礎軟件構造的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神威藍光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統研制”(下稱神威藍光)在濟南通過專家驗收。以航天科工集團李伯虎院士為組長,包括航天771所沈緒榜院士在內的專家組認為,作為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重大項目,“神威藍光”在高密度組裝技術、全系統水冷技術等方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據悉,“神威藍光”具備四大亮點:一是全部采用國產CPU,是我國歷史上首臺全部采用國產CPU的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二是穩定性較好,測試Linpack全過程9個多小時無故障;三是讓外國專家感到“吃驚”的水冷系統——通過水在冷板內部的封閉水循環帶走主板熱量,幾乎不損耗水且無噪音,先進環保;四是高密度封裝,一個機倉可裝入1024個CPU,千萬億次規模僅需要9個這樣的機倉就可以輕松實現。
據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顧衛東介紹,“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已試運行近一年時間,注冊用戶100多個,移植優化60多道重點應用課題,其中能夠達到上萬核并行規模的應用課題達16個,有應用成果的課題超過15個,系統利用率已超過60%。目前主要面向氣象氣候、海洋環境、生物醫藥、信息安全、航空航天、材料物理、金融分析、工業設計、石油物探等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