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模式,響應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要研究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有效形式”和“探索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站式’服務模式”的要求,2012年4月始,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面向廣西地級市的人才服務機構開展了歷時一個多月的專題調研活動,以“如何有效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站式’服務模式”為題,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電話訪談、數據分析、調取文獻等形式,向14家市級人才服務機構、20余名人才服務機構的相關業務負責人深入了解情況,從廣西人才網聯系統中調取近2年來的基礎數據,赴桂林市召開業務討論會,獲取了扎實的第一手材料,經過對相關數據和材料的細致分析,形成了本篇調研報告。
一、廣西人才服務機構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基本情況
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廣西各級人才服務機構依據各地實際情況開展了多項切實有效的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經調研,目前廣西人才服務機構面向高校畢業生開展的服務項目主要有接收畢業生報到、推薦就業、就業指導、檔案托管、人事代理等服務。2012年1—6月共有38405名高校畢業生到廣西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報到。2011年廣西人才網聯系統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工作崗位120672個,有80410名畢業生在線求職,加上各地人才服務機構舉行的現場招聘活動,保守估計,2011年廣西各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崗位數在20萬個以上。目前,廣西共有14個地市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但僅有極少數機構設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專職從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人員不超過20人。
調研組著重對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進行調研,該中心2012年前配有專職人員為畢業生服務,但沒有專門部門,為加強工作,于2012年專門成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配備了12名專職人員,通過該部門整合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優勢資源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人才交流、人事代理、人才培訓、人才測評、人才推薦、就業見習、求職指導、法律咨詢等多項免費服務;分別與廣西20余所高校合作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站,提供人社系統內的多方位服務;開展人社廳(局)長進校園、就業指導進校園、就業信息進校園、人事關系流轉解讀進校園、就業創業政策進校園、求職訓練營等活動,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技能和就業機會;搭建校企社會實踐平臺,為高校教師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提高教學能力創造條件;依托廣西人才網聯系統打造廣西畢業生就業服務網三級聯動平臺,統合區、市、縣三級的就業政策、崗位信息、人才信息及就業創業相關資訊,為高校、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服務。
調研組還對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進行了重點調研。桂林市人口150萬,共有7所高校,這些高校分屬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管理,既有綜合性大學,也有獨立學院和專科學校,類型齊全,2012年將有2.31萬名高校畢業生畢業,每年在外地念書屬于桂林生源地的高校畢業生約有3.8萬人。近三年來,平均每年有2.2萬生源地在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在桂林畢業,綜合各種因素,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每年服務的高校畢業生約為2萬—3萬人,年接收新增高校畢業生檔案6000多份。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通過開展就業指導講座、提供求職就業能力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形式,有效解決了當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桂林市2012年第一季度的求人倍率為0.89(表示10個求職者競爭8.9個崗位,下同),第二季度為0.86,所能提供的崗位和這類求職人員基本持平。
由于人才服務機構主動介入高校,服務前置,使廣西人社系統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和穩定就業工作中成績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以2011年工作為例,2011年7月底,廣西應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約為84%,9月初提高到89.3%,年底超過了92%。2011年7月至10月,廣西各級人社部門累計接納廣西籍離校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6.37萬人,累計實現就業4.16萬人,參加就業見習、職業培訓、應征入伍、升學出國等其他流向累計7300人,有效地緩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二、廣西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門體制尚未建立,缺乏專項資金和用人機制,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開展存在一定的障礙。受人才公共服務機構體制的限制,目前全區只有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專門設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并設置專人專崗從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其他市級人才服務機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大多由其人事代理部兼顧,或分解到其他部門。僅有梧州、北海等少數幾個城市提供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政策咨詢點。目前,僅有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獲得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專項資金,其他市級人才服務機構大多沒有專項資金可用。而即使有財政專項支持的單位,所獲得的資金與開展工作所需的資金額度相比也相去甚遠。
(二)各地人才服務機構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內容較為單一,服務項目陳舊,在人才交流、人事代理等領域開展的工作較多,而在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等方面開展得較少,在創業培訓和相關服務方面幾乎沒有起步。
(三)人社部門面向高校畢業生服務沒有統一的對外窗口,各地人才服務機構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部分服務未獲授權,對一些非本部門職能項目的政策和操作流程不熟悉,無法進一步為畢業生提供服務。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可從學校獲取的信息通常是檔案、戶口、黨組織關系的流轉,但是對就業失業登記、職業能力培訓之類的信息了解甚少。而在就業時期需要幫助的時候,由于畢業生自身對人社系統中眾多的職能部門不了解,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再加上人社部門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項目存在多頭管理、多部門服務的現象,出現了高校畢業生因為摸不到頭緒或為了圖省事不到人社部門尋求幫助,導致人社部門出臺的針對畢業生就業服務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成效大打折扣。
(四)不少高校對人社系統開展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存在不了解、不配合的情況。目前高校接受人社部門提供的服務比較多的是專家進校園講座或者現場輔導的項目,但是對于一些新的合作模式不少高校還處于觀望的態度。比如,廣西人才網的畢業生招聘信息嵌入學校就業網站、與高校一起合作建設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的項目,有一些高校表示暫時不予以考慮,對在高校內設立人社部門服務項目宣傳欄的做法,有些高校也拒絕。在今年5月舉辦第一期全區高校就業指導能力提升培訓班時,廣西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專門制作的《人社部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項目介紹》得到眾多高校老師的關注,他們表示通過參加培訓班才了解到廣西人社部門專門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的服務項目。這表明,相關服務要成功進入高校還需要大力宣傳和爭取高校的理解支持。
三、結論與建議
(一)將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為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窗口試點機構,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桂林市高校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較多,且類型和層次豐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在廣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建試點機構的意愿強烈,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有專門的部門,配備了專職的工作人員。
2011年1月至12月,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為437人提供了實習崗位,畢業生求職登記8167人,開展職業指導活動12次,為1.8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提供高校畢業生崗位信息查詢10679人次,為65人提供了創業培訓,為216人提供了職業技能培訓,共接收6000多名高校畢業生檔案,托管戶口806人,為331人提供職稱評定,為390人代繳了社會保險。
綜合以上情況,調研組認為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具備成為試點機構的條件,建議將其設為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窗口試點機構,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的服務場所增掛“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的牌匾。作為試點機構,其開展的項目應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授權,并有相應配套的專項資金和用人機制。
(二)明確試點機構提供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先易后難,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開展工作
試點機構的“一站式”服務窗口應該首先是人社系統面向高校畢業生的“一站式”服務窗口,應該將人社部門所有面向高校畢業生服務的項目集中在一起,高校畢業生可在此辦理人社系統內面向畢業生服務的所有相關業務,同時也能在此咨詢財政、稅務、工商、銀行等方面政策信息。試點機構應先整合本系統內的服務項目,再將服務內容延伸到其他系統的服務項目,以先易后難,有計劃、有步驟的原則開展工作。注意收集、匯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解決因相關職能部門各自為政而無法發布權威信息的問題。
調研組建議桂林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近期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提供以下服務:
1.提供實習崗位。為大學生收集、發布用人單位實習崗位信息,鼓勵大學生主動到用人單位實習,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提升工作能力。
2.畢業生求職登記。通過畢業生登記求職崗位,了解畢業生的求職意向,并可對有需求的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推薦工作或者就業指導等服務。
3.崗位信息查詢。收集整理接收畢業生的崗位信息,向畢業生提供免費查詢服務。
4.職業指導。讓畢業生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在職業選擇時能夠給自己準確定位,組織專家為他們提供免費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職業指導服務。
5.就業失業登記。目前這項服務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就業失業登記證由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負責,建議可以在人才服務機構設置材料受理點,授予人才服務機構新證頒發和管理權限。
6.職業技能培訓。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置政策咨詢點,或者可以作為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7.職業鑒定服務。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置政策咨詢點,或者可以作為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8.就業見習。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置政策咨詢點,或者可以作為基地申報和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9.基層就業項目。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置政策咨詢點。
10.公益性崗位安置。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置政策咨詢點。
11.創業培訓。建議授權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置政策咨詢點,或者可以作為補貼申報材料受理點。
12.畢業生報到和檔案、戶口接收。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原有項目,保持不變。
13.職稱評定。目前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尚未設立中級職稱系列評委會,建議同意在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設立相應的職稱評委會。
14.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桂林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原有項目,保持不變。
(三)做好宣傳工作,加強與高校和相關部門的聯系,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好、做實
作為試點機構管理單位,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借助媒體,推廣人社系統服務高校畢業生“一站式”服務窗口的概念,引起社會關注,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服務大廳辦理業務,同時爭取高校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聯系,把工作做好、做實。
(四)加強業務經辦人員相關政策的學習
通過加強相關政策的學習,使“一站式”服務窗口的業務經辦人員熟悉本系統內各項相關業務的辦理流程,了解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相關部門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政策,能給前來辦理業務的高校畢業生以明確的辦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