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2011年“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體黨員干部都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領導干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決策者、指揮者和組織者,更要增強學習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充分認識加強學習的重要性,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活動中,應擔當領導之責,引領學習風潮,努力成為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的表率。
一、勤奮好學是領導干部的一種政治責任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當前擺在全黨面前的有“四大危險”,其中,“能力不足的危險”是針對當前有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忙于應酬,不愿學、不想學、不能靜心學的問題提出來的,表明“能力不足”絕非小事。古人說:“立身百行,以學為基。”領導干部唯有勤奮好學,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提升工作能力,這既是發展實踐的呼喚,也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種政治責任。
二、學以致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90多年來,我們黨在實踐中形成了勤奮好學,善于學習提高、善于總結經驗、善于學以致用、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黨和國家每一個大變動、大轉折、大發展時期,我們黨總是會向全黨同志發出學習的號召,如從上世紀40年代開展的“延安整風”為標志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50年代開展的“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學習教育、70年代進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80年代進行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教育,到近年來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每一次全黨范圍的學習活動,都使全黨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在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在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從而進一步推動黨的事業實現大進步、大發展、大跨越。
三、領導干部要自覺成為勤奮好學的表率
頭雁領飛,雁自成行。領導干部在學習過程中要在“勤、多、深、精、史”字上下足功夫,積極做好勤奮好學的表率。
第一,要在“勤”字上下功夫。對公務繁忙的領導干部來說,讀書學習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有見縫插針的“勤”功夫。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業精于勤荒于嬉”,講的就是“勤”的作用。學習猶如登山渡河,勤奮必不可少,缺“勤”難以登高致遠。實踐證明,一個人知識的多寡,成就的大小,與是否“勤”有著密切的聯系。司馬遷的《史記》寫了15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花了近30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歌德的詩劇《浮士德》歷經60年。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學習勤不勤不僅僅是個人的勤惰問題,它直接關系到一個單位開拓進取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興衰成敗。所以,我們提倡勤學的良好風氣,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少應酬、去惰性,持之以恒真學實研。
第二,要在“多”字上下功夫。魯迅說過:“博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現代領導干部要有追求博學多知的精神,不斷拓寬知識面,實現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化,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領導水平。
第三,要在“深”字上下功夫。領導干部在謀劃全局、決策事項、指導工作中,如果學得不深、理解得不透,就會目標不明確、思路不清晰、方法不靈活、成效不顯著,甚至會出現失誤。領導干部必須克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一知半解的學習狀態,做到不明白的不放過、不全懂的不放過、不會用的不放過,善于快速地從學習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第四,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浩如煙海,任何人都不可能通曉所有知識,讀遍所有書籍。必須結合新時期的形勢和任務,精心挑選,有重點地學習,要精讀原著,掌握精髓,領悟書中的核心觀點和貫穿于理論體系中的科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獲取學習的最大效益。
第五,要在“史”字上下功夫。習近平同志提出“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并強調“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是領導干部把握時代最重要的參照尺度,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領導干部通過讀點歷史,并活學活用,學會以史言今,從成功的歷史事件中獲取經驗;學會以史警今,從失敗的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產生古為今用的效應。
四、領導干部要自覺成為學以致用的表率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推動工作。因此,領導干部的知識轉化運用,要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緊密結合工作和思想實際,找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點,努力成為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
第一,要以學習轉變發展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方式。領導干部在發展觀念、思維方式上能否理出清晰的做事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知識理論水平的高低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多寡。有些地方、部門之所以能理出不僅很清晰而且很切實的發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這些地方、部門的領導干部不僅能勤奮好學,而且能學以致用。要理出清晰又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既要做到刻苦學習,更要堅持學以致用。正如,有些地方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斷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高潮,做到把上級的精神本土化、把外地的經驗本地化。
第二,要以學習謀劃宏偉藍圖。學以致用,不僅要用學來的知識、理論、經驗、技能和方法來認清形勢,把握實質,而且還要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實現新跨越。強調學以致用,就是要在勤奮學習、廣泛學習、深入學習、堅持學習的基礎上,善于把學來的知識、理論、經驗與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形成操作性很強的工作措施。在當前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時,挖掘本地區的文化亮點,進一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第三,要以學習破解民生難題。民生問題既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十二五”規劃明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彰顯了民生在“十二五” 期間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領導干部要通過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經驗、新方法來破解當前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
第四,要以學習推動創新爭先。學習是發展進步的關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成就事業的法寶、是創新爭先的基礎。今天,我們所要成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尤其需要高揚創新爭先的時代旋律,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強化勇于趕超意識和開拓進取、發憤圖強意識。在前進道路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如果缺乏創新爭先精神,那就可能一籌莫展、一事無成,甚至還會拖整個事業的后腿。經驗表明,創新是破解事業發展密碼的一把鑰匙。誰掌握和運用好了這把鑰匙,誰在工作和事業上就能達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籌、勝人一碼。
第五,要以學習增強黨性修養。古人常講,“學以立志”、“學以養德”。學習運用科學理論,既要在改造客觀世界上下功夫,也要在改造主觀世界上下功夫。領導干部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自覺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強化宗旨意識的過程,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努力成為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模范,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對黨忠誠,淡泊名利,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作者單位:廣西來賓市忻城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