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老公一定要買一個LV送我。
我說我不喜歡LV。老公以為我跟其他主婦一樣心疼錢且不能理解LV的好,非要拉我去香港的海港城挑一個。
其實我早在22歲就用過了奢侈品,一個三千塊的萬寶龍錢包,是當時的男友送的。那時自己買過最貴的包包不過幾百塊,前后研究了很久,驚訝于這個黑色的、單薄的錢包竟如此昂貴。作為正品佐證的黑色包裝盒和雪花標識被藏在儲藏柜里積灰。偶爾遇到識貨的我都趕緊解釋:A貨。對方總是細細看一遍皮子和針腳后問:哪里買的?超A啊!
我心虛。既是因為憑自己的能力買不起,也是因為找不到除了炫耀之外的任何意義。
后來我做了兩件事。第一是離開隨便就能送人一臺奔馳也能隨意四處留情的富二代前男友;第二是跟老公一起住20 平米的出租房,跟著他一起創業,跟著他風里來雨里去。
奢侈品自然一度退出了我的世界。29歲那年,清楚記得是6月,我和同事為公司省下一筆每月12萬的開銷,老板給我升了職,還慷慨地給了我們每人4萬元的獎勵;同時老公的公司也開始掙到第一個40萬。那個月去香港,我不再鉆莎莎卓悅淘便宜貨,而是買了一個卡地亞的包包作為對自己的獎勵。
那個卡地亞的包我看上了好一陣子,暗金條紋,低調又不俗,非常耐用。刷卡的時候莫名想起王菲買東西的段子。香港老板楊受成偶遇王菲,發現她盯著一塊表看,便說要買下來送給她,王菲驚訝地問:“為什么呀?我自己有錢買啊。”我真心喜歡這個調調,我自己有錢買啊,我能買自己喜歡的啊,我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選擇呀……真讓人愉快。跟22歲時的萬寶龍不一樣,這個包包我用得理直氣壯甚至囂張,像戴著一個勛章。別人說這個包真好看一定很貴吧,我會得意地回答:“是的,卡地亞的,兩萬多。”
老公出身普通家庭,用的錢包從不超過500塊錢。他認不出我的卡地亞包,不過那天我們從LV店出來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讓那個俗氣的滿身LOGO的LV頓時熠熠生輝。
他說:你是該有個好手袋了,才襯得起你。
他不知道LV店旁邊的Prada是什么,GUCCI只覺得眼熟。他執意要送我的那個LV一萬三千八的價格,只是PU而不是真皮,已經是他可以承受的極限,可以表達的最大愛意了。
我由衷地說:我喜歡。
套用一句廣告詞來說,我也當然值得擁有。當一個女孩成為主婦,成為母親,她經得住多大的打磨,就能擔得起多少的贊美。
遺憾的是,在中國并沒有任何榮譽稱號能夠提供給所有默默經歷默默成就的主婦們。所以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讓奢侈品成為一個有自信有追求的主婦對自己人生中所有選擇、所有努力的獎賞。
我決定未來每年都要獎勵自己一個奢侈品,看看將來的自己究竟能做到有多好。當然,下一次,千萬不要再給我LV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