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作為多年的職場高層,見慣了員工來來往往。辭職是公司的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如何才能辭得漂亮,降低自己的辭職成本?
A沒有不散的筵席。無論是哪一種原因辭職,都要學會巧妙地說再見。合理評估自己的辭職成本,盡量避免以負面的方式離開原公司,低調為佳。離開之前,要跟人事部門合理交涉,在個人檔案、保險金等問題上理順理清,不要拖泥帶水到下一個公司還繼續處理私人離職事物,不帶走機密文件,必要時簽署協議,對涉密內容守口如瓶。這是對個人誠信的考驗,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Q工作后的幾個年頭,雖然有了一定的職場基礎,但是激情已經貌似被“消磨殆盡”,“聽從興趣帶路”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也許換了跨行業的工作環境,欣喜和激動還沒來得及享受,就受困于不熟悉的平臺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該如何辦?
A身為職場人,誰人能逃脫職場倦態期?還記得小時候聽過“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嗎?折騰到最后的收獲卻還是最初的一點點。跨行業轉環境只能帶來一時的新奇感,并不能徹底解決職場倦怠,不如還是靜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工作方式,業貴精于勤,繼續努力吧。就好比李娜說過,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
Q在辭職前后,有哪些事情是要特別注意的?
A辭職前后,如何做到華麗轉身,是一種微妙的處世藝術。辭職前,不管以前跟上司或者同事有什么過節,也別在臨走時做出任何詆毀別人甚至人身攻擊的事情。好聚好散,最好是去感謝上司對你的培養,感謝同事給予的幫助,臨走之前用你的人格魅力感染他們。人情留一線,日后好相見,沒準過一段你們又會有合作。其次是要做好工作交接,拍屁股就走人的人,其實是對自己的前程不負責。因為新的公司很可能會在你辭職的地方進行背景調查,因此良好的口碑十分重要。特別要提醒的是,如果新公司的業務和老東家的業務有近似,切不可為了討好新公司而泄露老東家的商業機密,這是職場道德。
Q畢竟是公司的元老,一起打天下闖過來的,那么如何與老板或者HR說出要離開的想法?向公司全員發送郵件不是辭職的好辦法,但又如何告知同事呢?若是安靜地離開顯然也不理想啊,究竟有什么好技巧呢?
A我在法國時,聽到過一句諺語說“不要總在同一片土地上種土豆”。聚散離合,其實是一種人生常態。當你自己能夠以平和的心看待離職,就能以同心同理,去尋找一種合適的方式談辭職。與老板和HR提辭職,還是面談比較好,這首先是一種尊重,要提前準備好談話的內容,坦承離開的想法。好的老板,對此大都能表示理解,如果提出挽留,則需要自己理性思考。如果與老板談到一些不愉快的話題,則要避免沖突,保持冷靜。
Q遇到一個體恤下屬的老板不容易,最欽佩的老大跳槽走了,曾被他空降過來的我,要不要跟他一起離職?
A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得深入并且全面的思考,跟著老板離開后的新職位和現在的職位哪一個更適合自己,沒有誰比你更了解自己。如果你認為按兵不動比較好,不妨與老板坦承說出想法,既然他是體恤下屬的人,就會尊重你的選擇。如果你認為還是想要跟隨老板去迎接新的挑戰,那就拿出你的戰斗力來向老板表達你的決心,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并且在跳槽的過程中也會為你多加考量。
Q
在公司內部跳槽,是福是禍?
A說白了也就是換部門換崗位。在公司內部跳槽,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動蕩,因為公司的核心價值、企業文化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具體職責、具體面對的上司和同事,因此不需要過于擔憂變數,只需要沉靜下來,努力適應新的崗位,要想到,能夠勝任多種部門工作性質也是一種能力,說不定領導正在考查你的綜合能力呢。人才的資本靠的是不斷學習和積累,學習要機智靈活,要持之以恒。而積累需要經年累月,包括積累學識、積累經驗、積累人脈、積累口碑,因此內部跳槽是一門很好的功課,希望你能順利通過這個考驗。
張亞玲:美國SONOS中國創始人董事、首席代表。善于構建工作和生活的力學公式,倡導“工作要好玩,生活要優活”的生活法則,為格子間的蕓蕓眾生,提供睿智的幸福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