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的“厚度”是否與它的頁數成正比?對于這個問題,我從來就沒給過肯定說法。當然,從數學角度來說,答案是唯一的,但我是個數學頭腦不好的人,那些由“××大事記”、“××征程”包裝組合而成的書,無論它的設計多么富麗堂皇,甚至內容多到要分成上中下冊,我依舊碰都不會碰,這樣的“厚”讓人覺得辛苦。
我喜歡那種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有精挑細選過內容的書,比如拿在手中的這本。店面臨近打烊時,在書架上瞄到了這本紅藍條紋鑲邊的書:《我親愛的總統:美國總統夫婦書信集》。拿出來細看,設計成信封格式的封皮、標準郵戳、8美分郵票,以及兩對美國總統夫婦的照片,一下子拉近了距離,毫不猶豫地買單、拿走。
這本收錄了美國歷任總統與第一夫人(從喬治#8226;華盛頓夫婦到比爾#8226;克林頓夫婦)兩百多封家書的書中,信件來源于美國國會圖書館、各家總統圖書館及私人收藏品,而書的作者杰拉德#8226;加沃特則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總統家庭文獻部的主管。在這本書里,作者的悉心整理遠大于本人文字旁白的作用,同樣以旁觀者的心態面對或已泛黃或已模糊的手稿,不加入任何對總統和第一夫人的情緒,只是完全真實地還原那些未被公之于眾的歷史。如此,讓人讀得踏實。
原以為書中的信件會按照時間走向從喬治#8226;華盛頓夫婦延續到比爾#8226;克林頓夫婦,但本可以“編年史”的文字,卻遵循愛情與婚姻、政治、戰爭、教育、家與家庭等篇章排列,每一個主題都激發著我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總統也會寫肉麻的情書嗎?總統夫婦彼此間的稱呼到底是什么?第一夫人們究竟吹了哪些枕邊風來推動歷史進程的更改……想到這些,我那點兒按捺不住的八卦心思很快投入到了與書本的磨合中。
翻開以“愛情與婚姻”為主題的篇章,成功調停過日俄戰爭并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西奧多#8226;羅斯福化身“情場高手”,在下筆的文字中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歡與愛。結婚前,他寫給19歲未婚妻愛麗絲#8226;李的書信里有這樣的句子:“我崇拜你,這種感情讓你變得神圣不可褻瀆,但是,和你在一起時我無時無刻不想把你擁入懷中。”而結束語則是:“再見,我的心肝寶貝。”酸了吧?雞皮疙瘩了吧?但女人真就只吃這一套,愛人的一句甜言蜜語,讓萬千事物都是浮云。
而第一夫人們并不總是在社交場合爭妍斗艷抑或在總統背后默默支持而已,她們也有有聲的行動,這比無聲的信念好得多。在南北戰爭中有過赫赫功勞的美國總統亞伯拉罕#8226;林肯,他的夫人瑪麗#8226;林肯就是一位對時局保有自己態度的女人。
南北戰爭前期,北方的局勢逐漸得到掌控,但總統的軍隊里仍存有問題,瑪麗#8226;林肯在家書中這樣對自己的丈夫寫道:“人們對麥克萊倫將軍和他遲遲不出兵的策略頗有意見——就這么錯過北方‘大好形勢’,他的所作所為讓北方人民很失望。如果撤換麥克萊倫,另找一名善戰的將軍,你就是他們崇拜的對象。”
瞧這“枕邊風”吹得多及時,南北戰爭最終的大獲全勝,與瑪麗#8226;林肯有理有據的勸諫不無關系。說起來,第一夫人們也真不容易,不只要像普通女人一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要“談得政治幫得夫忙”,簡直是360°無死角了。
看書的時候,順道研究了下信箋末尾的稱呼。眼光總是不自覺地凝結在“你永遠的×××”上,它比“你親愛的”、“你深愛的”、“你最親密的”更讓人心動。
永遠,不只拉長了信任,更有一種沉淀下來的安全感。
我想,這些本是塵封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珍貴資料,本是屬于私密對話中的言語,盡管它像所有翻譯作品一樣難以逃離語境轉換的落差,但畢竟它擁有那么多人手寫的溫度,讀著讀著,心里就暖和起來。
一直相信,作為一種唾手可得的快樂,書本也和人一樣在不斷繁衍生息,故去了從前的,自有后來者飽含情感地慢慢將自己醞釀成經典。也許我們無法肯定自己讀過的書本究竟算不算經典,但只要曾經擁有被其觸發心窩的一瞬間,那么這股墨香就值得品鑒。
書名《影響 畢加索VS達利》
出版 現代出版社
時間2004年2月
定價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