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毗鄰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西連大西南,是中國與東盟之間唯一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中國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華南通向西南的樞紐,是全國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2010年末,廣西總人口5159.46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總人數3732萬人,從業人員2903萬人,富余或閑置勞動力約850萬人。
由于歷史的原因,廣西縣、鄉兩級就業和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服務設施缺乏,設備條件簡陋,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不高?!笆晃濉睍r期,廣西牢牢把握“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圍繞“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堅持把改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放在突出位置,依托國家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扎實開展基層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目前,廣西已有5個縣的就業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縣、鄉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管理規范、流程科學并具有較強輻射和帶動作用的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初現雛形。
☆提前部署提前規劃,搶抓機遇爭取項目☆
2010年底,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會召開后,廣西按照建立項目庫的思路提前部署建立2011年試點項目的儲備工作。各市高度重視備選項目上報工作,上報的備選項目大部分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展試點的條件比較成熟。項目庫的建立,為廣西做好試點項目申報和遴選工作取得了主動,也為做好下一步和今后的試點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百色市田林縣審時度勢,早在2010年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的申報工作,包括收集申報工作材料相關文件,到兄弟縣市考察、學習,向區、市相關領導咨詢申報工作程序,調研編制項目建議書等。該縣人民政府將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列入縣“十一五”建設項目計劃,此后,一直把爭取項目工作列為每年的重點工作。機遇總是眷顧早準備的先行者,2010年國家正式啟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試點工作,田林縣被自治區發改委、人社廳列為試點縣,成為全國首批試點縣之一。建設項目落實后,田林縣集中力量第一時間做好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的建設環評、勘察,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時上報自治區發改委評審,項目的招投標、施工圖設計、審查和項目監理招投標等工作都嚴格按規定程序完成,僅僅用5 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項目開工的準備工作,為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工提供了組織和程序保障。2010年9月10日,田林縣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正式開工。依托國家項目資金支持,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及時到位,2011年12月,田林縣投資788萬元的縣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以及八渡鄉、浪平鄉、百樂鄉、六隆鎮4個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大樓建成投入使用,配備了相關辦公設備,直接服務全縣13.4萬名農村勞動力和4.2萬名社會保險參保人。
☆成立機構加強領導,上下齊心攻堅克難☆
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是關系基層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民生工作,是整個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對擴大就業和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意義,從“穩就業,促發展、保穩定”的政治高度,將試點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力量將試點工作抓緊抓實。為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從自治區到市、縣(市、區)、鄉鎮都分別成立了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組織領導機構,自治區、市、試點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成員單位包括政府辦、發改、人社、監察、國土資源、建設、財政、審計等部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試點工作情況匯報,統籌協調落實項目建設用地、規劃、項目審批、資金籌措以及項目實施等重大事項,為試點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作為項目牽頭部門,發改和人社部門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工作壓力,每一個項目建設的背后,都凝聚著他們大量的協調工作和付出的辛勤汗水。從2010年4月第一批試點項目啟動以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蔣明紅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全區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匯報,先后到各項目試點縣檢查指導調研。副廳長沈德海、于祖毅、韋剛強先后帶領相關處室人員深入各試點縣項目工地現場辦公,督查工程建設進度,幫助地方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試點縣和所在市將工程項目擺在重要位置,積極對接國家部委和各級政府,落實配套資金,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各試點縣都成立項目推進小組,大力推進項目實施,做到“一項目一方案”,明確建設目標、功能設計、建設標準、經費投入、進度安排,切實加強項目實施管理。為了落實配套資金,各級人社部門做了大量工作,跑財政,找政府,挖掘內部潛力。在各級政府、發改、財政、人社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區2010、2011年試點項目所需配套資金都在當年全部落實到位。
田林縣城區面積狹小,建設用地緊缺,為落實項目建設用地,縣人社局積極與國土、建設規劃等部門聯系,了解城市規劃和建設用地情況,向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可行的建設選址和用地方案。百色市人社局主要領導親自與縣政府領導溝通,并專程向自治區人社廳匯報,爭取自治區發改委和自治區人社廳有關負責同志到縣里實地調研,落實項目建設選址。經自治區、市、縣三級人社部門共同努力,在當地建設用地價格節節攀升,每平米接近6000元的情況下,田林縣最終在繁華便利的樂里鎮爭取了1149.56平方米的土地無償劃撥為項目建設用地。
☆籌措落實配套資金,確保項目建設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的通知》(發改辦就業〔2010〕672號)明確提出:按照“統一規劃、分步推進”、“統籌協調、多方支持”等原則,由政府投資、分級負擔,建設縣、鄉兩級公共就業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場所?;鶎泳蜆I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啟動后,根據國家發改委對試點項目建設資金的安排,廣西自治區本級及各試點縣相關部門積極落實和籌措試點項目所需配套資金。按照項目投資計劃,廣西2010年8個試點項目投資總額5674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2522萬元,自治區籌集1200萬元,縣級自籌配套1952萬元;2011年8個試點項目投資總額6385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2925萬元,自治區籌集1480萬元,縣級自籌配套1980萬元。圍繞試點項目建設,全區上下齊抓配套資金的落實。在各級政府、發改、人社、財政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2011年全區試點項目的地方配套資金都在當年全部落實到位。自治區本級2010年、2011年分別為試點項目落實配套補助資金1200萬元、1480萬元。
各試點縣抓住難得的機遇,深刻領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和網絡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22號)精神,在中央、自治區安排相應資金的基礎上,千方百計整合資源,以資產置換等方式籌集建設項目資金,確保項目的正常推進和如期完成。巴馬縣由于縣財政比較困難,為籌集縣級配套資金,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拍賣縣就業服務中心房地產,并將拍賣收入回撥作為縣本級財政配套資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配套資金的落實解決了項目的前期工作經費,為項目的順利啟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于政府重視,部門請示匯報到位,全區其他試點項目所需資金都在當年全部落實到位,確保了建設項目的正常推進和如期完成。
☆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統籌推進項目建設☆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的通知》中“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原則,廣西在規劃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時注意科學配置,整合資源,綜合考慮實用性和前瞻性,立足現實并適當考慮未來需求,嚴格控制建設標準,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做到規模適度、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服務便捷。項目建設期間,各試點縣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按照批準的項目名稱、內容和規劃進行建設,堅持新建與改擴建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改造,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廣西已建成、在建和已立項確定的28個縣級、112個鄉鎮試點建設項目中,117個屬于新建項目,23個屬于改擴建項目。例如武鳴縣,縣城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屬于改造項目;仙湖鎮、鑼圩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屬于新建項目,利用鎮政府原有用地新建;太平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屬于改造項目,利用鎮政府辦公綜合樓一樓進行改造;陸斡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屬于改造項目,利用鎮政府大會議室進行改造,綜合利用效率高。
在自治區發改委、人社廳的監督指導下,各試點縣嚴格按照有關基本建設程序組織實施。項目建設期間,及時有效組織開展建設用地、規劃環評、項目審批、開工建設、竣工驗收等一系列工作,抓緊抓實各項環節,分步有序地推進項目建設。值得一提的是百色市的田林縣和河池市的巴馬縣,兩個縣屬于革命老區、大石山區和國家重點扶貧地區,2010年被確定為第一批試點縣時,正遭遇特大旱災。困難面前,災情面前,田林、巴馬兩縣黨委、政府和各級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揚革命老區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迎難而上,克服重重困難,到2011年底按時按質完成項目工程建設,在革命老區奮力趕超跨越進程中添加了亮麗的一筆。
☆嚴格管理強化督查,確保資金安全和工程質量☆
對每一個試點建設項目,廣西都做到嚴格管理,要求試點縣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建設進展匯報,實行項目建設進展旬報表制度,試點縣在每月1、11、21日分別將前10天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上報自治區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到全盤統籌,確保所有試點縣按期、保質完成試點項目建設任務。項目建設期間,自治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監督和協調,不定期深入試點縣,督促試點項目建設進度,要求試點縣強化領導責任,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加強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建設資金安全,確保建設工程質量。按照自治區的部署,試點縣、鄉鎮切實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具體工作,積極主動為施工單位做好全程跟蹤服務工作。對施工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匯報,及時協調解決,始終把工程進度、工程質量放在第一位。每個試點建設項目都有專人負責建設資料建檔、歸檔和信息報送工作,如實反映建設試點工作情況。
自治區發改委、人社廳未雨綢繆,下發文件明確要求各試點單位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中央關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規定,確保試點項目建設資金特別是中央和自治區的補助資金??顚S?,杜絕違規現象發生。各試點縣、鄉鎮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和自治區下達的投資計劃組織實施,嚴格依法依規選擇項目實施協作方,無論是項目承建公司、工程監理公司,還是地質勘探單位都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來確定,項目建設中的重大事項集體研究決定,從而確保了項目建設健康順利開展。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各試點縣會同項目主管部門、審計等有關部門制定嚴格的資金管理辦法,加強資金撥付前的審核和使用中的監督檢查力度,指定項目財務人員負責工程款專項管理,按中標施工公司設置帳戶,確保每一分工程款的來源、去向一清二楚,做到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為做好項目工程的監督管理,靈山縣做到“三個主動”:主動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對項目工程招標、發包、選定工程監理機構進行監督;主動要求縣建筑質量監理部門和所委托監理單位依法、依規認真履行質監和監督管理職責,杜絕在施工過程中敷衍走過場的現象出現;主動派出工作人員跟蹤施工,對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開展檢查督促,確保工程質量。富川縣實行每月工作調度制度和工程建設管理責任制,每月召開項目調度會,聽取工地負責人匯報工程進度,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施工合同制、工程質量終身負責等建設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對工程組織、資金、投資、進度和質量的管理。
☆發揮項目社會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
2010年4月,廣西在武鳴、融水、藤縣、靈山、田林、巴馬、平南、富川等8個縣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截至2011年末,除融水、平南2個縣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外,其余6個縣的項目工程已經完工,其中武鳴、富川、田林、巴馬、平南5個縣的服務設施已投入使用,社會效益明顯。武鳴縣試點項目于2011年3月投入使用,當年全縣就業和社會保障各項任務完成情況良好。全縣城鎮新增就業3078人,比上年增長1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501人,比上年增長17%;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036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1549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30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8630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6803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81983人,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群眾對服務設施建成后提供的服務比較滿意。
“十二五”期間,廣西除已開工建設的19個縣(市、區)、76個鄉(鎮)項目外,尚需對90個縣(市、區)、1050個鄉鎮開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按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規范測算,尚需建設縣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面積達283000㎡,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面積達315000㎡,共需投入建設資金8.46億元。
國家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較好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當前廣西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形勢日益嚴峻,群眾服務需求日益增長,進一步加快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進程和爭取擴大試點縣范圍,已經成為廣西在“十二五”期間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重要工程項目建設的緊迫任務。目前,廣西在加快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實施進度的同時,即將啟動鄉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工程,目標是在全區現有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所基礎上,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相結合,用5年時間打造1000個標準化的鄉鎮(街道)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更好地服務民生、服務社會,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促進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