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歐洲一直被戰火硝煙彌漫著,但卻未能阻擋歐洲貴族王室對于奢華生活的追求與攀比。為了慶祝自己加冕,普魯士王國國王腓特烈一世完成了一項奢華的壯舉——采用六噸琥珀,十年興建,造就了一座令人瞠目結舌的琥珀宮殿。但這座令腓特烈一世在歐洲貴族中賺足了面子的琥珀宮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神秘消失,并且知曉琥珀宮下落的人都神秘死去。伴隨著人們對琥珀宮不斷探尋的腳步,其謎一般的蹤影以及離奇的傳聞早已遠遠超越這座奢華宮殿本身對于世人的吸引力……
琥珀宮落成
17世紀的法國,曾有一位生活極其奢華的國王——路易十四,他所擁有的一套白銀打造的家具令當時歐洲的王公貴族魂牽夢縈——兩米高的燭臺,重達三百五十公斤的餐桌,四百公斤的大鏡子……這一切令同樣喜好奢華生活、當時普魯士公國的腓特烈公爵羨慕不已。1701年,幸運眷顧了這位公爵,那一年普魯士王國立國,昔日的公爵成為這個新王國的國王。
慶祝新王加冕,無疑成為腓特烈一世大肆奢華的絕佳理由。但國土面積不大、國力尚弱的普魯士王國并沒有太多的真金白銀,無法讓腓特烈國王擁有一套像路易十四那樣耀眼的白銀家具。這沒能阻擋腓特烈的炫耀欲望。他想到了自己的國土上盛產一種更為珍貴、在當時比黃金還要貴六倍的寶石——琥珀。在西方世界,尤其是歐洲國家,人們對于琥珀的喜愛與追捧就如同“靈巫以玉事神”的中國人對玉器的熱衷,琥珀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奇的力量與重要的地位。因此,腓特烈決定用琥珀來完成自己的奢華“創舉”。
琥珀是一種化石。森林中含油脂量較高的樹種如紅杉、水杉、松柏等會分泌出透明粘稠的樹脂。當樹脂流出時,會飄散出陣陣香氣,昆蟲聞香而來,樹脂十分黏稠,昆蟲一旦被粘住就難以逃脫,樹脂不斷地流出,將粘在上面的昆蟲、小樹枝、樹葉包裹在其中。由于地殼運動,幾千萬年前大片森林陸地沉入海底,漫長的歲月過后,樹木變成了煤,樹脂則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琥珀。
普魯士王國的所在地自古就盛產上好的波羅的海琥珀。到了18世紀,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從事著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開采與加工。由于受到當時開采技術的限制,大多數琥珀是被海上洋流沖到岸上或者是漁民打漁時打撈上來的海珀,所以琥珀在當時擁有極高的價值。將天然的琥珀加工成裝飾品的難度非常大,需要具備極高的工藝水平,因此,從1701年到1711年,來自歐洲各地的工匠們整整耗費了十年時間,用掉了六噸上好琥珀,才完成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的奢華壯舉——一座只曾出現在神話中的琥珀宮殿。建成之后的琥珀宮在歐洲貴族中所引起的轟動,遠遠超過了路易十四的那套白銀家具。
琥珀宮建成兩年后,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去世,他的兒子腓特烈#8226;威廉一世繼承了王位。威廉一世沒有父親的奢侈愛好,他把心思放在了軍備擴張上。為了能在列強中站穩腳跟,他決定與俄國結盟。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受邀到普魯士王國訪問。他一踏進琥珀宮就被眼前的華麗裝飾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禁稱贊:“太漂亮了。”為了拉攏俄國沙皇,威廉一世將這座價值連城的琥珀宮作為禮物送給了彼得大帝。
琥珀宮最終被安放在了俄國圣彼得堡附近的凱瑟琳宮里。俄國“十月革命”后,珍藏在這里的琥珀宮曾經是前蘇聯最為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
神秘消失的宮殿
1939年的秋天,隨著德國對波蘭的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彼時也是琥珀宮劫難的開始。一向熱衷藝術品的希特勒在同年7月的德國藝術節開幕式上表達了一個十分強烈的愿望——要擁有全世界的藝術珍寶。“二戰”爆發后,希特勒命令歷史學家列出了符合他要求的藝術品清單,這份清單提前了納粹德國對保有這些藝術品國家的進攻日期。
1941年6月,德國開始對前蘇聯發起進攻。在侵略者抵達之前,凱瑟琳宮的工作人員用薄紗和假墻紙將琥珀宮遮蓋了起來,但卻未能使琥珀宮逃離納粹的魔掌,入侵的士兵很快發現了破綻,找到了他們最想要的珍寶。被拆裝后放進27個箱子里的琥珀宮被用火車運送到了德國的哥尼斯堡,并在那里舉行了展出。在前蘇聯日后繳獲的納粹文件中發現,琥珀宮最后一次出現的日期是1945年1月12日,它被拆卸后裝箱準備運走,究竟運往何處文件中沒有提及。
1945年4月,攻下哥尼斯堡的前蘇聯紅軍對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展開了地毯式搜索,但是全然不見琥珀宮的蹤影。
琥珀宮在哪里?
最有可能帶我們接近事實真相的人是曾任哥尼斯堡美術館館長的羅德博士。在納粹的文件中清楚地記載著,琥珀宮運抵哥尼斯堡后展出是由羅德博士負責的,1945年1月12日被裝箱運走時也是由羅德博士負責監管的。羅德無疑是找到琥珀宮的關鍵人物!
當前蘇聯紅軍找到羅德博士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死在哥尼斯堡郊外的一幢房子里,他的家人也全都不見了蹤跡。
重要的線索雖然斷了,但人們從未放棄過對琥珀宮的搜尋。有目擊者稱,1945年5月期間曾經看到納粹分子將很多沉重的箱子投入奧地利的托普利茨湖,其中就包括一些印有俄文的板條箱。“二戰”后,奧地利政府對到托普利茨湖潛水發布了禁令。很多人堅信琥珀宮就隱藏在這靜謐的湖底。但是無論是獲得政府授權潛入湖底的探險者還是那些政府已經無法統計數量的偷偷潛入湖底碰運氣的尋寶人,都未能在這片湖水中發現琥珀宮的絲毫蹤影。
傳說中的琥珀宮未曾出現,卻使很多尋寶者相繼喪命,正是這一次次冒險的意外,令原本就蹤跡撲朔迷離的琥珀宮又蒙上了一層“詛咒”的面紗。
為了能夠找到琥珀宮,前蘇聯政府甚至動用了情報系統,兵分幾路,沿著德軍撤退的路線一路找尋,但最終也是一無所獲。
1945年的年初,哥尼斯堡曾經歷過幾場大規模的轟炸,于是有人猜測琥珀宮或許在被納粹轉移之前就損毀在戰火之中。但相關學者否認了這一猜測——琥珀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比較明亮的黃色火焰,而建造琥珀宮的主要原料是波羅的海的上等琥珀,這種琥珀在燃燒的時候會散發出淡淡的松脂香味,重達六噸的琥珀同時燃燒勢必會產生濃烈的氣味與耀眼的火焰,如果琥珀宮真的已被燒毀,那周圍的人應該會知道。所以,人們堅信琥珀宮并未被銷毀。因此,找尋工作仍在繼續著。
上世紀90年代,一位波蘭退休官員在接受采訪時披露了一段有關琥珀宮不為人知的細節。在琥珀宮的丟失過程中,有一位重要人物,曾任東普魯士行政長官的埃里希#8226;科赫,他一直以來都想把琥珀宮據為己有,不僅參與了對琥珀宮的搶劫,而且親自將琥珀宮運送到了哥尼斯堡。
1949年5月,波蘭政府逮捕了科赫,并多次審問其有關琥珀宮的下落。在一次審問中,科赫提到琥珀宮在哥尼斯堡攻克之前被運上了威廉#8226;古斯特洛夫號。威廉#8226;古斯特洛夫號是一艘德國游輪,“二戰”末期用以運送德國難民和納粹物資,1945年1月曾停泊在離哥尼斯堡不遠處的波蘭北部港口格丁尼蘭。讓人感到蹊蹺的是,一心想將琥珀宮據為己有的科赫并沒有登上這艘游輪。或許是撤退時科赫認為運送難民的輪船更能掩人耳目,琥珀宮真的被運上了威廉#8226;古斯特洛夫號,或許是被捕后的科赫擔心說出琥珀宮的真實下落,人們找到琥珀宮后,他就會被處以極刑,因此供出了一個和琥珀宮并不相干的威廉#8226;古斯特洛夫號。
1945年1月30號,滿載著九千多人的威廉#8226;古斯特洛夫號被蘇軍潛艇發射的三枚魚雷擊中,沉入波羅的海海底,成為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最具爭議的一場海難。
波蘭政府根據科赫的供詞對威廉#8226;古斯特洛夫號進行打撈,對沉船進行了系統調查,但始終沒有結果,1975年搜索工作停止。唯一可能真正知道琥珀宮下落的科赫一直被關在波蘭監獄中,直到1986年病死在獄中,科赫再也沒有透露過有關琥珀宮的其他任何線索。
2008年,又有人聲稱發現了琥珀宮的下落,并且對此信心十足,組織展開了挖掘工作。此人是德意志新村——這個地處德國東南部的一個小村莊的村長豪斯坦。在挖掘前不久,德國尋寶人漢尼斯告訴豪斯坦,自己曾經擔任過納粹空軍無線電操作員的父親去世前告訴他,1944年夏天,德國空軍曾用運輸機將一批很沉的小箱子從哥尼斯堡運送到了德國東南部。憑借父親留下的線索,漢尼斯找到了德意志新村火車站附近的山坡,他認為這里就是當年的藏寶地點。“1944年夏天”、“從哥尼斯堡運走”、“一批很沉的箱子”,種種線索都指向了琥珀宮,這也無法不令豪斯坦對此深信不疑并信心十足。
消息一出,這個原本只有一千多常住人口的小村子頃刻間匯集了上百家媒體的記者,人們都希望能夠見證琥珀宮破土而出的全過程。但是,轟動世人的挖掘工作卻在開始三天之后停止,原本熱鬧非凡的挖掘現場人去場空。德意志新村對此的解釋是他們很可能錯判了藏寶的地點,還需要更加細致的探測。
琥珀宮是否會重現世人面前,只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為了能夠讓后人領略琥珀宮的風采,1979年,前蘇聯政府撥專款重建琥珀宮。整個重建工程耗時二十五年,同樣用了六噸琥珀,最大限度地重現了琥珀宮往日的輝煌。2003年5月31日,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共同出席了琥珀宮重現的揭幕儀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曾經令普魯士國王萬分羨慕以至于修建琥珀宮的那套白銀家具,也消失在了戰爭中。17世紀末,法國戰爭不斷,為了應對物資短缺,路易十四不得不將自己引以為豪的白銀家具拿出來熔化鑄幣。二十多噸的白銀家具在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內便不復存在。這恰恰印證了路易十四的一句傳世名言:戰爭是消滅其他一切事物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