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注定是一個人才的世紀。關注人才,就是關注發展;重視人才,就是重視發展;有了人才,就必然有新的發展。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思想的確立,不僅創新了發展的思想,也深刻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本質和預示了未來社會、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本文試從人才這一視角切入,力圖破解玉林的后發之因,索求應對之策,為玉林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一、玉林經濟社會后發的主因關鍵是人才發展的滯后
長期以來,當人們在考量和反思一個地方的發展時,思維都往往定格在區位、資源、人口、政策等方面。的確,區位優勢明顯,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分布適度,政策機制傾斜,無疑對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十分有利,但這種發展只是一種“天賜”型的發展,一種純“資源型”、“區位型”或者“政策型”的得天獨厚、獨享其勢的發展??v觀當今世界發展的格局和區域間發展的走勢,諸如上述的優勢都不見得是最為本質的優勢。
從國家層面來看,諸如日本、新加坡等國,在資源、區位方面的優勢并不突出,但其發展之勢和人均經濟總量,卻在世界前列;從地區層面來看,臺灣、香港、東莞、溫州、無錫等區域,其發展速度之快、人均經濟總量占比之高,也并非全在于資源、區位的優勢。如果從深層次去剖析,其發展的優勢,無疑應該是人才。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網絡信息社會、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快速推進的發展格局中,只有人才,也唯有人才,才是發展的本質優勢、核心優勢和主要的關鍵所在。聯合國作過一項調查,以一個文盲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為基數,小學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可提高43%的勞動生產率,中學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可提高108%的勞動生產率,而大專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則可提高300%的勞動生產率。這就說明人力資源的投入是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續性的“活資源”的投入;人力資源尤其是人才資源在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關于玉林的后發問題,大家都強調玉林的區位不突出、邊緣化、資源少、人口多等。其實,這些并非是事物的本質。追根溯源,玉林的后發,關鍵的主因還是人才發展的滯后;缺人才,尤其是缺引領行業發展的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創新人才。當前玉林要發展,要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就必須牢牢抓住人才這個牛鼻子,在人才開發與發展方面做文章。這不僅僅是玉林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整個世界、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潮流和主趨勢。
二、人才的優先發展必然帶來玉林“富民強市”生機勃發的春天
進入21世紀以來,玉林十分注重人才的發展。但 這僅是玉林“人才強市”戰略邁出的第一步。人才的發展,怎么發展?人才的優先,怎么優先?重點是什么,切入點在哪里?還需要我們很好地探索和實踐。為此,必須緊緊突出玉林發展的實際、發展的重點和發展的特點,有序地展開和穩步推進。
一是針對人口總量多、物質資源少的特點,致力推進人才資源優先開發戰略。變人口壓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動力,變人口大市為人力資源大市、人才大市,實現人才資本的優先積累,以人才引領經濟社會大發展。
二是針對農村人口多、城市居民少的特點,積極做大職業教育產業,大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和技能人才教育培訓發展戰略。變農村簡單粗放的勞動力為人力資本、人才資本,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升值和增值。
三是針對經濟總量多、人均財政少的特點,樹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發展相協調的科學思想,花少錢,辦大事,把有限的人才開發與發展資金用在刀刃上,突出人才開發與發展的重點,圍繞重點企業、產業和關鍵產業鏈的重點人才進行優先發展。以重點的推進帶動面上的跟進,使有限的人才開發與發展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四是針對中小企業多、大型企業少的特點,著重抓住大型龍頭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態勢,進行人才的優先發展和人才優先儲備,尤其是要突出“龍頭”的波及效應、帶動效應、發散效應和“狼群”效應。
五是針對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的特點,既注重傳統產業人才素質的提升,以人才結構的升級引領傳統產業的升級,又要超前做好對新興產業人才的開發和培養。
六是針對大眾經濟多、品牌經濟少的特點,切實加強對品牌企業、品牌產業人才的優先開發與發展,以人才引領品牌的發展,以品牌集聚培育一批人才,加速品牌經濟的上臺登階。
七是針對本土經濟多、外來經濟少的特點,既要注重關懷、呵護本土經濟人才,也要注重關懷、呵護外來經濟人才,實施一視同仁的政策待遇,讓外來的經濟人才有一個寬松的創業發展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八是針對低層次人才多、高端人才少的特點,重點加大對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通過高端人才的優先發展,打造高端產業、行業。
如果能緊扣上述八個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人才資源的整體開發,推進人才的優先發展,玉林的經濟社會發展,必將迎來一個陽光明媚、意氣風發的美好春天。
三、創新推進玉林人才發展的新路徑
(一)理清人才發展脈絡,樹立三個理念
人才的發展問題,首先是一個認識層面的問題。為此,我們務必在人才的發展思維上努力樹立三個理念:一是大人才觀的理念。要在全市上下形成一個人人可成才的大人才觀的良好氛圍,用人一技,發人之專,尊重人才的個性,包容或寬容人才某些方面的缺失,營造一種寬松的人才成長、發展與創新創業的環境,營造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玉林人才文化。二是人才科學發展的理念。堅持以用為本的思想,堅持分步實施和整體推進的原則。在“用”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通過人才的“用”帶動和推動人才的開發。三是人才市場化的理念。尊重人才的自由流動,暢通人才流動的綠色通道,注重人才的市場化配置,加快人才結構調整,讓人才競相發展、脫穎而出,形成人才隊伍的良性發展。
(二)創新人才發展路徑,堅持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在實踐中發現人才。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就要具有伯樂的精神,時時刻刻在實踐中,在工作的第一線中,在艱苦的工作崗位中,注意發現人才,注意挖掘人才,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讓人才在更加適合的崗位、更加合適的舞臺上發揮更好的作用。二是注重在實踐中培養人才。人才只能在具體的實踐中成長和造就,也只有在具體的實踐中方顯英雄本色。因此,人才培養關鍵在于實踐中的培養,讓人才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中、在具體的事業發展中得到鍛煉。三是注重在實踐中用好人才。我們開發人才,發展人才,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才可用,有才能用。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好人才的使用問題,在人才的使用上做文章,讓真正有限的人才資源得到最為合理、科學的配置,讓人才能自由釋放潛能和施展才華,充滿活力和激情。
(三)暢通人才發展渠道,搭建三個平臺
一是市場配置平臺。積極推進現有人才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按照“高效、優質、便利”的原則,推進人力資源市場、人才市場和就業服務中心的科學整合和重組,加大投入,改善環境,規范管理,提升服務,努力實現人才市場配置的信息化,做大做強玉林人才市場,以玉林人才市場配置平臺的高端打造,暢通人才流動,把握人才走勢,跟蹤人才服務,推動和加快人才開發與發展。二是載體發展平臺。重點圍繞玉林市重大項目和企業的發展建構有利于人才發展的載體平臺。①小高地建設載體平臺。把全市現有16個自治區、市、縣(市、區)三級人才小高地真正建設成為玉林集才、聚才、引才、育才的“磁場”和“蓄才池”。②玉柴人才建設載體平臺。加快玉柴及其產業鏈人才的開發和發展,以玉柴及其產業鏈人才的開發與發展帶動玉林中小型企業人才的建設。③博士、專家問計活動載體平臺。以每年一度的博士、專家問計活動吸引和匯集更多的高端人才關懷玉林、出謀玉林、獻策玉林,支持和參與玉林的發展。④玉博會載體平臺。把玉博會辦成經濟的交流會、文化的交流會,也辦成人才的交流會,吸引市外、區外、海外的知名企業落戶玉林,資本、項目進入玉林,也吸引大批人才到玉林創業立業,發展玉林。⑤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載體平臺。以試驗區這個平臺和玉林市豐富的農業資源,加快玉林市農業人才的開發與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的又好又快發展。三是校企合作平臺。以設立聯合實驗室、實習基地、聯合申請國家重大項目等方式,密切與高校的人才開發與發展,吸引高端人才走進玉林,提升本土人才的整體素質,拓寬本土人才的視野。突出抓好玉林清華園的建設,以清華園為平臺,匯聚清華等全國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高端人才進駐玉林。
(四)落實人才發展保障,完善三大機制
一是人才發展與激勵機制。玉林近年出臺了一系列人才發展的政策性措施、規劃和綱要,就是一攬子人才發展與激勵的機制。這個機制必須嚴格地遵循,一步一個腳印去務實實施,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適時地對人才規劃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突出發展的重點,突出玉林的特色和亮點,攻克發展的難關,努力確保規劃綱要目標的圓滿完成。二是人才發展落實機制。從玉林的現狀來看,目前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地整合一切人才開發與發展的資源,成立專門的人才開發與發展機構,創建人才開發與發展中心和研究中心,形成一支精干的人才工作隊伍,專抓專管專落實。三是人才發展監督機制。從市到各縣(市、區)都要堅持把人才開發與發展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與績效掛鉤,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督督查機制,一件件、一事事督實督到位,從而在全市形成一股真抓實干的人才開發與發展的良好局面,推動玉林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以人才的優先發展實現“富民強市”的新跨越。
(作者系中共廣西玉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