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步驚心》中的四阿哥一角,令吳奇隆再次爆紅,被關注度也急速上升,傳說中他的片酬已經漲到1集250萬臺幣(約合人民幣52.8萬)。或許這是吳奇隆從未離開演藝事業、日積月累的最終褒獎,但這次爆發的“驚心”程度遠遠遜色于吳奇隆本人的故事。
很少有明星會有事件密度這么高的生平。
13歲出來打零工;18歲擺地攤的時候被星探發現,隨后成為亞洲最紅的偶像團體“小虎隊”的核心人物;1989年5月到1990年9月,“小虎隊”每4個月發行一張專輯,每張專輯的銷量都十分驚人,首張專輯《逍遙游》發行10天后,亞洲銷量突破200萬張;從《逍遙游》到《愛》,前5張專輯的總銷量是1500萬張。
如果一個人一生中的榮耀自有定額,吳奇隆的那一份顯然被提前預支了。1991年底,“小虎隊”的三人各奔東西,之后將近十年的時間里,吳奇隆的歌唱事業處于低潮期。和“小虎隊”時期的光芒萬丈相比,也許在忠心耿耿的粉絲看來,吳奇隆曾經星光奪目,但“紅”這只巨獸,在那些年里始終勢利地在別處奔走。
也許,青春偶像都有蟄伏期,舊的形象揮之不去,新的形象尚未確立,不足以將過去的形象覆蓋。另一方面,粉絲也不容易接受美少年向男人的轉變,懵懂向成熟的過度,是尷尬時期。
吳奇隆在影視方面的成績不亞于在音樂方面取得的輝煌。從《新同居時代》、《梁祝》、《逃學戰警》到《新喋血雙雄》,一度讓吳奇隆走到了事業的巔峰。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1997年吳奇隆應征入伍,演藝事業戛然而止。雖然后因手臂脫臼情況嚴重停役,但在日新月異、新人輩出的演藝圈,“歸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雖然接拍了很多影視劇,但是有影響力的作品卻不多,長時期不溫不火。人們印象中的吳奇隆還是“小虎隊”時代的吳奇隆,對他的認知已不強烈,百度“吳奇隆吧”里,2004年到2005年的發帖不到一百頁。吳奇隆漸漸遠離了大家的視線,成為沉寂的老輩明星。
與此同時,是人生的各種創痛:開餐廳、拍電影的收入全部用來替家人還債,拍戲受各種傷,經歷婚變……
吳奇隆與馬雅舒于2006年登記結婚,雖然沒有像其他明星一樣舉辦風光的婚宴,但吳奇隆求婚時曾送馬雅舒一枚價值七百多萬元的鉆戒,相當于把一棟房子戴在了新娘的手指上。結婚不久,一次參加脫口秀節目,節目中有個環節考驗他和馬雅舒的“默契度”,主持人先問吳奇隆:“你做過最讓她感動的事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可能是她生病的時候照顧她吧。”然后是預先錄好的馬雅舒的回答——是那顆鉆戒。吳奇隆接下來的反應得交給《Lie to me》中的專家去分析:一瞬間的神色黯淡,雙手撐住椅子邊,然后說:“原來她記得的是這個啊!”
結果你是知道的,缺少理解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四年,兩人分手,吳奇隆幾近一無所有。
有了這段前情墊底,對他現在生活的描述,無論如何也像是春秋筆法:“他現在的生活像和尚,白天只喝水及咖啡止饑;讓煲湯示好的女星碰軟釘子,晚上敲門他也不理;助理找他,得先打他的手機,‘認證’后才開門。”
終于,2010年央視春晚,“小虎隊”重聚。與其說是光芒重現,不如說是總結,是告別,是二十年后送上的尾聲。往日的形象終于可以放進倉庫,人世的滄桑三人都已經經歷,他們可以獨當一面,不再是《還珠格格》時代需要抱團鳴不平的后青春期少年。
《步步驚心》是吳奇隆的新起點,那個有點兒陰鷙的四阿哥將他的事業全部刷新。
影像世界之外,亦為他覺得驚心,驚心之處,不在于他所經歷事件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吳奇隆的人生,所經歷的每件事都極為消耗人的身心能量,從少年時代開始到三十歲,到四十歲,從未稍離。想起電視劇《金婚》播出后,有觀眾感慨:“真沒有想到人一生要經歷這么多事情,這么辛苦。”這期間他所展現的生命力,幫他贏得了尊敬。
推動他前行的,是愛吧,來自觀眾的、粉絲的,或者說,他人的。這點愛,時冷時熱,時遠時近,有時縹緲,有時重若泰山。
縱貫線的《給自己的歌》這樣唱:“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該還的還該給的我給,歲月你別催,走遠的我不追,我不過是想道盡原委。”
恰似吳奇隆的一張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