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又稱雅石、觀賞石,是區別于寶玉石、印章石之外的石性質地的觀賞收藏品。據了解,我國的奇石收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興起,更創造了價格從兩位數飆升到9位數的“世界奇跡”。用“瘋狂”來形容也不為過。
有關資料顯示,奇石見風就漲,上漲幾百倍都成了家常便飯。十幾年前,一件普通的收藏品如果有數百倍的漲幅,藏家能樂得合不攏嘴。但在如今奇石收藏界,這樣的事情真的太多見了。一個狀如“小雞出殼”的戈壁石被專家評估了1.3億元,據說收藏者十幾年前從農民手上拿到它時僅花了幾十元。一塊巴掌大小、神似老太太臉的戈壁石,專家估價9600萬元,2000年在昆明展覽時,它開價才1萬多元。陳村一藏家無意中收藏了一塊形若金蟾的瑪瑙石,是當年采買瑪瑙石時石商送的,分文未收。如今身價飆升,專家稱可媲美世上最昂貴奇石“小雞出殼”,價值過億。
這種價格暴漲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奇石收藏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奇石收藏者超過3000萬人,每年成交額突破20億元。例如在山東省臨沂市,奇石收藏起步比較早,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有人收藏,當時只有二三十人,但目前已有近千人涉足該領域,收藏人群也從專業人士向普通投資者擴展。
這些看似普通的石頭為什么會引得那么多人趨之若鶩,甚至不惜出高價?原因就是現在生活富裕了,有了錢也有了時間,奇石收藏與玩賞便有了很好的物質基礎,這也使奇石收藏呈現蓬勃之勢。當然,資源減少也是助推奇石價格攀升的重要原因。由于奇石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具有天然性、藝術性、惟一性、稀有性等特點。大自然的作品,看似很多,實際上少之又少,真正的精品資源早已枯竭,尤其是那些原石。現在僅存的一點資源也接近枯竭,加上收藏隊伍不斷擴大,奇石供應量嚴重不足。
無論哪種石頭,隨手可撿到的,可能是最好的石頭。但人們往往不懂得珍惜容易得到的東西,得到石頭后,就把它輕率地處理了,因此損壞了許多精品。這樣,剩下的奇石精品少之又少,現在好東西全都在藏家手里,市場上一般看不到。
除此之外,奇石的升值原因與經濟大環境、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和新石種不斷涌現同樣息息相關。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家里擺奇石成了身份、品位的象征,以石修身養性、鎮宅辟邪等觀念,也讓奇石具備很大的升值空間。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由于以前原石在江河里都能撿到,隨著奇石收藏的火熱,收藏愛好者蜂擁到大江大河邊撿石頭,一輪輪地毯式搜索后,江河里幾乎沒有奇石了,都被“撈進了”奇石市場。資源的逐步匱乏,導致獲得精品奇石的成本大幅增加。原石沒有了,有些人通過造假、作偽賺取不當利益。造假者常常對自然形成的石頭采用切割打磨拋光、鉆孔鑲嵌、燒烤涂油等手法,在造型、石膚紋理和顏色等方面作假,刻意模仿天然奇石的特征,通過改變石頭的形狀和顏色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目前這種刻意打磨成的奇石占據市場總份額的60%,但欺詐行為很少,買賣都是自愿的。想收藏奇石的朋友,應注意打磨石的存在。同時,投資奇石的時候要小心贗品,部分收藏奇石者貪圖價格便宜買了這些贗品,給了商家可乘之機。當然,收藏奇石要與石結緣,首先自己要喜歡,要是想借奇石一夜暴富,基本不可能。
目前奇石的價格體系尚未建立,流通市場也沒有完全規范。事實上,為各類奇石定出價格標準很難,因為每一方奇石都不一樣,交易時還要憑各自對市場走勢的判斷,靠雙方“討價還價”。同時,奇石與黃金、股票相比,變現能力較差。對于一般人來說,不要盲目跟風,應該是重收藏輕投資,若想投資,應謹慎介入。
雖然目前宏觀經濟低迷現象對奇石收藏市場行情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經濟大環境不好只是影響了奇石增值的快慢和轉手的快慢,即其活躍程度,并未真正影響到奇石價格。即使是在目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精品依然難尋,所以精品石的價格依然沒有下跌。這幾年來,石頭的價格依然一直在漲,只是升值的速度減緩了,奇石的價值與市場價值主要還是取決于其材質。因此,收藏奇石一定要收藏精品,不怕貴,就怕不好。
作為一種天然的藝術品,奇石有別于其他收藏品。奇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賞石藏石,可以養眼,陶冶情操,是一項高雅的社會文化活動,不是純粹的經濟活動。收藏奇石成功者大都是埋頭苦干、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結果。每個人都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區分原石與打磨石,看清奇石的價格走勢、升值空間。這需要多看市場、多學習、多與專家交流,交足了一定的“學費”,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