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社長遲疑再三,終于弱弱地擠出句:“要不大家現在開始吧。”
眾人釋然,仿佛人民群眾困擾多年的頑疾得到解決——終于在下午一點過了二十五分鐘后正式開始今天的選題會,而有強迫癥的總編室主任終于不必再看表了。
每周一選題會,出版社法定時間下午一點鐘開,可是社長太忙,很少在一點半之前坐到位置上點燃雪茄——其實我一直懷疑是他手表不準或者前半小時他在找雪茄。
會議開場前的二十分鐘,基本上都以發行部主任為中心開展上周娛樂要聞回顧。上周說的是“艷照門”,這周話題也很生猛,關于某明星公開同性戀。如此提神醒目的話題,實在應該放在選題會中場,給昏昏欲睡的諸位大神一劑強心針。
第一批選題五種,是瑞典的犯罪小說,總編室主任在一堆選題表中將它們揀出來,開始介紹。大家心知肚明,先槍斃這些小嘍啰才能集中精力對付大戰役,好感激總編室的細心啊。編輯認為立項的理由符合出版社某套文庫的市場定位,而某學者兼副總編認為從宏觀層面要規劃這個文庫的選題標準。當然,某文庫也一直沒啥明確的選題標準,從微觀層面要區分犯罪小說、偵探小說、推理小說的明顯界限,從匕首獎、愛倫·坡獎、推理作家協會獎作為切入點,從出版市場要做全面的市場調研:誰在出版這樣的書,市場容量有多大,做得怎樣,賣得怎樣,你這個編輯看過幾本這樣的書?
編輯不甘心就這么被斃,表明自己確實看過一些這樣的書,也確實有些賣得不好,不過,“那是因為他們做得不好,我們來做,肯定品質嘎嘎亮……”
“這樣類別的書賣得不好的比重有多高?”副總編直接質疑。
編輯憋紅了臉,懦懦答:“有,有,有五分,五分之,五分之六吧……”
有位可憐的編輯室主任此時正在喝水……
這個選題毫無懸念的沒有通過。
接下來斃選題的方式不是沖鋒槍,而是匕首。對話方式直接變成——
“再說,這樣的書,發行認為能賣嗎?”
“最多印四五千吧……”發行部主任悠悠地回答。
在我看來,槍斃選題最直接的辦法是發行認為不能賣。對于這些成天承擔社會教化艱巨使命的知識分子,你和他說市場經濟,說銷售,就是對牛彈琴嘛,彈琴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牛聽不懂,因為聽不懂,所以得按照彈琴人的辦法辦,那就是——槍斃你,理由就是:這~個~書~不~能~賣!
當然也有與出版品牌發生沖突的,大家管這種情況叫“當壞女人”。沒有銷量的書,我們是堅決不當壞女人的。
這次有編輯報了個來自網絡文學的關于盜墓的小說——《鬼吹蠟》系列。具有出版良知和社會擔當的在座精英集體果斷舉槍:當這個壞女人,立不起什么牌坊,姿色還這么差,就更別指望能吸睛撈金了。
議會到此過半,大家不免有些著急起來,如果老大三點之后跨進這個門,那就意味著選題會要開到晚上六點半之后,對于一個倡議五點半就可以下班的文明單位,大家的時間意識還是很強的。最好的情況是,在下午三點鐘之前,選題能被“啪啪啪”多槍斃幾個。
總編室主任面前匯總的那疊資料,以我目測,大約有三十個選題,大家在半似調情半似挖苦的調侃中相互絞殺,殺得那叫一個爽啊……
在快結束戰斗的時候,老大終于出場了,并對前面大家的集體決定,給予了高屋建瓴的評價和原則上的認可。一下午的選題會,就這樣在悲催的氣氛中歡樂地結束了。沒幾個選題通過,而我也沒記住幾個通過的選題。
一年后,有兩套沒有通過選題會的書出版了。一套是那個瑞典的犯罪小說,發行數據果然慘淡,詭異的是居然真是我們出版社出的;而另一套,是“《鬼吹蠟》系列”,這也確實不是我們出版的,但據說這一系列開創了近十年的圖書銷售神話。不過大家似乎都不記得她曾經上選題會這回事兒了——畢竟“姿色太差,沒法撈金,牌坊又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