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負責清掃教學樓一樓廁所的女清潔工向我反映:一些淘氣的男孩子在上廁所時鬧著玩,把小便撒在墻上、紙簍里、地上,為此她每天要多擦拭好幾遍。
教學樓一樓分布的教室都是一二年級的,嗨,這些調皮的小家伙!我趕緊打電話把低級部的級部主任喊了過來,告知其相關情況,要求她立即召開一次低年級的班主任會議,要求班主任做好相關的教育工作。
沒想到,低年級的班主任都是采用了說教的教育方式,即利用了一節晨會課,對學生進行了相關教育,有幾個班主任還對班上的男生進行了“恐嚇”式的教育。雖然,廁所里的惡作劇好了幾天,但是卻好景不長,這不,清潔工又來向我反映相同的問題了。
怎么辦呢?難道再把低級部的級部主任喊來?再讓班主任們利用晨會課進行說教式的批評教育?不行,當然不行!我得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得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一次震撼!于是,我找來德育處的主任,要求他去拍一段視頻:在廁所里,女清潔工半蹲著身子,用抹布和潔廁劑擦拭墻壁和地面,污漬嚴重的地方要反復擦拭,兩個廁所擦完,她早已腰酸背痛,大汗淋漓……這樣的勞動她一天至少要重復3次!(即早晨、中午、放學后。)最后,視頻的畫面定格在女清潔工的一雙手上——粗糙、布滿老繭、紅腫……
視頻拍好后,我讓德育處的主任組織全體低年級的男生到學校放映廳進行觀看。在放映視頻的過程中,放映廳內格外安靜,女清潔工彎腰躬身擦拭的背影,憨厚的淌著汗的笑臉,粗糙紅腫的雙手震撼了孩子們的心靈,此時,所有的教育的語言已顯得多余,因為,這些畫面就是最好的教育語言!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們觀看完視頻之后,女清潔工再也沒有來向我反映過廁所的惡作劇現象了!
事后,我召集德育處的老師、低級部的級部主任以及低級部的全體班主任進行了一次沙龍研討,主題就是以這次的“廁所惡作劇現象”為例子,探討我們班主任應該如何選擇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研討過程中,我陳述了自己的看法:記得有人說過:“如果孩子意識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經失敗了。”為什么我們一旦面對學生的不文明行為就總是擺出一副說教的面孔呢?為什么我們的班主任對孩子的說教沒有效果?那是因為孩子們上廁所時看到的是干干凈凈的地面,享受到的是沒有異味的環境,所以他們并不了解創造了這一切的女清潔工的工作狀態。于是乎,我們對他們所進行的說教內容離他們太遠了,不能引起他們的思想共鳴,試問,那樣還會有什么教育效果呢?所謂“澆花要澆根,育人要育心”,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只需要將孩子們沒有注意到的真實場景呈現給他們,將真實的生活、真的世界、真的經歷,甚至是真的苦難鮮活地展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省,讓他們震撼,從而喚醒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悟、自省、自戒、自勵。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思維選擇判斷;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內心深處會掀起波瀾,伴隨著一系列的情感體驗,或是無法言喻的感動,或是油然而生的敬意,或是深深的自責……“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據它。”而且,我相信,此時的教育,必將會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播下美德的種子,深深地植根于他們的內心世界,并伴隨著他們一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新區實驗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