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主題,尤其對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保持其身心理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近幾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一些發達的城市中小學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對于城鎮地區的中小學,這樣的教育活動的實施還顯得有些蒼白,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提出了嚴峻挑戰。這一現象,必須引起社會工作者尤其是基層教育工作者足夠重視。
我國現在的中、小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特殊的成長經歷和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家庭環境,特殊的成長經歷極易造成他們孤僻、孤立、任性、自我、茫然、脆弱等性格。而且社會上到處充滿誘惑,也會給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們的心理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青春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期,是從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我們作為基層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必須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與發展。許多學生進入青春期后成長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迷茫與困惑,苦楚和煩惱,這些心理問題會嚴重影響其學業學習與生活態度。由于他們對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認識不足,會產生許多顧慮與疑問,但很少向他人傾訴與求助,極易把小的心理困擾釀成大的問題。
家長只重視孩子身體發育、學業成績,卻常忽視了對孩子心理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在面對青春期孩子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另一方面,學校由于師資不足和教育觀念的制約。許多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不夠,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的蔓延。
城鎮地區正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機構缺失、人才匱乏,沒有良好的研究機制和激勵制度,不能有效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盡管我們也針對性開展了一些諸如青愛工程等所倡導的青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但尚屬嘗試階段,是單兵作戰的層面上。青春期,是人生中寶貴的青春年華,青春傷不起,孩子傷不起,家長更傷不起。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呼吁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多方聯合,盡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形成合力,幫助青少年驅散心靈陰霾,走出心理困惑,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青少年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