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她展示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民族智慧,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她猶如玉液瓊漿,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子孫;其獨特的文學樣式與其獨特的審美意義是其他文學樣式不可替代的。所以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大量閱讀古詩詞,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掌握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關鍵詞:古詩詞鑒賞 方法
由于古詩詞自身具有語言精練和諧、感情深沉豐富的特點,很多人都會對古典詩詞感興趣,但是大多數人在理解古詩詞時只停留在對古詩詞表面意象的感知上,很難進一步挖掘其內在含義,難以理解作者所要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所以,我們要想更為深入地理解古詩詞、鑒賞古詩詞要掌握相應的鑒賞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知人論世鋪墊法
“知人論世”最早是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為要理解古典詩詞,就應該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年代有所了解,這才能接近詩人,才能感受到詩人體現出來的思想情感。“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主要作品、人生經歷以及作者與作品的內在關系。詩人的各種遭遇都會在他所創作的詩歌中體現出來,并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例如陶淵明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與歸隱田園的情結,李白忠君為國的遠大理想與他的大氣豪放,王維對現實的不滿與被貶后心境的寧靜恬然,李清照思夫的閑適愁苦與作品中透露出清新婉約的風格。“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詩歌作為一種典型的文學樣式,其主旨內涵與思想內容或多或少都要帶有時代的烙印。例如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就因地域的不同而在內容上有所不同,南朝社會相對比較安定,所以南朝詩多寫男女相思。
“宿昔不梳頭,絲發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吳歌·子夜歌(共四十二首),由此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溫柔嫻靜、小鳥依人的女性形象。而在相同時期的北朝卻頻繁地發生戰亂,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的人們性格粗獷剽悍,在詩歌中往往表現出尚武精神,例如:魏書所載的《李波小妹歌》云:“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似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李雍容是一位英勇善戰、武藝高強的女將軍,因為在表軍功的時候被皇帝看中了,皇帝欲收其為宮女,但是她抗旨謀反,帶著死忠于她的三千人的部隊叛變。只可惜戰敗后被俘,被斬首示眾。詩歌描繪了這位北方女子的鮮明形象,那彎弓逐馬的姿態便躍然紙上,比起“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的江南少女來,那剛強柔弱之分真是再明顯不過了。
到了唐代,百姓生活安定,社會經濟繁榮,詩歌題材自然也就豐富多彩,比如有反映邊塞生活表現建功立業的愿望的詩歌,如楊炯的《從軍行》;有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使我國古代詩歌在唐朝達到了一個創作的頂峰。所以在鑒賞古典詩歌時我們一定要聯系詩人的創作背景,這樣才能更為準確地把握詩歌所彰顯的主題。
二、吟詠誦讀體悟法
在古詩詞鑒賞中,熟讀是很重要的,古詩詞的味是誦讀出來的,誦讀是感悟品味詩詞的前提,只有通過反復誦讀,才能體悟出詩詞的意蘊內涵。為了增加古詩詞閱讀的興趣,我們還可以為古詩詞配上和其情感基調或者是詩意相協調的古典音樂、歐美經典音樂或者是現代流行樂曲來朗讀。在配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較為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創作風格,在音樂營造的氛圍中去體味、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比如,在鑒賞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配上鄧麗君演唱的同名歌曲中的音樂,使用這種方法對理解古詩的內涵及意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古詩詞語言品味法
1.品字詞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在一首詩或一首詞中,往往會因為一個關鍵字或一個關鍵詞煉得好,使整首詩或整首詞顯得更加生動感人。而在詩詞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大多是動詞、形容詞。例如宋代宋祁在《玉樓春》寫到“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春天的贊揚與熱愛,由此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完成繁忙的官務之余觀賞春天美景時的那種喜悅之情。“鬧”字不僅能形容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這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者當時任上書之職,因而被稱為“紅杏上書”。再如宋代張先《天仙子》詞中的“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弄”字就用得尤為新鮮活潑,既表現出春花的盎然生機,又使人感到那無形的風也仿佛有了形,讓我們感受到了云和花的動態美。這如此嫵媚多情的春云、春月、春花、春風,與詞人對春天的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生成意境。又如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于這兩句的品讀,只有在準確地品味了五個修辭詞的基礎上才能得到。邊疆的沙漠是浩瀚無邊的,所以用“大”字;邊塞荒涼,沒有奇特的景象,這顯得烽火臺的濃煙非常醒目,所以用“孤”字;一個“直”則表現了景物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川林木,黃河盡收眼底,所以用了一個“長”字;而一個“圓”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滄桑的感覺。五個形容詞把詩人孤寂的情緒與廣闊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品詩句 我們在賞析字詞時不要忘記在一首古詩或者古詞中往往有一句或是兩句會成為佳句、名句,所以我們在鑒賞詩詞的過程中還應該把重心放在名句的品析上。比如說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中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成為千古名句,表現了作者在了解琵琶女的身世后,聯想到自身的遭遇,對琵琶女產生了憐憫之情,他是以一個平等真誠的朋友、一個患難知己的身份,由衷地稱贊和感謝琵琶女的精彩表演。而這兩句詩的內容又恰與我們的一些人生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再如《醉花陰》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的“銷魂”比喻相思的愁苦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卷簾”,較為直接地為“人比黃花瘦”一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暗含凄冷之意。“瘦”字又表現出女詞人因丈夫在外而良辰美景無人與共、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悲傷情緒。這三句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讓我們仿佛看到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纖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從而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寂靜凄涼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四、捕捉意象感悟意境
古詩詞中有一些意象的意義是固定的,這些意象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古詩詞中它已不是一種單純的事物,作者賦予它以人的情感,對這些慣用意象的特殊意義,我們必須要去了解,這對于使我們正確解讀詩意、把握詩情很有幫助。例如:“松、竹、梅”是象征具有高潔品格的君子;“月亮”代表思念家鄉之情;“鴻雁”常用來表達離家在外的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歷盡艱辛的羈旅傷感;“柳”“柳枝”等意象則常用來表惜別懷遠等。
而有的意象會根據不同的詩詞表達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如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小令用詞簡潔明了,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烘托出一種純正的自然之美,通過對“溪亭”“日暮”“舟”“鷗鷺”等幾個意象的選取,在讀者面前就浮現出一幅大自然美景,這些自然景物在蒼茫的暮色下渾然天成奇妙無比。一群因被“醉人”劃著的“小舟”驚嚇一飛而起的雪白鷗鷺,各種聲音為我們演奏了優美的交響樂章,同時也在我們的頭腦中構成了一幅宜人而美妙的畫卷。
五、拓展品析審美法
拓展品析一方面就是把某一首古詩詞和與之在主要內容、寫作手法方面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進行賞鑒。如王之渙的《涼州詞》,詩一開始,就為我們描繪出涼州的蒼涼凄清的景象,然后在開闊的視野背景下,來寫作者聽到笛聲的感受,曲調高昂亢奮;我們鑒賞這首詩時可以聯系唐代的另一位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的《從軍行》,在這首詩里直抒壯士們以身報國的壯志豪情,格調高昂,氣勢恢弘,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由此可以發現王之渙的《涼州詞》和王昌齡的《從軍行》不僅在內容上非常相似,而且情感基調上也趨于一致。所以,我們在古詩詞鑒賞中,應該將創作內容相似、情感基調相同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聯系起來,通過對比更能讓人們體會到古典詩詞抒發出的情感以及理解到古典詩詞所表現的主題。
拓展品析另一方面也可將情感相同、創作風格迥異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品讀。比如柳永和蘇軾同為宋代人而且同樣有著仕途失意的經歷,但是柳永屬于婉約派風格,而蘇軾屬于豪放派風格,這就使他們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柳永的《雨霖鈴》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詩歌風格、創作手法上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二者具有可比之處。《雨霖鈴》這首詞以冷冷清清的清秋節的景物作為情感依托,表達了詞人與心愛之人在分別的路口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與因仕途失意被貶后不得不遠行時內心的抑郁,兩者交雜在一起,使詩詞的情調更加悲婉。《念奴嬌·赤壁懷古》卻描繪了一幅振奮人心的、雄偉的赤壁山河圖,在詩中刻畫了英姿颯爽的少年周瑜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熱愛與對建功立業的熱切向往,同時也流露出在朝廷上不被重用的惆悵之情,全篇風格上氣勢豪放,感情上高亢激昂。這兩首詞明顯在寫法、技巧風格上有所不同,在鑒賞古詩詞時不妨加以比較。通過拓展賞析的方法既可擴大人們的知識面,又可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力、鑒賞力及文學修養。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我國燦爛文化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鑒賞古詩詞也是文學研究領域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希望本文能夠為鑒賞古詩詞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作 者:孫 倩,碩士,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