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但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繼續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以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現新突破。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就業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2011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桂政發〔2011〕79號),將分散于各專項文件中關于高校畢業生的優惠政策進行了匯總提煉,對拓展企業就業崗位、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自主創業等方面的政策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在引導基層就業、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就業服務和援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二)資金促就業得到更好落實
廣西將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補貼,以及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的生活補貼納入了就業專項資金支出范圍,同時,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納入戶籍所在地失業人員統一管理,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各項補貼政策。就業資金使用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得到了拓展,資金促就業工作得到了更好的落實。從全區就業資金使用進度來看,2012年前三季度,全區就業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就業7.14億元,其中用于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費用3362萬元,職業培訓補貼4618.62萬元,職業介紹補貼224.58萬元,社會保險補貼31897萬元,崗位補貼29567萬元,職業技能鑒定補貼685.83萬元,小額擔保貸款貼息270.53萬元。全區累計享受職業培訓補貼7.53萬人,享受職業介紹補貼1.48萬人,享受社會保險補貼15.05萬人次,享受崗位補貼12.12萬人次,享受技能鑒定補貼1.85萬人,享受小額擔保貸款貼息839人。
(三)就業服務工作特色突出
廣西將就業服務作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措施,積極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自治區副主席李康,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同志親自進入校園講形勢、講政策。全區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積極組織校園招聘、專場招聘、網絡招聘等各類招聘活動,將就業政策、崗位信息和職業指導等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送進校園,促進校內外資源有效對接。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點餐式”就業創業指導培訓、高校就業服務站、高校求職訓練營等富有特色的就業指導服務項目,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模式,柳州市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崗位補貼、開發基層就業崗位、扶持創業的“兩取消一獎勵一扶持”措施,南寧市依托基層就業平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方式……這些好的做法為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所屬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四)見習和培訓工作扎實推進
2011年7月—2012年6月,全區就業見習基地共吸納3525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見習期滿留用率約40%,累計撥付就業見習補貼約300萬元。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連續4年每年認定一批自治區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共認證確定自治區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71個。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退出機制,通過今年首批見習基地期滿考核,取消了16家自治區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廣西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作為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公共就業服務的重點,已經形成了政府領導講形勢,職能部門講政策,服務機構講措施送崗位,就業專家講求職技巧的多層次就業指導體系。
(五)創業扶持和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
2012年5月底,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關于開展“創業培訓進高校”活動的通知》(桂人社辦發〔2012〕183號),推動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和各高校開展以創業培訓、創業實訓、創業政策宣傳和創業主題活動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工作。自治區教育廳2011年在梧州學院和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首批高?!按髮W生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單位”,組織高校創業指導老師開展創業師資培訓。截至7月1日,各高校共建立創業基地、創業園及場地129處,占地4.6萬平方米,投入創業扶持資金1600多萬元。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力度繼續加大。2012年廣西“選調生”計劃、“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計劃”、“農村教師特設崗位” 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服務西部志愿者”計劃等基層項目累計招募高校畢業生8960人,比2011年超出近2000人。2012年,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依托“三支一扶”計劃,組織實施了“廣西青年醫學英才培養計劃”,49個貧困縣鄉鎮衛生院崗位招募人員,學歷可放寬到大學專科學歷,主要培養與廣西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各類醫學骨干后備人才。
二、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一)經濟下行壓力對就業的影響將逐步顯現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波及面廣,歐債危機此起彼伏,新興經濟體通漲壓力增大,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需求下降。我國上半年GDP增速低于8%,廣西經濟增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但與2011年同期相比減少0.9個百分點。廣西作為勞務輸出地,就業形勢不僅與區內經濟發展形勢息息相關,而且與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密切關聯。嚴峻的經濟形勢對就業的影響將逐步顯現。一是部分涉外行業企業因訂單較少用工需求受到擠壓,同時部分企業盈利空間收窄對勞動力成本承受能力降低,導致用工量將減少。二是廣西勞動力轉移目的地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下行壓力和企業發展困境,使廣西轉移到區外就業壓力增大,廣西需開發更多的崗位來吸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各類群體就業。
(二)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加大
2012年,廣西應屆高校畢業生約16.9萬人,中職畢業生約14.4萬人,技工學校學歷教育畢業生約3.5萬人,共約35萬畢業生將進入市場擇業。區內大中專院校各類畢業生每年以1萬人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廣西還面臨區外高校畢業生回桂求職,畢業生不穩定就業再次擇業等問題。同時,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升級攻堅帶來的失業人員等其他就業群體也一定程度擠壓了就業空間。
(三)就業結構性矛盾逐步成為主要矛盾
就業結構性矛盾主要反映在用人單位需求和勞動者素質的供求矛盾,企業待遇與勞動者期望值的供需矛盾,勞動者技能培訓的工學矛盾上。除了普遍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外,還存在高校畢業生專業結構和知識能力結構與市場需求不適應,部分專業供過于求,部分畢業生專業知識不扎實,實踐動手能力較弱,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一般勞動者更高,工作環境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等問題。此外,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政策落實不平衡、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也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不平衡。
三、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一)夯實基礎,扎實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信息監測工作
2012年8月開始,廣西啟動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登記工作,經過兩個月努力,已掌握5000余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實名制數據。下一步要重點抓好兩個環節。一要提高信息質量。如有必要,可將信息登記作為辦理檔案托管等業務的前置要求。要指導高校畢業生準確、完整地填寫信息內容,盡可能地掌握他們的就業愿望和服務需求。要做好對高校畢業生實名制信息的匯總、上報及關鍵信息的保密工作。二要加強后續服務。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廣西要盡早建立起高校畢業生實名制信息數據庫共享平臺。要充分運用好實名制登記的相關信息,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
(二)狠抓落實,切實發揮政策促就業的積極效應
一要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宣傳,通過政策講座、媒體宣傳等方式,進一步加大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內容。二要細化政策操作辦法,提高政策實施的可行性。廣西將創辦微型企業、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拓展到了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將就業見習補貼納入了就業專項資金支出范圍,將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小額擔保貸款額度提高至10萬元,部分市在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基礎上還有更進一步的突破。各級人社部門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把這些好的政策做細、做實。三要結合實際不斷完善政策。要研究制定基層人才成長、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豐富完善廣西就業政策,要定期開展就業政策執行、效果評估工作,及時提出完善政策的意見建議。
(三)強化服務,不斷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和水平
要突出做好三項重點工作。一要主動做好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將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服務工作納入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整體規劃,主動配合教育部門和各高校,積極做好離校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開展“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進校園”等各項活動,探索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常設窗口或政策宣傳欄等就業服務新模式,在就業信息、人員培訓、就業指導等方面對高校給予支持,促進雙方資源共享。二要重點加強高校畢業生到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就業的引導服務工作。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人力資源開發平臺建設力度,全方位做好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積極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就業。三要以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為重點,開展好實名制就業服務。各級人社部門要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統計和實名制登記工作,掌握當地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底數,了解他們對就業服務的需求。對于就業困難畢業生、家庭困難畢業生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要給予重點關注,提供“一對一”幫扶,盡快幫助其就業。
(四)加強見習和培訓,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
一要繼續加強和擴大見習基地建設,完善見習基地管理制度,提升見習基地管理水平。在實名制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信息數據庫建立起來后,要有組織地開展推薦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工作。二要組織實施好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培訓工作。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主動加強與高校的溝通協作,在培訓師資、補貼、活動策劃等方面對高校予以支持。各高校在組織人員、場地、設施、課程安排等方面也要提供便利。同時要落實好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培訓補貼政策。
(五)加大創業扶持和就業引導,支持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面向基層就業
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將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作為本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納入本地創業服務體系支持范圍,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服務。除了創業培訓工作之外,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還要為大學生提供項目推介、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配合相關部門落實好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孵化基地接納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切實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南寧、柳州、桂林三個受到國家通報表揚的創業型城市,是廣西高校比較集中的地區,應該在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服務上開展更多的實踐探索,為其他地區提供更多更好的經驗。同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組織好“三支一扶”計劃,配合相關部門實施各項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鍛煉的項目,營造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氛圍。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