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給表面荒蕪的瓦爾德斯半島帶來勃勃生機,在岸邊,虎鯨甚至會冒著擱淺的危險,于漲潮時沖上來捕食海獅和海象。
在阿根廷東部丘布特省Puerto Madryn小城的旅社里,我吃完涂著厚厚一層Dulce de leche(阿根廷當地一種甜醬)的面包后,登上一輛小巴,飆馳在巴塔哥尼亞高原和大西洋間一條狹長的道路上,兩小時后,瓦爾德斯半島出現(xiàn)在眼前。
瓦爾德斯,僅憑一條平緩大西洋沿岸突然深處的細長“觸角”與陸地相連,總面積約3625平方公里,大部分的土地荒草叢生,其著名在于,這是一個眾多珍稀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地。
從空中看去一片荒蕪中點綴著三片小的白色——是遠古時期留下的鹽湖。一路驅車的景色是單調的,從摩西出埃及一般、被海包圍著的狹長公路駛入島中心地帶,才發(fā)現(xiàn)貧瘠荒草中也有數量頗多的生靈出沒:羊駝呆頭呆腦,南美鴕鳥則在大步奔跑。前者是西班牙人來到這里之前,南美大陸上惟一的駝獸,也是印加人用來運輸、制衣、充饑的重要家畜。后者,從2001年在阿根廷舉辦的足球世青賽的吉祥物鴕鳥“南迪”,就能看出人們對它們的喜愛。
更震人的景致在海岸線邊,成群的海獅、海豹、海象和麥哲倫企鵝,各有領地。島南側的海灣里,每年5-11月會有成群的南方露脊鯨,朝大西洋一側的海域中則時常有虎鯨出沒。海洋給表面荒蕪的瓦爾德斯半島帶來勃勃生機。
在島上一個叫Caleta Valdes的岸邊,聚集著大群的麥哲倫企鵝。它們喜歡搖搖擺擺地走在沙灘上,或是在灌木下懶懶地補個回籠覺,要不然就是站在沙土地自己的洞穴口東張西望。1519年麥哲倫第一次環(huán)南美大陸航行時發(fā)現(xiàn)了這種企鵝,它們由此得名。平均身高達70公分,體重4公斤,喜群居,麥哲倫企鵝是溫帶企鵝中最大的一個種類,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智利沿岸和福克蘭群島。作為一種遷徙動物,它們在巴西渡過整個冬天后,在9月份(南美洲夏天伊始),便會按時并準確地回到去年住過的巢穴。10月中旬雌企鵝產卵,孵化過程則由雌雄企鵝輪流坐莊。我來到瓦爾德斯島的時候,正是孵化小企鵝的時間,到處都能看見大企鵝們神經兮兮地守在窩旁看家護院。剛出生的小企鵝是毛茸茸一團灰色,和它們父母的紳士樣完全不同。再過兩個月,這些小家伙將開始學習下水、熟悉海洋,據說那時的場面非常有趣。
更多的麥哲倫企鵝聚集在瓦爾德斯半島的Punta Tombo自然保護區(qū)內,每年大約有50萬只企鵝聚集到此繁殖后代。在這個由沙灘、荊棘和紅色巖石海岸線構成的保護區(qū)內,游客只能在修葺完好的狹長小路上行走,而企鵝們則占據著廣闊的草地和沙灘。它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偶爾還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排成一隊,大搖大擺地橫穿游客道路。
看過企鵝,我去拜訪海象。在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大西洋海岸附近,總能看到這些懶惰的家伙,躺在海灘上曬太陽。我看到剛出生的小海象挺著肚皮,一動不動地躺在沙灘上,多么舒適的一個午后!不過可不要太大意了,瓦爾德斯半島的附近海域,正是虎鯨出沒的地方。
虎鯨實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海豚,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背部中央高聳著背鰭,上下顎各有10至14對大而尖銳的牙齒。它們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經常會獵殺其他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在瓦爾德斯半島,虎鯨甚至冒著擱淺的危險,在漲潮的時候沖到岸邊捕食海獅和海象——這是世界上惟一的虎鯨有此類行為的地方。許多海洋動物攝影師整天守在岸邊,為的就是看到一條沖上岸的虎鯨,叼走一只在午后陽光下酣眠的小海象。
將半島環(huán)繞一圈,大概需要10個小時。當天晚上回到Puerto Madryn后,我輕車熟路地來到城中一家叫做TASKA BELIZA的海鮮餐廳,大廚ElNegro為表對我再次光臨的感謝,特調了水果酒一杯,讓我頭重腳輕地回到旅店。而第二天還有潛水項目在等著我。
半島周邊的大西洋水域清澈透明,下水十米,就有珊瑚和各種奇異的海底動物。帶我潛水的教練是個小伙子,他翻過一只海星,指指它的某一部分,又指指自己的眼睛;指指另一部分,又指指自己的嘴。后來我又發(fā)現(xiàn)一條趴在海底的海參,教練指指海參的某一頭,費了一大番力氣轉過身來指了指他自己的屁股,水底下的我忍著不能笑,差點把氧氣嘴噴出來。
從水底爬上來,懶洋洋地坐在小餐廳外吃海鮮飯,喝當地一種叫Quilmes的啤酒,盤算著明天出海去。瓦爾德斯半島上惟一有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叫Puerto Pyramides的港口,也是乘船去看南方露脊鯨的地方。每年9至12月,大約有200頭南方露脊鯨到這里來產下小鯨魚。成年的南方露脊鯨體長可達17米,重100噸,它們灰黑色光滑的身體上有突兀的白色痕跡。南美洲的整個夏天,南方露脊鯨都會在高緯度的地區(qū)出沒,在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智利、新西蘭、莫桑比克與南非等國家的海岸線附近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頂著巴塔哥尼亞平原上常年不變的大風,我來到Puerto Pyramides渡口,乘船去探望這些龐然大物。載著三四十人的游船剛剛出港,周圍海面上就若隱若現(xiàn)有黑色的巨型身影。這些龐然大物悠然自得地在港灣里嬉戲,巨大光滑的身體上突兀著瘢痕,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留下一個個小小的水柱,引來一些鳥兒掇拾它們身上的寄生物。它們并不懼怕船只,我們之間只有幾米的距離,它們緩慢而優(yōu)雅的從旁邊游過,然后悠然地翹起尾巴,鉆入水下,猶如不知曉我們的存在。每年有三四個月里,這樣的畫面在午后的海面上不停地上演。世界上有哪個地方的旅行社可以百分百地保證帶你看到鯨魚呢?恐怕只有瓦爾德斯半島上的旅行社可以!我站在船只的瞭望臺上,在大風中凝望這片鯨魚出沒的海灣,那海水下一條條的黑影,就是和我們船只差不多大小的一群鯨魚。
如果要進一步了解露脊鯨,可以到半島上的小博物館,收藏了一副完整的南方露脊鯨的骨骼,是捕鯨時代的遺跡。1820年至1900年間,捕鯨活動在新西蘭海域極度盛行,導致露脊鯨數量銳減,如今它們已被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瀕危。全球在1937年禁止獵捕露脊鯨,雖然其數量目前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但據估計,現(xiàn)存南方露脊鯨總數量也不過在7000到8000只之間。
瓦爾德斯附近海域內還有充滿智慧和靈氣的海豚。從Trelew的港口乘汽艇出港,很快就來到了一片有海豚出沒的海面。比起巨大緩慢而優(yōu)雅的鯨魚,海豚就像跳躍的精靈,再有經驗的船長和導游都會被它們的敏捷調動得忙亂。人們大部分的時候只看見海面上一道一道的黑白色身影,待到你按下快門時它們已經鉆入那一片蔚藍的水下了。
瓦爾德斯半島和環(huán)繞它的大西洋海域,還有太多有趣的動物和故事。在一個威爾士人后裔居住的小村莊,我喝著當地的下午茶,回味著這片神奇的大洋,卻越想越覺得,再怎么探索與親近,大洋就是大洋,在黑暗處永遠閃著一層神秘之光。
#61523;#8197;生態(tài)環(huán)境
瓦爾德斯半島全境都在丘布特省的自然保護區(qū)內,除了靠近海岸的那些傾斜的海灘和懸崖,略顯荒蕪的高原地形幾乎是這里的全貌。島上惟一的居民點在靠近新灣的岸邊,幾百號人口數比野生動物要少的多。近年來,阿根廷政府準備把它辟為第一個國家海洋公園,既招徠更多游客,也提升生態(tài)保護級別。
#10518;#8197;特色生物
巴西暖流和馬爾維納斯寒流交匯于此,為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和貝類提供豐厚養(yǎng)料,這是瓦爾德斯半島海洋食物鏈的開端,至于這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海洋生物,倒也不難解釋了。瓦爾德斯半島海灣內的主要海洋動物包括海獅、海象、海豹、虎鯨、座頭鯨和麥哲倫企鵝,至于陸地,則有南美野生羊駝、小美洲鴕、巴塔哥尼亞狐貍及罕見的長毛仇狳。
#61621;#8197;游玩項目
徒步、自駕與潛水是觀賞瓦爾德斯半島風光的最適宜方式,既近距離接觸到這些生物,又不至于太打擾到它們。
#61521;#8197;怎么到這里
馬來西亞國際航空有從廈門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航班,大約每四天一班,在吉隆坡轉機一次,不過機票宜提前三四個月預訂。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后,可乘坐汽車前往丘布特省,自行前往瓦爾德斯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