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84年是狄德羅逝世兩百周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狄德羅年”,世界范圍內掀起了狄德羅研究熱潮,我國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84年至今已近三十年,這期間,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出現了許多新進展,依時間線索,可劃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5年至1989年,借著狄德羅年的余韻,狄德羅美學研究格局初步建立;第二階段,1990年至1999年,狄德羅美學研究開始逐漸深入;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狄德羅美學研究全面發展,出現了新的高潮。
關鍵詞:狄德羅 美學 綜述 1984
德尼·狄德羅是法國啟蒙運動三大思想家之一,是“百科全書”派的領袖,他既是哲學家,又是美學家和文學家。1984年是狄德羅逝世兩百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定為“狄德羅年”,法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進行了一系列狄德羅紀念活動。在我國,僅狄德羅研究座談會就舉行了數次,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84年距今已近三十年,這期間,關于狄德羅的美學思想研究又發生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梳理這些發展與變化,對推進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意義。
一、1985年—1989年的研究情況
作為“狄德羅年”的余韻,1985年到1989年這五年,高水平的狄德羅研究綜述開始出現。翻譯家、商務印書館編審陳應年的《狄德羅在中國》(《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1期)以解放前后為界,按哲學、《百科全書》、文學和美學幾方面,對狄德羅在中國的傳播進行了全面梳理。
“美在關系說”是狄德羅的基本美學觀點,針對這一觀點,出現了從簡單譯介到深入探索的發展。云南社科院向翔的《關系美學的歷史考察》(《江淮論壇》,1985年第6期)將“美在關系說”置入“關系美學”的歷史語境,從畢達哥拉斯學派開始,沿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一直到馬克思主義美學,對狄德羅的觀點進行了對比剖析。
戲劇理論是狄德羅美學思想的重要部分。這五年間,研究主要發力在“嚴肅劇”領域。黎風的《法國啟蒙戲劇理論中的“理性主義”》(《四川師大學報》,1986年第2期)簡明概括了其嚴肅劇理論中的“理性主義”,并與伏爾泰和盧梭進行了對比,他指出,在狄德羅的戲劇理論中“啟蒙主義壯麗巍峨的‘理性’金字塔是牢牢建筑在‘道德’和‘理性’兩塊堅實的基石上的”①。
繪畫理論是狄德羅美學思想的又一支點。雨田的《狄德羅繪畫美學思想初探》(《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勾勒了狄德羅繪畫美學思想的整體面貌。陳孝信的《狄德羅的〈繪畫論〉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5年第1期)則將散見于《畫論》各篇的美學觀點,梳理為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
專著方面,周忠厚于1987年出版的《狄德羅的美學和文藝學思想》是狄德羅美學研究的一件大事。這是較早的以專著形式出現的狄德羅美學研究成果。
總的說來,1985年至1989年間,狄德羅美學研究從籠統的狄德羅研究中獨立出來,既有高水平的研究綜述,又有針對具體美學觀點的獨立探討,還出現了研究專著,這意味著狄德羅美學研究正式進入了活躍時期。
二、1990年—1999年的研究情況
進入90年代后,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開始逐漸深入。其中,突出的特點是狄德羅戲劇理論研究相當活躍,尤其是出現高層次的比較研究,比較對象主要是明末清初的戲曲家李漁。張曉軍的《李漁與狄德羅的戲劇理論之比較》(《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和李燃青的《李漁和狄德羅的戲劇美學——中西美學比較研究》(《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2年第3期)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隨著敘事學等研究方法的引進,狄德羅戲劇理論研究中還出現了不少新探索,例如,李云峰在《狄德羅戲劇理論的敘事學意義初探》(《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中認為,狄德羅嚴肅劇理論“提出了一種‘第四堵墻’式的真實幻覺原則和重視性格與環境之間關系而且能產生強烈情感效果的情境敘事方式”②。
“美在關系說”的研究也在深入。葉中強的《西方古典美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論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及其歷史地位》(《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放棄了唯物、唯心定性窠臼,嚴謹地重構了“美在關系說”的理性內涵,認為其意義在于提出“個體”與“整體”辯證關系的美學觀念,并開始注意到美的本質中人的主體因素。
進入90年代,狄德羅小說研究較為豐富,多部作品都有涉及。陳順基的《狄德羅小說與法國文學》(《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和藍泰凱的《“一部最激烈和最勇敢的書”——論狄德羅的小說〈修女〉》(《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這一時期仍未出現獨立的狄德羅美學研究著作(譯作),但在以狄德羅為整體研究對象的著作中,對美學不乏涉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外國著名思想家譯叢》翻譯出版了牛津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的《狄德羅》,這部書由狄德羅研究專家、英國人彼得·弗朗斯耗十年之功而成,書中有專章介紹狄德羅的美學思想。
總的說來,90年代的狄德羅美學研究逐漸深入發展,這時期,比較重要的成績是狄德羅戲劇理論研究的發展,尤其是出現了高水平的比較研究。無論對拓寬狄德羅研究領域,還是促進我國戲劇理論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2000年—2011年的研究情況
進入21世紀后,狄德羅研究進入了新的高峰期。就“美在關系說”而言,華中師范大學張玉能教授的《以“美在關系”為中心的狄德羅美學思想體系》(《云孟學
刊》,2005年第6期)以“美在關系”為主線,將美的界定(“美在關系”說)、戲劇美學的情境說和繪畫美學的整體論融為一體,堪稱狄德羅美學研究代表作。
戲劇理論方面,比較的范圍不斷擴大,許安群的《“興觀群怨”與“凈化”——祁彪佳與狄德羅戲劇美學比較》(《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以李漁之前的明代戲劇理論家祁彪佳為比較對象,孫云寬的《狄德羅與黑格爾的悲劇理論之辨》(《邢臺學院學
報》,2009年第1期)則以黑格爾為比較對象。同時,戲劇理論研究的深度也在加強,研究者普遍重視其“理想范本”和“理性駕馭表演”觀點。何紀華的《狄德羅:戲劇表演需要“理想范本”》(《戲劇藝術》,2009年第6期)梳理了狄德羅的表演觀,指出狄德羅的貢獻在于對歐洲戲劇表演理論系統表達的首創。對于理解狄德羅的表演觀,這是一個有分量的文獻。
小說研究中,《拉摩的侄兒》是研究熱點,可惜這十年的小說研究仍以哲學思想探析為主,這與狄德羅小說重哲理有關。當然,這也意味著狄德羅小說美學研究仍是一片可以大有作為的天地。
這十年間,有一項關于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的重要進展。童慶炳教授高度推崇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他指出:“我多年來推崇狄德羅的‘美是關系’的論點。因為美的事物的確不是孤立的絕對的存在,一種事物只有和其他的事物構成某種關系時,它才可能是美的?!雹?童先生還在專著《維納斯的腰帶》里為“美在關系說”賦予新的內涵,形成了自己的美學理論。
專著方面,這一時期出版了數本有分量的狄德羅著作選。陳占元先生翻譯的《狄德羅論繪畫》收錄了狄德羅為《文學通訊》撰寫的繪畫評論文章全集,這是第一次全面翻譯狄德羅的繪畫理論。柳鳴九先生主編的《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系》推出了羅梵先生編選的《狄德羅精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狄德羅美學論文選》。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尚杰研究員出版了專著《尚杰講狄德羅》,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狄德羅的生平、思想和學術成果,其中,專章介紹了狄德羅的美學思想。
總的說來,進入21世紀以來,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取得了較大發展,研究寬度、深度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對狄德羅著作的譯介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同時,也存在著精品少和論文同質化的問題。
四、小結和展望
綜上所述,自1984年“狄德羅年”熱潮后,近三十年來,國內對于狄德羅美學思想的研究經歷了建立格局、不斷深入和全面發展的歷程。當前,在狄德羅美學思想的各個領域,都涌現了一大批有分量的研究文獻,當然,也存在研究力量薄弱、尚無特別權威的成果和存在一定同質化的瑕疵。
有鑒于此,未來研究或可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注意狄德羅美學思想的比較研究,將其與古今中外的其他美學理論相比較;二是注意借鑒國外的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譯介一批有代表性的國外研究成果;三是注意從美學本體出發,對狄德羅小說所體現的美學思想進行思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狄德羅美學思想研究一定會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面貌。
① 黎風:《法國啟蒙戲劇理論中的“理性主義”》,《四川師大學報》1986年第2期,第32頁。
② 李云峰:《狄德羅戲劇理論的敘事學意義初探》,《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第29頁。
③ 童慶炳:《美在關系說:可體驗的理論——童慶炳美學思想自述》,《美與時代》(下)2010年第4期,第5頁。
作 者:陳 繁,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