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具體實踐,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截至2012年3月底,在河南省周口市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389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17萬多人,輻射帶動農戶37萬多戶。淮陽縣樂萬家地保姆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這家合作社于2008年登記注冊,注冊資金125萬元,社員116人,擁有大型農機25臺(套),中小型機械40余臺(套);大型車載式施藥機2臺(套),中小型施藥機械114臺(套);大中小型噴灌機械設備60臺(套),實現了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2012年,該合作社被授予“全國示范合作社”的榮譽稱號。
該合作社成功運作經驗,對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有三點啟示: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以服務于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為根本宗旨
當前我國農村,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農村勞動力短缺,給農業生產帶來兩大難題:一是平時對農作物生產管理的忽視和擱置,當病蟲害、草害等農作物疫情以及旱澇自然災害發生時,容易造成農業生產損失;二是在夏收、秋收等農忙時節,勞動人員緊缺。
針對這種情況,淮陽縣樂萬家地保姆專業合作社采取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機械化服務,在土地托管服務方式上靈活多變,做到既可全面托管,又可單項服務,僅2011年,該合作社就開展單項托管和全面托管服務5萬余畝次。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以服務于現代農業建設為根本目的
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導致我國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當面對市場時,勢單力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低,農民收入得不到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利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問題,還可以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壯年農民在農村發展提供平臺。農民專業合作社將農村不同利益主體的資金、技術、勞動力、人才、土地等生產要素集于一體,為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淮陽縣樂萬家地保姆專業合作社在淮陽縣的曹河、王樓、鹽場等行政村流轉土地4896畝,與多家單位聯合進行優質麥種植、良種繁育以及科技推廣;該合作社還承擔了曹河鄉萬畝土地深耕項目、淮陽縣農業局萬畝方高產田創建施藥項目、周口市藥管站新藥試驗推廣項目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必須走規范辦社之路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既要重視增加數量、擴大覆蓋面,更要注重提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自身實力和發展活力,提高帶動和服務能力。
淮陽縣樂萬家地保姆專業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堅持走規范化發展之路,制定章程,建立民主管理機制等,設立了辦公室、后勤部、財務部、業務部四個部門,成立了耕作隊、收割隊、科技隊、田管隊、抗旱防汛隊等五個專業隊。該合作社成功走到現在,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找準了市場需求的切入點,有市場才能生存;二是規范發展,有規矩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