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北京盛錫福這個中華百年老字號繼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在北京東四北大街又創立了盛錫福帽文化博物館,是出于何種考慮?您認為博物館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A:我們希望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冠帽文化,通過對小小的帽子的了解,打開中國民族品牌和手工業發展波瀾起伏的歷史畫卷。如今,盛錫福中國帽文化博物館已經入選市教委“藍圖工程”,被列為東城區中小學生的實踐教育基地。博物館還與團中央統戰部建立了聯系,成為香港大學生在內地的一個特色參觀基地。2011年11月15日,中國帽文化博物館正式在市文物局注冊登記,并成為北京200多家博物館聯盟成員之一,發揮著較強的教育作用和對非遺的宣傳作用。
Q:在這里我看到了許多為領導人特制的帽子,也都各有各的故事。您認為哪一頂帽子堪稱你們的鎮館之寶?
A: 鎮館之寶是50年代周恩來總理的干部帽。我們曾去過總理的淮安故居,那里展示著總理曾經戴過的帽子真品,帽子里面寫著北京盛錫福自制的字樣。過去給領導們做帽子都是秘書給尺寸,對是哪位領導的帽子都守口如瓶。盛錫福制作的帽子得到了周總理的表揚,能在總理故居看到盛錫福制作的帽子也是一種緣分,感到很欣慰。盛錫福保留著當年帽子的尺寸,所以在建博物館時,專門1:1復制了這頂帽子。
Q:2008年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你們企業在非遺保護上,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A:為了保護傳統工藝,我們突破原有的口傳心授的技藝傳承方式,制定了盛錫福皮帽制作工藝標準,并建立了傳承人工作室,針對皮帽制作技藝進行現場表演、演示,參與各種產品推薦,加大宣傳力度。近年來,盛錫福采取多項保護措施,專門申請市商務委的財政支持,成立盛錫福皮帽技藝保護小組。為了促進傳承人人才培養,盛錫福安排傳承人簽訂帶徒1至2名的責任書和保密協議,并將舉辦隆重的師帶徒儀式,優先選擇那些已經具備一定基礎、有一定文化、有靈氣和悟性的中青年骨干,同時尊重優秀傳承人的意愿,以保持傳統形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進一步促進承習工作。
Q:您認為現在非遺的發展,需要社會或政府在哪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傳承中存在哪些困難急需解決?
A:現在國家對非遺保護力度逐漸加大,國家做了很多的工作,給予了傳承單位很多資金支持,支持我們搭建了博物館和傳承人工作室,現在平臺、宣傳手段、后期維護保障,都已健全,就缺少年輕人來傳承。
過去好多老技藝不用就保留不下來了,盡管皮帽制作技藝也在使用,但由于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工資待遇也不高,年輕人都不愿意加入進來,有的干了一年就走了。盛錫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金善師傅今年已經58歲了,快進入花甲之年,而傳承人的徒弟也42歲了,都是我們企業自己的職工。制帽這種看似簡單的重復性工作,想做好并繼承下來其實并不容易,學徒自己要有興趣,還要耐得住寂寞,堅持下來。所以,我們企業也在努力創造環境,積極鼓勵傳承,盡量改善條件,希望將企業建設好,得到國家在技藝傳承方面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讓傳統技藝早日迎來青年人的垂青。
Q: 改革開放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少老字號在商海沉浮中失意。盛錫福在北京共有多少分店?現在全國發展的情況如何?
A:我們現在生產的帽子有7大類4000多個品種,在北京除了王府井、東四兩家直營店外,西單商場和金源燕莎也開設了專柜。對于全國市場,由于公私合營之前,盛錫福在天津、南京、武漢等地都有分店,現在都獨立經營著,所以我們避開了這些區域,開發西北、東北外埠市場,計劃在山東、內蒙古、黑龍江、遼寧、青海等地建立自己的品牌。
Q:在如今,不少老字號紛紛開走奢侈品道路,盛錫福是如何定位自己的?現在主要客源是哪些人群,主要市場是在國外還是國內?
A:盛錫福沒有入奢的打算。我們專注的帽業,是為大眾、為各階層百姓做好服務,這才是盛錫福的發展目標。我們的產品價位高、中、低檔都有。有50元的帽子,也有上萬元的帽子,但50元的帽子絕不是次品。在盛錫福,高端指的是品質,而不是價格。由于我們有自己的加工廠,面對一些有特殊需求的顧客,比如頭型特大、特小、有外傷,甚至有防彈需求等,盛錫福都能為其量身定制合適的帽子。
國內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占我們市場的2/3,我們要維護住中老年穩定的顧客群體,用創新的設計贏得年輕人的需求。在國外方面,我們要積極開拓市場,主動爭取一切可能的發展機會。現在我們每年接上百萬元的海外訂單,為別人做皮帽、布帽的代工,盡管別人看起來我們可能有些大材小用,可通過代工我們能了解到國外的市場需求,為我們今后進一步的發展鋪平道路。
Q:與同行相比,盛錫福雖然歷史悠久,但也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盛錫福如何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A:創新是生存的關鍵,我們在帽子的材料和設計上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們與服裝學院皮帽箱包系合作,舉行帽子設計大賽,將實踐的市場經驗與設計經驗結合,吸收年輕人的創新想法加入設計中,讓實物推向市場。另外,對于一些歐版和韓版帽子,我們對其進行改良,由于各地區人的頭部形狀不同,我們要對帽子進行再設計,使其符合中國人的頭型。
隨著時代發展,我們在銷售方式上也在創新思路,盛錫福近期將完成網店的上線工作,實現老字號的網絡銷售。
Q:在同行業競爭激烈的同時,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你們遇到過什么樣的困境?在沖擊下,又是如何存活下來的?
A:北京盛錫福的發展也經歷過一番波折。改革開放后,盛錫福經歷了一段低潮期。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西單商場、王府井大街改造,盛錫福原有門店相繼拆除,沒了自己銷售渠道的盛錫福,失去了同市場的緊密聯系,只能靠別人代銷產品。好在隨著王府井大街改造完畢,在多方努力爭取下,盛錫福重新搬回王府井,并在東四恢復了傳統的“前店后廠” 的模式,有了自己的零售門店,企業可以快速掌握市場信息,及時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迅速調整生產。
作為老字號國有企業,盛錫福以前也面臨著很多老企業的共同難題——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受上級單位工資總額控制,企業很難提供高技能人才所需的薪資水平,造成企業設計人員少、管理人員少、營銷策劃人員少。現在改制以后,80后的年輕人在我們老字號里扎下了根,以創新的思維、規范化的管理,讓老字號獲得了更多資金和經營自主權,擁有了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
Q:老字號擁有傳統文化的精華,將傳統技藝融入人們的現代生活,你們做了哪些工作?對于老字號而言,品牌意味著什么?你們如何在現代發揮老字號的新魅力?
A:LV也是百年品牌,但它在人們的印象中并不老,永遠是歷久彌新,當然,那是高端品牌,但對于我們來說依然適用。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老字號傳統工藝環保、舒適,都給予了高度的認可。老字號本身就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傳統工藝和市場品牌認知度有了很大提升。
老字號品牌是需要我們倍加珍惜的,要做出我們的品牌特色。老字號的誠信深入人心,我們盛錫福的理念就是“服務”,做帽子不僅要做到貨真價實、物有所值,而且還要實現其裝飾作用。盛錫福對于一些較為高端的產品,如海龍皮帽子,我們進一步開發其文化內涵,迎合市場需求,加強禮品包裝的美學效果,讓真正的稀缺產品能盡可能地展現出自身的價值。
Q:你們近期有什么規劃?是重在國內發展貼近群眾,還是開拓國外市場走精品路線?除了盛錫福,你們是否會考慮開發旗下其他子品牌?
A:就盛錫福布局而言,未來我們將在全國各省市發展連鎖,一年之內外埠開設5家店面。
在海外計劃建立自己的銷售商店,發揮出體制作用。對于品牌來說,我們將鞋帽、中式服裝、服裝配飾開發,納入了盛錫福發展的兩年規劃中。在建立子品牌方面,會考慮推出新品牌的女士服裝和配飾,讓老字號也能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
就博物館而言,目前開放的260平方米博物館一期,主要承擔著展示功能,而未來的850平方米博物館二期,則會以“文化創意園區”形式亮相,增加與游客的互動內容。園區內將設立在線網絡銷售、電腦軟件打版設計等內容,并借助外力開發銷售一些具有盛錫福帽文化特色的創意衍生品,進一步探索文化與經營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