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事件告訴我們,一個沒有敬畏之心、沒有社會良知的企業,在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體制上的缺陷屢屢被利用的情況下,很難自我救贖,自我猛醒。為了挽救蒙牛,為何不讓它破一次產呢?
看到日本廣播公司播出一條中國的新聞,2011年,中國全年銷售了 1800萬臺汽車,為宣傳自己的企業,有些好的汽車制造企業為了在現場讓顧客體驗事故時的情景,模擬出一次事故,當氣囊打開時很多體驗者都大呼:可怕,下次再也不敢發生交通事故了!
另一個新聞:中國最大的制奶企業蒙牛因對產品疏于管理,造成致癌物質混入,雖然只是樣品,但是如果真的被消費者飲用,后果不堪設想。
為何中國食品企業屢屢出狀況?這是因為他們缺少敬畏之心,在利益捆綁下,有關部門、有關方面不敢下狠手處罰。
如果真的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食品衛生問題,何不讓蒙牛破一次產?這樣才會有殺一儆百的效果。破產不是要所有職工沒有工作,而是讓他們警醒,讓他們反思,讓責任人上法庭接受審判。
當年日本的奶品行業曾經有過三巨頭:山崎、明治以及雪印。當山崎奶品發生問題以后,真正能夠成為日本奶制品老大的就只有雪印與明治了。但是一件工作上的失誤不但讓雪印成為日本奶制品老大的美夢破滅,更讓這個百年老店走上了申請破產保護的道路。
2001年 6月 27日,大阪市內醫院一下子爆滿,所有病人都是因為食物中毒,而且還是集中在大阪的幾個區,同時人數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因為脫水癥狀死去的病人出現,擔任治療的醫生發現這些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喝了雪印的低脂肪牛奶。
媒體去訪問雪印的最高領導人時已經是事情發生以后的第四天。在會見現場,當雪印的社長第一次知道,在雪印工廠原本應該定期清洗、定期檢查的奶罐管道內發現有大量固體凝結物(長時間沒有清洗)時,自己也不敢相信。我記得當時雪印的石川社長問旁邊的大阪工廠廠長:你說這是真的嗎?真不知道一個公司最高責任者如何干的,公司的食品衛生是一個公司的生命線這是一個基本道理,但雪印這樣一個有著悠久傳統的公司會墮落到這個地步。
這次食品中毒的真正犯人是黃色葡萄球菌,是北海道大樹工廠在制作牛奶時的管理責任。事件的過程是:當年 3月份,雪印的北海道制造元奶粉的大樹工廠發生停電,一共三個小時。原本應該冷卻的原料奶通電后又被重新加溫到 50度,而黃色葡萄球菌在 30度以上就會繁殖,35度以上是大量繁殖。再次通電以后,按照常理應該將這批奶報廢,可雪印沒有這么做,而是儲存起來,作為脫脂奶粉原料使用,于是就造成一件驚天大案。
問題發生以后,雪印沒有認真回應,認真對待。當時在日本全國掀起了一股不買雪印牛奶的抵制運動,這個百年公司的品牌形同廢紙。為了盡快消除影響,雪印乳業連自己的牌子都不敢用,把所有與雪印有關的品牌都更換,甚至原來綜合性的大公司雪印乳業也被解散,拆分為多家公司各自為戰。同時出事情的雪印大樹工廠徹底停業整頓,相關責任人大樹工廠的廠長等也被起訴,雪印公司更被罰款。從此以后,日本各個乳業公司對于食品衛生的管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因為如果是品質上有問題,再老再大的公司也會被破產,被停業,再硬再強的牌子也會被客戶遺忘。
蒙牛事件告訴我們,一個沒有敬畏之心、沒有社會良知的企業,在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體制上的缺陷屢屢被利用的情況下,很難自我救贖,自我猛醒。為了挽救蒙牛,為何不讓它破一次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