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杯、礦泉水桶、塑料餐具、飲料瓶、嬰兒奶瓶……這些塑料制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或被加熱或被長期重復使用。殊不知,這些生活習慣隱含著致命的“殺機”,而玄機就隱藏在塑料瓶底的數字中。那么這些數字到底代表什么含義呢?它們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每個塑料容器都有一個小小身份證,那就是一個三角形的符號,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邊有1~7數字,每個編號代表一種塑料容器,它們的制作材料不同,在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三角符號區別塑料制品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簡稱聚酯),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都是用這種材質制成的。這種材質耐熱至70℃,只適合裝暖飲或凍飲,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溶出。
(高密度聚乙烯),多用于承裝清潔用品、沐浴產品。超市和商場中使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種材質制成,可耐110℃高溫,標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來盛裝食品。可在小心清潔后重復使用,但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如果清洗不徹底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最好不要循環使用。
(聚氯乙烯),這種材質的塑料制品易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產過程中沒有被完全聚合的單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劑中的有害物。這兩種物質在遇到高溫和油脂時容易釋出,有毒物隨食物進入人體后,危害人體健康。目前,這種材料的容器已經比較少用于包裝食品。
(低密度聚乙烯),保鮮膜、塑料膜等都是這種材質。耐熱性不強,在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會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制劑。并且,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因此,食物入微波爐,先要取下包裹著的保鮮膜。
(聚丙烯),微波爐餐盒采用這種材質制成,耐120℃高溫,這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潔后可重復使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爐餐盒,盒體以05號PP制造,但盒蓋卻以06號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溫,所以不能與盒體一并放進微波爐。
(聚苯乙烯),可以用于制造碗裝泡面盒、承受開水溫度的一次性容器等。但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而釋出有毒致癌化學物質,也不宜盛裝酸性(如橙汁)和強堿性物質。
(聚碳酸酯)及其他類,聚碳酸酯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種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為含有雙酚A而備受爭議。理論上,只要在制作PC的過程中,雙酚A百分百轉化成塑料結構,便表示制品完全沒有雙酚A,更談不上釋出。但是若有小量雙酚A沒有轉化成PC的塑料結構,則可能會釋出而進入食物或飲品中。
塑料制品的毒物來源
目前,在食品工業、家用餐具和食品包裝中常用的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尿醛、三聚氰胺甲醛塑料、酚醛塑料等。其中,前3種塑料有的毒性較低,有的本身無毒,后4種塑料在盛放食品時有一定的禁忌,注意其使用環境和條件。其中酚醛塑料因含有游離苯酚和甲醛,對人體有一定毒性,不適合存放食品和作為食品包裝,已經列入禁止用于生產直接包裝食品的制品用原料,所以必須引起注意。
塑料食品包裝制品中毒性物質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樹脂本身的毒性;2.樹脂中殘留的有毒單體,老化產生的有毒物質;3.樹脂加工過程中添加的穩定劑、增塑劑、著色劑等添加劑有一定的毒性;4.回收塑料中的不明污染物。
因此,塑料制品的毒性主要來源于原材料和加工助劑的使用。
一次性塑料餐飲具危害多
日常使用的合格一次性塑料餐飲具是指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擠出造片后再通過吸塑或模壓成型得到一次性飯盒、碗、盤、碟、杯等產品。由于這種產品使用純料,所以餐具無異味、透明、質量好、安全可靠。為降低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生產成本,在生產工藝上也可以在聚丙烯中添加碳酸鈣,首先要將碳酸鈣進行表面處理,造粒后再與聚丙烯一起擠出片材,再加工成成型餐具。這些表面處理劑主要為鈦酸酯、鋁酸酯以及硬脂酸等偶聯劑,另外再添加一些分散劑如液體石蠟、固體石蠟、環氧大豆油等。但是一些不法企業為了在生產中降低成本,會添加過量無機填料,甚至使用回收料或非食品級加工助劑來加工制品并銷售,有的產品其碳酸鈣添加量達到70%,導致蒸發殘渣指標嚴重超標。
另外,因為一次性餐飲具是直接用于盛裝食品的,所以應在生產線上進行消毒滅菌,有些廠家為降低成本違規作業,沒有做到消毒、滅菌和有效包裝,起不到防塵、防霉、防污染作用,從而產生質量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