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以網絡社區起家的豆瓣網發布閱讀器產品,正式涉足數字出版領域。自2005年成立以來,豆瓣讀書一直是豆瓣網的拳頭項目。豆瓣的讀書欄目(book.douban.com)提供基于紙書的評分、評論,有超過300萬的圖書條目。“這本書是不是值得買?最近有沒有值得我讀的書?”每月有近千萬讀者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使用豆瓣讀書。
“因為有這樣的讀者社群,當設備發展成熟后,轉向電子閱讀就成為非常自然的決策。我們有最大規模的嚴肅閱讀者人群,他們的閱讀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在電子閱讀時代,我們想繼續服務他們。”豆瓣讀書產品總監戴欽如是解釋豆瓣為何會涉足數字出版。
比起唐茶、多看、中信飛書,豆瓣起步雖晚但具有不可忽略的優勢。讀書欄目讓他們具有不亞于出版社對閱讀心理了解的優勢,而且互聯網基因公司的出身,在技術上也有天然優勢。在產品上,豆瓣除了開發iPad、Kindle版閱讀器外,還專門開發了網頁版。為保證閱讀效果,網頁版“豆瓣閱讀器”也專門做了圖文混排的排版。
在閱讀體驗方面,豆瓣閱讀花費了相當的力氣。在Android平臺的豆瓣閱讀應用上,他們購買了方正蘭亭黑字體;精心處理了引用、著重、標題、分頁等等閱讀版式中的常見問題;剛剛上線時,甚至費了大功夫復現了文字下加著小黑點的傳統著重號;處理標點擠壓(即標點的首尾禁則,以及標點間距),為的是讓段落變得緊湊,閱讀起來更舒服;為了售賣科技作品,優化了縮略圖和大圖,為的是讓《新發現》上關于星空的那張星云圖展示得更好……這些一點一滴的努力,都是力圖給閱讀最好的體驗。正如豆瓣閱讀的設計師于向飛所言:“排版設計的終極原則是invisable,讓用戶只關注在內容上。”
此外,豆瓣閱讀還延續豆瓣所擅長的聚集讀者社群的經驗,設置了“沙龍”的概念,讀者可以在“沙龍”里與同好談論其購買的這本書,并與作者直接交流。
用戶調查顯示,豆瓣的用戶群大部分生活在一線城市,70%以上受過大學本科以上的良好教育,每年平均會花200塊以上的錢買紙書。“我們的確擁有最認真閱讀的華語讀者。”在采訪中,戴欽毫不吝嗇對用戶的贊美。“想為這群讀者提供好的電子閱讀服務,最重要的是內容。他們的閱讀興趣往往非常廣泛,這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特點。從詩歌、小說到科技;從設計、旅行到美食,他們都會感興趣。他們不是只能讀某一類型作品的人(例如大陸有讀者群就只偏愛網絡穿越連載小說)。在這些廣泛的興趣中,最重要的是作品的質量優秀。”從與科普領域世界,最好的雜志《新發現》、《科學美國人》合作,到與翻譯文學領域擁有最好譯本的《世界文學》合作;以及和臺灣《聯合文學》合作到允許個人作者自行投稿的漫畫、古典小說、美食短篇、游記……豆瓣閱讀提供足夠多樣、足夠優秀的內容。
豆瓣閱讀參與從讀者決定讀什么、在讀書過程中和閱讀之后尋找同好的整個讀書環節。用戶在閱讀過程中體驗的并不僅僅是單純的電子書閱讀,而是完整的閱讀服務。“電子書需要高質量,不論是作品內容本身還是體驗、設計等閱讀服務。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高品質的融合。”戴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