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通常采用競爭上崗的辦法來選拔正司(廳)級以下、副科級及以上的領導人員。這種選拔方法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程序與辦法,一般而言包括筆試、面試、民主測評、公開考察、公示、試用等環節。本文就面試這一環節,結合筆者多次當面試考官的實際經歷,從旁觀者的角度談談競爭上崗者面試的注意事項,供競爭上崗者參考。
一是事先準備工作要科學有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競爭上崗者參與面試的事先準備工作,大致包括四個方面:(1)心理準備。即是否愿意參加或接受這樣一場考試與考察,面試者一定要有心理上的充分準備。因為它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所以面試者持有的比較好的心理狀態是:把參與競爭上崗、參與面試活動當作自身學習與鍛煉的一種職業實踐經歷,做到既要認真參加,又要積極準備。在面試過程中,筆者經常會看到有些面試者感覺自己回答得不太好,就開始刻意松懈和敷衍,這是很忌諱的事。面試考官會清晰地感受到這種松懈與敷衍所蘊含的不認真態度,這樣的態度肯定會被減扣分數,也就很難得到高分。(2)要事先查閱擬參與競爭崗位的職位與職業要求、主要工作職責等,并針對崗位職責要求來梳理個人的職業經歷,有針對性地、恰如其分地分析和歸納自身的職業經歷、以往工作業績,及其與擬競爭崗位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差異,要特別介紹自身的職業能力和以往的優勢業績。(3)要事先查閱一些相應的文獻資料,彌補自身業務不熟悉或不熟練之短板。臨時抱佛腳或臨陣磨槍,經常也是需要的,俗稱“惡補”。(4)要認真準備一個自我陳述的書面稿,并適當背一背,記住其中的要點。但在面試時,最好不要背誦,而是要自然陳述,原因是表達能力是要考的,但背誦能力是不考的。
二是自然進入良性的面試狀態。面試作為一項考試活動,通常會全方位檢驗面試者。為此,面試者要自然進入一種比較良好的面試狀態,大致包括四個方面:(1)衣著得體。面試者的衣著,既不要太靚,也不要太暗,總體看來以簡潔大方、莊重得體為宜。(2)禮貌自信。表情要自然放松,做到有禮貌、有自信,言行適當、得體。(3)入場定神。面試者進考場,通常都會緊張,因此要適當控制自身的緊張程度。進入考場后,可以稍微定定神,調整一下氣息,讓自己適應考場的環境與氣氛。雖然考場里有眾多的面試考官,且也都一臉嚴肅,但這種嚴肅只是紀律要求與面試規則約束所致,面試考官一般不會為難面試者,更何況競爭上崗面試的考題通常也是事先擬定的,面試者不用擔心面試考官會亂問問題。(4)站姿或坐姿端莊。有的單位要求,回答自我陳述這一問題時,面試者是要站著的。那么,面試者的站姿要自然而直,面朝考官,注視前方。可以像航空公司的空姐一樣把兩手自然交叉疊放在肚臍下方,不要手舞足蹈。坐姿要端正,目光注視電腦屏幕或考官。兩手不要無目的地亂動,如有這種習慣的,可拿著鉛筆作準備記錄狀,這樣可自然而適當地控制手的不自然小動作。
三是有效合理把握面試過程。通常要注意四個要點:(1)集中精力,注意聽清楚面試主考官有關面試的說明或提示,聽清楚主考官的每一個提問。如確實因緊張或面試主考官口音等原因而沒有聽清楚某一問題時,亦不妨對面試主考官說:“主考官:對不起,這一問題是否可以重復一遍?”雖然占用了一點時間,但可以給面試者再一次聽清楚考題的機會。(2)科學有效地利用工具。例如,面試者要利用考場里已經準備好的紙筆寫出回答問題的關鍵詞或句,它可給面試者回答問題時一個合理、簡潔而有效的提示。有的單位在面試主考官提問的同時,還有電腦顯示考題,而每一考題通常會有兩三個“問號”,那么面試者就可以看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考題來逐一回答問題,盡可能做到不漏項。(3)合理分配時間。通常面試時間是15-30分鐘,共4-6個題目,每個題目4-5分鐘的時間,因此要把握好回答問題時的時間安排,通過科學配比和利用時間資源來獲取較高的分數。例如,如果時間富余,面試者不要浪費,而應該盡可能用起來,如可補充回答前面答得不夠充分的問題或因緊張而忘記的部分內容。除了擬定的問題外,這種面試通常會有一個自由追問的題目,這樣既可以考察面試者的視野寬度與思維深度,也可以幫助面試考官矯正前面的各題目的評分,因此面試者應該用好富余的時間認真回答這一問題。(4)語氣平緩,用語恰當。面試者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應該認真、踏實、平緩、有序,而不故作驚人狀。用詞要有分寸,不可過譽而入極致狀態。用語應該平實、謙遜。語句之間的起承轉合,要注意前后照應和內在的邏輯關系,既不要武斷而顯得蠻不講理,也不要過于突兀而顯得飄忽不定。
四是領悟考題的考試目的。通常而言,不同的考題有不同的考試目的。例如:(1)自我陳述主要是考自我認知的。在面試時,通常的第一個問題都是自我陳述,其大意是問:你對擬競爭崗位職責的理解,你的職業生涯相對于擬競爭崗位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如果競爭成功你想怎么開展工作?面對這樣的問題,面試者的自我陳述一定要擺正位置,做到自我分析客觀、自我評價恰當,自我優勢與劣勢分析要辯證而有主次,而提出來開展工作的措施或辦法要可行,并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2)綜合分析類的題目,顯然是要考面試者的分析能力,如對工作中的某一問題或社會現象的認識與評價,要注意基本評價的正確性與分析的深刻性;要注意辯證分析問題的原因和影響,做到不偏頗;提出來的解決措施或辦法,通常是要考察系統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一般可以提出3-5個方面的措施或辦法。(3)組織協調類的題目,當然是考組織協調能力的。例如,經常讓面試者自述一個處理得比較成功的工作難題,不僅要說清楚難點,而且要說清楚怎么處理,并有效果或啟示。其中,通常是考面試者是否能擺正自己在班子中的位置,處理好與上級、下級、班子成員之間的關系。此外,要注意與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善于合作共事。通常對題目的分析,一定要展示面試者在如何開展調查研究和聽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并協調好各方而順利開展自身的工作情況等。(4)業務能力類的題目,通常是考察面試者對業務的熟悉或熟練程度,以及如何在工作理解業務知識與應用業務領域的理論與方法。當然,在所有問題的回答中,總是要考察面試者的語言表達與整體氣質的,如思維是否清晰、語言是否順暢、分析問題是否有邏輯性、用詞用語是否準確等。
五是回答問題的“八個小技巧”。這些小技巧雖然“小”,但一定要記得小處不可隨便,小技巧可幫助面試者取得更好的面試成績,具體技巧包括:(1)答題前應三思。通常而言,面試時間不長,但面試者對每個問題都不必急于回答,可以思考一下,甚至可簡要地寫個關鍵詞或句的提示單。雖然脫口而出是一項良好的素質或能力,但一個急于回答問題的面試者,未必是個有培養潛力的領導者。對領導者而言,思考習慣與思考能力總是重要的,即想清楚了才能表態。(2)答題前加一句引言。在答題前,面試者可以說:“各位考官,我現在開始回答這個問題。”(3)適當復述題目關鍵內容。回答問題之初,面試者適當或有重點地復述題目的部分關鍵內容仍然是重要的,它既可以幫助面試者梳理問題、確定重點,也可以給人一種理解問題、清楚要點的感覺。(4)將回答的內容概括成幾點再一一回答。概括所說的內容要點還是能起到較好的作用,而概括的方式通常是使用關鍵詞或句。(5)適當借助動作和表情。可以適當借助手勢或表情,強化所要表達的意思,但切忌動作過于頻繁或表情過于夸張,基本要領是點到為止。(6)每個問題回答完畢,一定要說:“回答完畢。”(7)在回答完所有問題而即將完成面試時,可以對著考官說:“謝謝各位考官!”(8)面試者結束面試而起身離開時,不要匆忙或慌張。
(作者系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