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北極,在斯瓦爾巴特群島

2012-04-29 00:00:00陳婷
海峽旅游 2012年12期

如何切入北極這個大地域概念之中呢?駛進北極圈的海達路德郵輪似乎可以作為一個引子。經驗豐富的海達路德專營極地與挪威西海岸線路,陳婷(阿茲貓)在今年夏天體驗了它一個叫做“探險家航程”的產品,由此展開的北極之旅圍繞挪威北邊巴倫支海的斯瓦爾巴特群島進行,海上八天時間每天下船兩次。

百年前的海上探險者們闖進北極,是驚心動魄之舉,但這種冒險與奮進在設施完善的巨型郵輪加上保守的向導服務光環之下,好像不是那么回事了??墒潜睒O還是那個荒涼與華美伴生的北極。

對北極的探尋與解讀被我們濃縮在了斯瓦爾巴特群島——北緯74度至81度、東經10度至35度之間的所有島嶼。它基本擁有北極所有該有的風景,壯美的極地峽灣,迷人的冰川,巍峨的群山,連綿的冰山冰架,還有各種極地鳥類,野生動物,人類活動遺址。北極在哪里?就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上。

雖沒有到達極點,但八天的航行日志精彩紛呈,也許會刺激你產生明年親身到訪北極體驗一番的念頭。北極旅行的最佳季節(6-9月)也是各國游客前往的高峰期,艙位非常緊張,有人提前一年多就在做準備,此時再展開預訂航線的工作也許已經遲了,但不管怎么樣,先去郵輪訂票網站試試吧。

第 1 天 郎伊爾賓(Longyearbyen 78°13' 26'' N ,15°38' E)

登船前回望混血小鎮色彩

“我想在這里生下孩子,有個極地寶寶的感覺一定很棒?!睗h娜懷孕已經三四個月了,來自挪威南部,因為男朋友的緣故來到了斯瓦爾巴特的首府朗伊爾賓,找了一份向導的工作,這里就像一個“小聯合國”,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四十多個國家。

挪威奧斯陸,我們由冰島直飛過來,轉乘SAS的包機前往北極探險之旅的起點——朗伊爾賓。慢慢走向國內出發區,轉了一圈卻沒有找到登機口,后來發現竟然在國際出發,有點詫異,朗伊爾賓不是屬于挪威嗎?為什么要坐國際航班出境呢?

斯瓦爾巴特群島不屬于申根區域,和屬于全人類的南極大陸不同,北極的開發權只屬于部分國家,很幸運這其中就有中國,這還要多虧了上個世紀初簽訂的《斯瓦爾巴特條約》,一個由四十二個國家簽署平等利用開發北極資源的國際協約,斯瓦爾巴特的主權屬于挪威,實際的經濟開發各國共享,這種模式便是日后解決國家間領土糾紛問題的“斯瓦爾巴特模式”。于是中國公民有幸免簽證進入,還可以無限期停留并工作。

到達酒店后,天空還很明亮,大家三三兩兩在門口聊天或者在酒店的酒吧里喝酒交談。站在門邊的一位帥哥來自哥倫比亞,于是我便用西班牙語和他聊起來,他在朗伊爾賓已經工作五個多月了,看樣子很喜歡這里的生活,閑聊中我才得知,這里是一個真正的“小聯合國”,兩千多居民竟然來自四十多個國家。

郵輪公司在第二天安排了半天朗伊爾賓的游覽,不過是在下午。早餐后,我打算先在小鎮里轉轉。從酒店出來三五分鐘便到小鎮中心,為了對北極進行全方位的科研,斯瓦爾巴特群島云集了各國科學家,建立了一大批極地科考站和研究所,起點正是朗伊爾賓。因此這座兩千多人的鎮子雖小,但設施完備,郵局、學校、托兒所、銀行、醫院、報社、酒店、商場、博物館等等,甚至有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這里的房屋以簡易房為主,但顏色都很鮮艷,與極地單調的自然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很多到訪朗伊爾賓的年輕人因為喜歡這個地方或者喜歡某個人而留了下來。

比如我們下午游覽的向導漢娜(Hanna),她追隨男友來到這里,雖然作為向導還是個新人,但談起朗伊爾賓的生活,卻已經頗有感觸,似乎在這里生活了很久?!耙荒暧腥齻€多月是黑夜,那時是有些悶,但大部分時間朗伊爾賓的生活還是非常有趣的,這是一個另類旅行或者居住地,你可以遇見不同國家的人,而且大多數都是年青人,大家很快就打成一片?!?/p>

這里最多的是像漢娜這樣的挪威人,不過排名第二的卻出人意料,是泰國人。我在街上和超市里看到不少裹著厚厚冬裝的東南亞人,炎熱的泰國和寒冷的朗伊爾城反差太大了,然而漢娜告訴我們,最早來到這里的那個泰國女孩子是因為愛情留下的,之后發現朗伊爾賓的生活并沒有想象中惡劣,而且不需要簽證和工作許可,好找工作,待遇優厚,便將自己家鄉的姊妹們都招呼了過來,久而久之,這座小鎮的服務和餐飲行業基本都被泰國人搞定了。

在朗伊爾賓一個超大的超市,我看到了各種商品,這里是所有出發者最后的補給地,他們要確保攜帶的裝備足以應付極地氣候的考驗,還要確保他們自己能夠熟練地使用這些裝備。每年四月到十月間,潮水般的游客從世界各地涌來,不是登上郵輪開始海上旅行,便是背起帳篷行囊加入到野外探險的大軍中,據說達兩萬人之多。從經營朗伊爾賓露營地起家的斯瓦爾巴特第一家旅行社Spitsbergen Travel,現在的生意更是如火中天。順便說一下,Spitsbergen(斯皮茨卑爾根)本是Svalbard的舊名,現在是斯瓦爾巴特最大的島嶼的名字。

下午五點,海達路德“FRAM”號(挪威語意即“前進”)已經停泊在了碼頭,“前進號”曾是挪威悠久航海歷史中最為著名的一艘船的名字,還是極地探險的象征。走上船,我回頭又望了一眼這個小鎮,朗伊爾賓,還有太多我不了解的東西,希望有一天能加入這些異國者的大軍,在壯觀的北極天空下,在這樣一個洋溢著異國情調、充滿原始趣味的地方,享受一段孤獨又充滿激情的生活。

tips

朗伊爾賓(Longyearbyen):最初是由美國人約翰·朗伊爾(John Munroe Longyear)于1906年建起的,這個波士頓北極煤公司(Arctic Coal Company of Boston)的大股東,于1902年來到斯瓦爾巴特群島,從挪威人手里買下島上的一個煤礦,該地漸漸地被稱為“朗伊爾賓”,“Byen”在挪威語中是“城市”的意思。可惜1943年,朗伊爾城被納粹德國摧毀,現在的規模是二戰后重建的,直到1990年代初,煤礦一直是朗伊爾賓的支撐產業。

鎮民如何度過極夜:從10月下旬開始到第二年的2月,刺骨的寒風和長達4個月的黑夜讓游客沒了蹤跡,朗伊爾賓的居民在冬季有更多的時間讀書,還可以去斯瓦爾巴特大學學習一些極地知識,這座“世界最北”的大學現有300多名學生,一半是外國人,從教學、科研、行政到娛樂,全用英語交流。這里的學科主要圍繞極地科學展開,包括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物理等,目的只有兩個:為普及極地知識和理念培養人才,為極地的科學研究事業培養專家。另外極夜也讓人們更親近,此時小鎮才真正屬于居民自己,生活節奏完全慢下來,大家可以有很多時間聚會,聊天。到了2月底3月初,小鎮還會舉行一個歡迎太陽回來的節日,持續一周,從這時開始,春天來了。四月,極晝已經開始而冰面尚未完全解凍,活動也多了起來,可以開雪地摩托,徒步冰原。人們享受著冰天雪地中的幸福,漫長的極夜、刺骨的寒風都不是他們離開的理由。旅行可以感受世界上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斯瓦爾巴特肯定是最特別的地方之一。

1 或許是為了緩解極地生活的單調,朗伊爾賓的房子十分鮮艷。2 朗伊爾賓的生活節奏比較慢,雖然這里的年輕人很多。3 小小朗伊爾賓居民。4 這里的居民來自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儼然一個小聯合國。5 一個小女孩兒經過朗伊爾賓的標志——礦工雕像。\

1 斯瓦爾巴德極地博物館中一頭北極熊的標本非常醒目。2 海豹標本,這里展出的全部是北極常見的野生動物。3 博物館里的老照片讓我們看到了朗伊爾賓上個世紀的生活。

第 2 天 紅孫島(Hornsund 77°00' N , 15°56' E)

在峽灣錯失藍鯨

峽灣,斯瓦爾巴特的靈魂,每一個峽灣都深藏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探險故事,幾百年前水手和冒險家被神秘的北極吸引來此,卻迷失在這充滿敵意的海域之中。追尋著探險者的足跡,我們來到斯皮茨卑爾根南部的紅孫島(Hornsund),曾經的狩獵者天堂,雪嶺冰河、淡藍海灣讓人如癡如醉。

海上的一夜很安靜,無風無浪。早上醒來,船正沿著海岸緩慢移動,我披上外衣來到甲板上,霧氣繚繞的雪山積雪大部分都消融了,露出下面黑色的山體,藍色的冰川也已經縮小到不能再小的面積,這些年北極冰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四周悄無聲息,靜謐清涼的夏日極地就像一個憂郁世界。

斯皮茨卑爾根西海岸的航行會經過多座壯美的峽灣,下午要登陸的紅孫島(Hornsund)位于斯匹茨卑爾根島崎嶇西海岸的最南端,屬于斯皮茨卑爾根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風光迤邐,遍布五億年前奧陶季時期沉淀形成的基巖和碳酸鹽巖,那時這里還位于海下。冰河時代晚期,紅孫島被冰川覆蓋,Burgerbukta和Samarinvagen地區成為冰川一個分支的移動通道,13000年前,這些冰川從此地大規模遷移,紅孫島也因此成為斯瓦爾巴特冰川地形的典型代表之一。

沿著紅孫西海岸,從南到北是面積廣闊的沿海臺地,目前也只有部分地區適合登陸。因為西海岸近海處布滿無盡的暗礁,除了來自格陵蘭和挪威海域的洶涌波濤外,那些淺海處的孤巖險灘讓船只靠岸成為挑戰,加大了登陸的難度。至于人類在此活動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主要是捕鯨采礦。

船繼續前行,下午一點,探險隊員開始上岸查看適合的下船地點,他們盡量靠近岸邊,在岸上巡視,確保沒有北極熊出沒,然后在各個至高點布上崗哨,接著回來接船員們登陸。天氣狀況良好,下午兩點,我們上了小艇,順利登陸。

海灘上怪石林立,一座高聳的山峰拔地而起,腳下是大片綠色苔蘚,還有不知名的野花,頭頂盤旋著各種鳥兒,荒野之美盡顯無遺。我興奮地拿著相機游走在各處。三趾鷗(Rissa tridactyla)一家把窩安在了水邊的一塊巖石上,而更高處的巖壁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兒,密密麻麻,非常壯觀。

1610年,初次登臨此地的英國探險船隊開始嘗試在這里捕鯨,之后的很多年中,紅孫島成為了捕鯨的永久基地。17世紀初,只有巴斯克人(the Basques)才掌握熟練的捕鯨本領,后來逐漸被其它國家的船員所掌握,技術愈發成熟。1614年,荷蘭人和英國人簽訂了關于斯瓦爾巴特不同區域捕鯨權的協定,但協定并不能約束雙方的走火摩擦,經過幾年的沖突,紅孫島最終成為英國捕鯨艦隊在斯瓦爾巴特的重要大本營之一,現在在G?shamna地區還清晰可見當年的營地遺址。

紅孫島上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北極狐和北極熊,由于洋流的影響,初冬時節海面就出現了大量浮冰,為北極熊冰面捕食提供了有利條件。18世紀初,這里吸引了很多獵手前來,領頭的是俄羅斯的波莫爾人(Pomor),他們青睞紅孫島南部、以及峽灣南部的低矮臺地,獵取北極馴鹿、海豹、海鳥和收集鳥蛋。在他們留下的營地周圍,大量的動物骨骸和腐爛尸體滋養了土地,讓這片區域生長出茂盛的植物,現代科考人員便通過斯瓦爾巴特地區植物的繁茂程度,尋找判斷人類活動遺址。

天氣開始轉陰,我乘小艇回望,看見了營地附近俄羅斯東正教巨大的木質十字架。晚上七點左右,“前進號”駛離了岸邊,航行在更廣闊的海域。

晚上十一點多,船上廣播說遠處海域出現了鯨魚,我頂著海風來到船頭,海平面上出現了三四個小點,不停地噴著水,看那水柱的高度應該是體型不小的鯨魚。寒風中我堅持了四十多分鐘,實在熬不住,回去睡了,最執著的十幾個德國人一直站在那里通過望遠鏡觀看,而他們也的確得到了回報。第二天早餐時,我聽到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那些鯨魚后來游到近處,在海浪中翻尾,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北極海域難得一見的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目前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鯨魚,身長可達三十多米。事后船長說他在這個區域航行了二十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藍鯨,興奮不已。我則懊悔不已。

1 從“前進號”上要換登陸艇前往無人島。2 每一個峽灣中都藏著無限壯美的風景。3 三趾鷗夫婦帶著新生的寶寶。4 小家伙應該是年紀最小的“探險者”了。5 作為一名女性旅行攝影師,這一刻將成為我此生最難忘的拍攝瞬間。

第 3 天 貝爾松(Bellsund 77° 37' N, 13°00' E)

鯨魚灣枯骨朽史

17、18世紀的貝爾松(Bellsund)是鯨魚的地獄,它們被獵人引誘到海灣,發射捕鯨叉擊中后,等著鯨力竭氣盡然后拖上海灘攫取鯨油和魚皮,一時間被宰殺的鯨魚無數,血流成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腥臭,盡管斯瓦爾巴特的捕鯨年代已成為過去,但成堆的鯨魚枯骨卻依然讓人不寒而栗。

在我踏上陸地的那一刻,就已經嗅到了空氣中的十足野性。一副馴鹿頭骨寂寞地躺在山腳下的苔原上,不遠處散落著其它骨骸,腳下還有一只海鳥的尸體,看樣子剛死去不久,羽毛還很完整,應該很快就會被北極狐發現,這種食腐動物是這一地區的???。

船停靠的這個開闊峽灣名叫貝爾松,屬于斯皮茨卑爾根國家公園。1596年,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William Barents)第一次發現貝爾松時,他簡單地認為不過是個小海灣而已。1610年英國探險家喬納斯·布爾(Jonas Poole)認真勘察了貝爾松之后,將這個峽灣正式命名為Bellsund,Bell的名字來源于海岸南部那座鐘型(Bell-shaped)山脈Klokkefjellet。1612年,荷蘭人威勒姆(Willem Cornelisz van Muyden)第一個試圖在這里捕鯨,但沒能成功,因為他的船隊里缺乏擅長捕鯨的巴斯克人。第二年,巴斯克人、荷蘭人和法國人的捕鯨船相繼到來,但不是被英國船隊驅趕便是要付上一大筆罰金。從17世紀的荷蘭英國捕鯨活動開始,18世紀俄羅斯狩獵者成群涌來,20世紀挪威的冬季陷阱捕獵者和礦業開采也熱熱鬧鬧,現在一切都歸于平靜。

上午我們先登陸的是貝爾松的V?rsolbukta,這塊五十公里長,十公里寬的臺地是從前俄羅斯捕鯨人的大本營和挪威人的采礦地。現在則是野生動物的天堂,被稱作“春天的太陽”(Spring Sun),早春時節野鴨開始在這里短暫停留,筑巢覓食,以便繼續向斯瓦爾巴特北飛或者抵達格陵蘭的東北部。而島上最出名的是一處小海雀(Little Auk)聚居的鳥巖。小海雀可算得上是北大西洋最?。?50克)和數量最多(4000~8000萬只)的海鳥,它們以格陵蘭島和斯匹茨卑爾根島海岸巖壁為棲息地,靠捕食小型浮游動物橈腳類(Copepod)為生,據說每天能捕獲多達65000個。聰明的小海雀會找出冷洋流區域,因為格陵蘭島和斯匹茨卑爾根島之間的弗拉姆海峽中來自北冰洋的冷流是富含脂肪的磷蝦的家園。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食譜及捕食方式,小海雀成為了這一區域氣候變化的指標。

下午,我們來到貝爾松南部的Bamsebu,這里的景象更令人震驚。一上岸便看到大量鯨骨如小山般堆積在那里,據說這些都是截止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捕捉的白鯨骨骸,多達550頭。這種樣子很萌的鯨魚曾經遍布巴倫支海沿岸,由于捕鯨的高額利潤,捕鯨者對白鯨進行了瘋狂的捕殺,致使白鯨數量銳減,這些發著慘淡白光的尸骨山便是最好的佐證。

第一批造訪北極的捕鯨人曾夸耀說,那里的鯨魚多到可以踩著鯨背上岸。這個消息引發了全球性的捕鯨熱潮。各國捕鯨船接踵而至,這些捕鯨船加強了船殼結構,以抵擋冰塊的撞擊。高掛在船桅上的鯨魚額骨是豐收返航的信號,捕鯨者以此炫耀此行勝果。在漫長的航行中,捕鯨人帶著各種工具,常見的武器是標槍,其末端綁著一大捆繩子。中標后的鯨魚下潛時繩子會不斷伸展開,使鯨魚無法逃脫。一般標槍是用軟鐵做的,如果被鯨魚弄彎了還可以扳直。當受傷的鯨魚筋疲力竭,最后浮上來換氣時,就改用長矛近距離將它刺死。

鯨魚死后,各種切、剝的工具就派上用場了。切割鯨魚時,水手便在鞋底套上尖銳的硬刺,像帶釘子的登山鞋一樣爬上鯨身。隨后煉油鍋也粉墨登場,煉油鍋成對兒架在捕鯨船的甲板上,鍋下生火,用以把滿鍋的脂肪熬成油。除了鯨油、鯨脂,鯨須也是一寶,韌性和彈性都很好,在各種合成材料問世前,常被用做歐洲貴婦的束腰、傘撐、領撐等,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由于弓頭鯨的鯨須豐富,成了商業捕鯨的最理想對象。這些對于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歐洲都是珍貴的自然資源,只要捕到一頭鯨,光鯨須帶來的收入就足夠一條船兩年的航行所需。

沿著海灘走過去,不時見到捕鯨船的殘骸,在Fleur de Lyshamna海灣處,一艘比較完整的船只倒扣在海灘上,這座海灣的名字來源于“波旁亨利王子號”(Prince Henry of Bourbon),它曾在十九世紀晚期繪制出此地的地形圖。海灘上那三艘船只殘骸則屬于來自特挪威隆姆瑟(Troms?)的捕白鯨者英格瓦·斯萬森(Ingvald Svendsen),上世紀三十年代,Bamsebu(原名Ingebrigtsenbukta)這座整個斯瓦爾巴特獨一無二的白鯨處理場正是由他建立起來的。這些建筑連同周圍散落的捕鯨工具,鯨魚白骨,船只殘骸等一起構成斯瓦爾巴特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曾經的白鯨捕鯨站,遍地鯨魚骨骸,觸目驚心。2 探險隊員解釋木板上的鐵刺是用來防北極熊的。3 捕鯨人小屋遺址。4 Camp Millar木屋算是保留得比較完好的人類活動遺址。\

第 4 天 新奧勒松(Ny ?lesund 78°55' N , 11°56' E)

在北極科考大本營遭遇險情

北極科考的大本營新奧勒松(Ny-?lesund)在七月底一片繁忙,北極燕鷗一邊哺育幼鳥,一邊驅趕靠近鳥巢的游客,白頰黑雁成群結隊游弋在湖中,空氣中充斥著各種嘈雜的鳴叫,船員們也談笑風生,直到登陸的帆船被風浪刮翻。

早上拉開窗簾,船靠岸了,下面就是碼頭,我們來到了世界最北端的人類永久居住地——新奧勒松,它位于斯瓦爾巴特西北海岸最壯美的康斯峽灣(Fjord of Kongsfjorden)南部,已經有十個國家在此設立了極地研究站,包括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2004年建立),這是整個航行中惟一可以遇到同胞的地方。

作為挪威在斯瓦爾巴特群島最大的人類定居點,它幸運地遠離了二戰的炮火襲擊,完整保留了下來。1964年,挪威政府在此設立衛星接收研究中心,成為第一個建北極站的國家。此后,德國、日本、意大利、法國、荷蘭等國紛至沓來,最近幾年,又增加了中國、美國、韓國、印度等考察站,目前共有十個國家在此設站,新奧勒松已經成為北極科考的大本營。挪威政府將這里發展為專門的科學研究區域,禁止游客和其它人員在此過夜或長時間逗留,從而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原始地貌,方便科學家對于北極展開研究。

黃河站所在的那棟二層小樓門口的一對石獅子十分醒目。2004年7月28日是北極黃河站誕生的日子,這是中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后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茨卑爾根群島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據說北極黃河站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興沖沖推門而入,站內的工作人員剛好從二樓上下來,看到大家并沒多少熱情,一問才知道,這幾個月是他們見到中國游客最多的日子,按他們的話說,一天三撥吧,都是郵輪上下來的??磥硎澜缟显贈]有中國游客到不了的地方了,連北極科考站都成常規景點了。

新奧勒松的小鎮中心有一座挪威最偉大的探險家阿蒙森的半身雕像,他目光嚴峻,面向北極點方向。1926年5月11日上午8時50分,挪威著名探險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美國的愛爾斯沃斯(Lincoln Ellsworth)和意大利的飛艇設計師諾比爾(Umberto Nobile)從新奧勒松的海灣邊出發,駕駛“諾加號”(Norge)飛艇,經過16小時40分鐘的飛行順利降落在北極點。阿蒙森也因此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既到過南極點又到過北極點的人。然而僅僅兩年后,為了營救戰友,阿蒙森再次出發前往北極,卻從此一去不復返。

下午我們來到康斯峽灣中一處名叫朱利布卡的小峽灣,著名的14號冰川便在此,它是這次航行中惟一一個允許徒步的冰川,三公里長的巨大冰川就在前方不遠處,是一處典型的山岳冰川(Valley Glacier),最高處有1200米。船上一多半人都選擇了徒步活動,我留在岸邊,拍攝這里壓低海面飛行的三趾鷗與黑雁。

旁邊和我一樣興奮拍攝著的探險隊員,突然皺了皺眉頭,他略帶擔心地看了眼不遠處兩個挪威人旁邊的桅桿帆船,“距離冰川太近了,他們的船體輕,這樣很危險”。回到大船上,晚餐的時候,海浪逐漸大了起來,從餐廳的圓形落地玻璃窗望過去,海平面始終是傾斜的,桌上的餐具也在晃動,這是出海以來風浪最大的一次,雖然北冰洋一向風平浪靜,但偶爾發一次威也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就在這時,廣播響起,傳來探險隊長安雅的聲音:剛收到海上的求救信號,14號冰川附近的帆船遇到風浪被刮沉了,我們需要前往救援。說著,船已經啟動,向出事海域駛去。

大概一個小時后,終于有消息傳來,兩名遇險者已經棄船登岸,等待直升飛機救援,如果有可能,將會由直升機直接接到距離最近的“前進號”上,我們的船帶直升機降落臺。大家這才松口氣,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畢竟第一次經歷海上救援。傷員最終由直升機直接送往陸地了,因前進號上沒有專門的醫生。

有驚無險。我們按原計劃繼續駛往北部,今晚如果一切順利將抵達航行的最北端——北緯80°的姆芬島(Moffen),距離極點只有600海里。風浪中,終于在夜里十點左右,到達了姆芬島。我和所有游客一起涌到船頭,灰蒙蒙的天空中,遠處一座黑漆漆的孤島,翻涌的浪花為它鑲上一道白邊,島上一個醒目的紅色浮筒便是北緯八十度的標示。1655年姆芬島被荷蘭圖書發行商亨德里克.堂克爾(Hendrick Doncker)第一次標注在地圖上。

這個面積不過九平方公里的小島形狀像海虹,是斯瓦爾巴特群島最大的海象(Walrus)聚居地,有數百頭之多,景象極為壯觀,嚴格禁止人登陸。每年的5月至9月間,大量北極燕鷗、絨鴨等海鳥也在上面做窩,因此三百米內不允許船只航行,以免驚擾這些野生動物。為了慶祝順利航行到姆芬島,船員們特地端來香檳和熱乎乎的水果飲料,慶祝精彩的一天!

1 新奧勒松的碼頭上的老人與狗。2 昔日的運煤火車已經成為新奧勒松的歷史文物。3 挪威的極地探險先驅阿蒙森。4 新奧勒松,人類探索北極秘密的大本營。5 作者在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前。

第 5 天 摩納哥冰川

(Monacobreen Glacier 79°38' N , 13°23' E)

聽到冰裂的聲音

細微的“呲呲”聲,從藍色的冰川上傳來,接著冰從巨大的冰幕上墜下,落入海中,這世界盡頭的美麗不光是用眼睛看的,原來還有冰裂的美妙聲音。

前一天經歷了海上的風浪與救援落水船員,看似風平浪靜的北極昭示著它的兇險,然而當今天上午接到坐摩托艇前往伍德峽灣(Woodfjord)地區的摩納哥冰川的通知時,我依舊保持了勇往直前的興奮。船停在了附近的一個小峽灣——利夫德峽灣(Liefdefjord)水域。

包裹得像個粽子一樣,我和幾名老外坐著摩托艇劈風斬浪,向冰川駛去。海面上的浮冰越來越多,朦朧中,我看到一座身形龐大,藍冰后面矗立著王冠般山峰的冰川,那便是摩納哥冰川(Monacobreen Glacier),因20世紀80年代摩納哥王子艾爾伯特二世來此地探險而得名,這也是我在斯瓦爾巴特見到過的最威嚴壯美的冰川。

藍色的冰幕大約有6公里寬,30-60米高,猶如一道圍墻,將山峰與大海隔開。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從海上接近冰川,出于安全考慮,我們沒有靠得太近,在幾公里外停了下來。 眼前是一個灰暗的世界,北冰洋上霧氣朦朦,似乎是北極的常態,因為有海霧的時間遠遠大于晴空萬里的日子。美景似乎都“抹殺”在濃霧中,浮冰悄無聲息地從面前飄過,發出幽幽的藍色熒光,我驚詫地看到中間竟然夾雜著黑冰,一大塊浮冰半邊“臟”半邊“干凈”,它們附著夏季融冰下的山體帶來的塵埃,又或許是距離人類居住的大陸近,沙塵、大氣等陸源物質隨洋流氣流帶過來,近些年來極地污染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突然,遠處冰幕上傳來一陣細微的“呲呲”聲,眼前霧氣籠罩,分不清楚聲音傳自哪里。直到冰從幕墻上撲簌簌落入海中,冰裂過程已然結束。不過冰裂的聲音,已足以激起狂熱的心跳。我們返回大船,每個人紅撲撲的凍僵的臉上掩飾不住興奮與滿足。

傍晚時駛離峽灣,天空也放晴了,此時的光線非常漂亮,船邊不時飛過北冰洋上最常見的暴風鹱(Fulmarus glacialis),它是一種形似海鷗的管鼻鳥(因鼻孔像一條管子得名,海燕和信天翁等海鳥都屬于此類),飛姿很像戰斗機,據說暴風鹱喜歡在海面低空逐浪飛行,慣食小魚、烏賊和甲殼動物,也常食船上的食物殘馀。它的嗅覺能力驚人,不論是大拖網漁船,還是小釣魚船,都會很快把它們從幾公里外吸引過來,跟在船后捕食死魚。有了它們,船上的時光也充實了起來。

探險隊長助理伊娜。摩洛哥冰川是斯瓦爾巴特群島最壯觀的冰川之一。

第 6 天 Sverrefjell火山 (79° 20' N , 13° 00' E)

冰原地熱帶來生命奇跡

斯瓦爾巴特群島并非想象中那樣荒蕪貧瘠,這里有終年水溫超過20度的地熱溫泉,夏日里的凍原更是生機勃勃,鮮花遍地,脆弱的生命在凜冬風暴肆虐來臨之前,享受著短暫的充滿陽光的天堂般生活,訴說著造物主的愛意。

冰川山谷中,難得一見的火山口,溫泉從地下涌出,這里是斯瓦爾巴特惟一的“熱點地帶”—— Sverrefjell火山。登陸之前,我便見到距離海邊不遠的一座小山上那個黃褐色的火山口,十分醒目,那里是Bockfjorden冰川底部的Jotunkjeldene溫泉。

這個碳酸鹽沉積溫泉,由于火山口斜坡上的土層常年受到溫泉的侵蝕,已經非常脆弱,探險隊員特意指引大家繞開這些黃褐色的地方,碳酸鹽土層與冰磧土界限分明,我們踩著周圍的巖石來到火山邊。然而溫泉只剩下可憐的一小眼,這里的水溫全年都可以達到20度以上。

腳下除了巖石外,還有厚厚的苔原,軟綿綿像一層“綠色絨毯”。這個季節氣溫回升到零度以上,加上日照充足,斯瓦爾巴特群島披上了綠色的外衣。和南極大陸相比,北極簡直就是一個大植物園,物種要豐富許多。南極地衣只有400來種,苔蘚75種,僅有4種開花植物,還都是生活在南極圈以外的南極半島上。而在北極,地衣就有3000多種,苔蘚有500多種,各種各樣的開花植物則達900種之多。即使在北緯80°左右的格陵蘭島北部地區,仍然可以看到90多種各種各樣的開花植物,無疑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開花植物。它們緊貼在冰封的大地生長,仿佛充滿了對大地的愛戀。

我被一種巖石上的黃色斑點吸引過去,這在斯瓦爾巴特地區非常常見,乍一看還以為是生銹的銹跡,其實這也是一種植物,學名是Arctic lichen (Cetraria islandica),屬于地衣植物。一旁的北極罌粟(Arctic poppy)在風中搖曳,綻放獨有的美麗,柔弱的淡黃色花瓣呈杯型,向著太陽開放,盡可能多地采集太陽光。另一種常見的半球狀植物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在苔原上,這便是北極蜘蛛虎耳草(Saxifraga),十幾厘米的纖細花莖上,一朵朵紫紅色的小花使得單調的苔原生動起來。據說虎耳草伸展的根像觸須似的,一碰到土壤立刻就會扎下根去??茖W家們研究了北極九種開花植物的超過四千個標本的DNA之后指出,基因類型顯示這些覆蓋島嶼并形成群落的植物應該是通過種子或子植株從諸如俄羅斯、格陵蘭島等北極圈內的地區前來的,其距離可遠達幾百公里。

植物的存在只是生態鏈中的一環,它們還要為北極的動物直接或間接地提供食物,構成初級生產力,從而為北極生命奠定基礎。比如主要食草動物馴鹿的幼崽出生在春末遼闊的凍土苔原上,整個夏天,它們都在苔原上度過,盡情享受極地夏季純凈溫暖的陽光和豐盛的草食。那里少有食肉猛獸的蹤跡,冰雪消融后的土地上沒有任何高大植物,只有伏地而生的茸草和苔蘚。

1 斯瓦爾巴特群島惟一的火山地熱地區。2 看似鐵銹一樣的東西其實是一種地衣植物。3 參加極地旅行的西方游客中有不少老人。4 虎耳草綻放著美麗的紫色小花。

第 7 天 外挪威島 (Ytre Norsk?ya 79°50' N, 13°02' E)

理想天堂與捕鯨人墓地

外挪威島,陰風凄雨中,一具簡陋的棺材幾乎裸露在地表,骷髏頭隱約可見,這長眠在寂寥的白色荒原之上的捕鯨人,無名無姓,孤獨地來,孤獨地走,幾百年后只有像我們這樣的過客看一眼這位萍飄蓬轉的異鄉人,多少為他解一些寂寥吧。

Norsk?ysundet是今天上午的登陸點,位于外挪威島(Ytre Norsk?ya)和內挪威島(Indre Norsk?ya)之間。外挪威島先被英國人占領,后落入荷蘭人之手。由于地理條件極佳,這里被稱為“理想天堂”(Fair Haven)。

細雨中,我上了岸,沒想到苔原上到處都是北極燕鷗的巢穴,看到我們這些不速之客,顯然不太樂意,輪番下來“轟炸”,大家不得不繞著走。因為海岸在山背風的一側,加上登陸地很開闊,這里是漁船躲避狂風等惡劣天氣的避風港灣,17世紀吸引了大量捕鯨者前來。逐漸發展成為斯瓦爾巴特最主要的幾個捕鯨站之一,規??膳c其南部的斯米倫堡(Smeerenburg,也被稱作Blubber Tow 鯨油小鎮)相媲美,不過顯然后者更具有傳奇性。

向前走了大約500米,便看到一處捕鯨者的墓地,這一區域內竟然有165座這樣的墳,是斯瓦爾巴特最大的墓葬區之一。那還是在1607年,當新發現的斯瓦爾巴群島海域鯨和海象成群的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歐洲,一場捕鯨大戰就此開始,擅于航海的荷蘭人首先來到Norsk?ysundet,建立起捕鯨站。捕獲的鯨被拖到這里,分割成塊,丟進大鍋熬出鯨油鯨脂,接著他們又開始處理鯨齒鯨須,待水漸漸熬干,余下的鯨油在寒冷的空氣中迅速凝結,便裝桶裝船,出港返航。于是,歐洲的貴婦人就有了裙撐,精致時髦的手提袋,快速發展的工業也有了制造肥皂、照明燃料、潤滑油、防水衣物的原料。年復一年,棄置渣骨的大坑填滿了,越堆越高,無家可歸的捕鯨人的墳墓,也越來越多。

我游走在這遠離現代文明的地方,當年這些寧愿忍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的荷蘭捕鯨者并非“魯濱遜”,而是為了追逐經濟利益而來。當這些獵人離開故土游蕩在斯瓦爾巴特的峽灣中時,沒有人知道后來會發生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也許會后悔這趟遠行,然而長眠在此的枯骨并沒有嚇退后面的獵人,利益依舊驅使著生還的人孤注一擲。

隨著捕鯨業和采礦業的衰落,這里漸漸被陸地上的人遺忘了,只有鳥兒守候著亡魂。直到20世紀,人們重新注意起斯瓦爾巴特群島,開始了一系列考古研究工作,考古學家們對捕鯨站遺址并沒有太大興趣,卻把注意力轉向了捕鯨者的墓地。最早被發掘的是距離這里不遠的另一處荷蘭捕鯨站斯米倫堡,那里發現了50個左右的墳墓。1980年最早由荷蘭考古學者挖掘考察,將出土的捕鯨工具和一些紡織品文物帶回阿姆斯特丹,作為斯米倫堡收藏品(Smeerenburg Collection)的一部分,2005年這些文物中的大多數被歸還給了斯瓦爾巴特,陳列在斯瓦爾巴特博物館中。

捕鯨行為的后果之一是鯨魚的肉骨滋潤了大地,到處草繁葉茂,遍地野花,自然也成為鳥兒們的天堂。高高的山上有一處鳥兒巖,我問一個探險隊員可以看到什么鳥,他的回答讓我很興奮,“那里棲息著海鸚鵡,還有貓頭鷹”。都是我喜歡的鳥兒,只是望著那遙不可及云霧繚繞的山腰,我看了一眼腳下的路,準確地說,是沒有路,到處都是濕滑的巖石。咬咬牙爬到一半,一塊一米多高的巨石擋在前面,周圍一個人都沒有,在決定轉身返回的那一刻,內心有種強烈的沮喪,如果有捕鯨人勇氣與體力的十分之一,這個險峰就能被我拿下,但現在它只能成為我的遺憾。

1 捕鯨者的墓地孤零零地暴露在荒島上。2 跳入刺骨的北冰洋是勇敢者的游戲。3 夏季在斯瓦爾巴特的某些荒島還有工作人員。

第 8 天 冰峽灣 (Isfiorden78°12' 54'' N, 13°49' 30'' E)

向穿著馬甲的北極狐告別

巖石后突然竄出一只黃褐相間的小狐貍,剛好撞了個正著,相距不過兩米,四目相對,彼此都嚇了一跳,看它慌張地向山坡上跑去,我忙不迭舉起相機,與北極狐的邂逅成為斯瓦爾巴特旅行中最難忘的一刻。

航行的最后一天,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大晴天,登陸地的景色同樣非常給力。我們來到斯瓦爾巴特第二大的冰峽灣(Isfjorden)北部,這個峽灣曲曲折折,長度上僅次于Wijdefjorden峽灣。上午先在Alkhornet和Trygghamna島登陸,那里有著豐富的人類文化遺址和壯麗美景。

Alkhornet的風景果然非同尋常,一塊巨大突兀的鳥巖(the Cliff Alkhornet)與雪山相互依偎,綠色的苔原,白色的積雪,還有黑色的冰積隴,構成一幅秀麗的圖畫。小溪流水淙淙,一群馴鹿在山坡上吃草,見了我們也不躲避,頭頂盤旋著成百上千的三趾鷗,海鳩和賊鷗,到處生機盎然。

“快去,那邊的巖石后面有只北極狐(Arctic Fox)?!币晃粺嵝牡奈鞣接慰团苓^來指著另一個方向告訴我。太棒了,我馬上向那邊走去,快到巖石的時候,突然聽到山頂的探險隊員在喊我,意思是不要再過去了,就在這個時候,一只黃褐色的小狐貍從石頭后面跑了出來,距離我不過兩米,我們兩個都嚇了一跳,它愣了一下,迅速掉頭向山坡上跑去,啊哈,原來夏季的北極狐脫掉雪白的“外套”,換了個和苔原顏色接近的黃褐色“馬甲”,好狡猾?。∽罱K還是拍到了可愛的小狐貍。后來回到船上,從別人嘴里得知在鳥巖的另一側還有一窩狐貍,四只,看來都是春天下的小崽兒,非??蓯?,又讓我遺憾了半天。

距離海岸不遠的山崖上,探險隊員守候在一座搖搖欲墜,僅剩幾根木頭支撐的小屋旁邊,這是二十世紀早期挪威人在Alkhornet地區留下的幾處逾冬捕獵和陷阱遺址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挪威特隆姆瑟人卡爾·埃里森(Karl Eliassen)建造,1920年他將木屋出售給了一個叫希爾瑪(Hilmar N?is)的獵人。我們從所剩無幾的遺址中依然可以看到斯瓦爾巴特地區典型建筑的特征:用手邊能用的一切原料建造——厚木板,浮木,木條等等,便于拆卸和移動,墻面則用報紙雜志糊上擋風,走近看,甚至還能辨認出內墻上的部分雜志文字。

旁邊的Trygghamna島寓意“安全的港灣”,它來自古荷蘭語“Behouden Haven”,英文是“Safe Harbour”或 “Safe Haven”,自古就是捕鯨者青睞的避風港。鯨魚時常游入峽灣,很容易捕殺,地理環境的優越也使得Trygghamna17世紀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港口,很早就為人所知,一直在使用中。這一地區同樣有著精彩的人類活動歷史,看看那些暴露在野外的殘破不堪的遺址就清楚了。當捕鯨者離去多年后,狩獵活動又在這里興起,這一次來的是俄羅斯的狩獵民族波莫爾人(Pomors),他們設下陷阱捕捉北極熊等獵物,同樣留下了狩獵小屋等遺址,與捕鯨者的駐地不同,他們多使用自然原材料,用紅磚壘砌爐子,圓木搭建房屋,在Trygghamna保留著兩座俄羅斯人的建筑遺址,一座小屋在海岸邊距離煉鯨油廠不遠,另一個則是一組包括起居室,桑拿室,工作間和倉庫的建筑群。

夏天的北極狐換了一件棕褐色的“馬甲”,非常可愛。(右頁圖)兩位極地游客正在欣賞冰川風光。

TIPS

關于巴倫支海:巴倫支的名字取自于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William Barents),那本就是人們開始北極探險以來首先認識的海域,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這一海域的大部分都是不封凍的。十六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艦隊游弋在浩瀚無垠的太平洋上,控制了通往東方的海上航路。英、荷等西歐后起國家也對東方遼闊富饒的寶地無不垂涎三尺,但又懾于西、葡的強大海軍艦隊,因此西歐的商人、航海家、探險家不得不另找一條繞過歐亞大陸北部到達中國的東北航線。荷蘭人巴倫支的探險就是其中之一,在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594年,威廉·巴倫支說服阿姆斯特丹商人提供他兩條船和充裕經費,開始了一次東北航線的新探險。1596年,巴倫支指揮著3艘船又開始了第三次探險,在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航行中,他們不僅發現了斯匹茨卑爾根群島,而且到達了北緯79°39′的地方,創造了人類北進的新紀錄。然而,這時的巴倫支已經病入膏肓,臨死之前,他寫了3封信,把一封藏在他們越冬住房的煙囪里,另外兩封分開交給同伴,以備萬一遭到不測,能有點文字記錄流傳于世。1597年6月20日,巴倫支死在一塊漂浮的冰塊上,那時他剛好47歲。兩個多世紀之后,直到1871年,一個挪威航海家又來到巴倫支當年越冬的地方,并從煙囪里找出了那封信。巴倫支的航行不僅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而且他沿途還繪制了極為準確的海圖,為后來的探險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為了紀念他,人們便把北歐以北他航行過的海域的一部分稱為巴倫支海。一個典型的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服裝:夏季的北極并非想象中那樣寒冷,白天氣溫在五度左右,風不大,戶外沖鋒衣足夠了,這次攜帶了法國Salomon(薩洛蒙)雪服,還在冰島臨時買了一件66°North貼身絨衣(Vik Women′s Hooded Sweater),彈性很好又保暖,還很輕便,非常適合寒冷的戶外。海達路德郵輪還為每位游客準備了一件登陸時統一裝著的質量不錯的沖鋒衣。褲子則最好是沖鋒褲,防水擋風,因為每次登陸無人島,都會涉水。至于登陸靴,郵輪提供Gore Tex的高幫防水靴。由于郵輪上的溫度在二十度左右,需要準備一雙輕便的單鞋。此外,帽子和手套都是必須的,至于雪鏡,因為夏天的斯瓦爾巴特地區不像南極大陸冰雪陸地廣大,因此不太需要。

器材:考慮到北極地區以風光和野生動物為主,廣角和長焦是必備的,這次依然是兩機身四支鏡頭,外置閃光燈,拉桿攝影箱和隨身攝影包。

其他:考慮到這趟冰島+北極的旅行轉機次數比較多,加之夜航,對于佩戴隱形眼鏡的我簡直是個折磨,來之前聽朋友的建議,特地換了一個來自美國的隱形眼鏡品牌“庫博”Coopervision,這家世界排名前三的隱形眼鏡廠家推出的月拋型“佰視明”,超高透氧,高含水,柔軟舒適,高度濕潤,尤其在機艙這樣的干燥環境中很合適,而且佩戴過夜也沒有問題。

海達路德訂票網站:http://www.haidalude.cn/

1 北極的典型風光在斯瓦爾巴特群島都可以找到。2 新奧勒松目前已經有十個國家的科考站。3 冰川下的徒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日本国产精品| 亚洲伊人天堂|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欧美一级在线| 91丝袜乱伦|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三级|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99精品福利视频|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欧洲av毛片|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天堂777|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啪啪啪亚洲无码|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青榴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素人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不卡无码网| 亚洲色图欧美| 88av在线看| 国产在线小视频| 色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91麻豆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91丝袜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