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新力量——當今最具成長性的新興水墨藝術家,O.N.E青年水墨展”山西站2012年9月8日在太原市景峰藝術中心拉開帷幕,這是致力于高品質藝術在山西推廣的 “晉享青春”藝術系列活動之一。此項活動由O.N.E青年水墨組委會主辦,中國水墨研究基金、文化會藝術機構、美國芝加哥亞洲藝術研究所提供學術支持,北京鐘鼎文創投資出品,景峰藝術機構協辦。
此次展覽是“O.N.E青年水墨展”北京站的延伸。今年5月4日,以“我們正在年輕”為主題的O.N.E青年水墨展在北京首展,時隔數月,主辦單位將這批“中國水墨新力量”力作帶到了山西太原。太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水墨新力量——O.N.E青年水墨展”在此舉行,希望能讓山西的本土文化與游走于中國水墨前沿的青年水墨藝術家在文化上產生共鳴。
青年水墨展取意組合“O.N.E”:Outstanding——他們在同輩中是出色的,在同齡人中更是出挑的,他們個性飛揚但不張揚,態度謙和但不謙卑,他們是當今藝術圈不可小覷的明珠;Novel——創新,用在他們身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匯,藝術市場的沖擊似乎沒有對他們造成影響,他們耐得住寂寞,是如今藝術圈的“獨行者”;Enlighting——不論是70后或是80后,他們的成長與時代同進,社會變革的影響在他們的畫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畫筆,點亮人們藏于心底的記憶,也讓人們看到他們自己的努力與成長。
“中國水墨新力量——當今最具成長性的新興水墨藝術家,O.N.E青年水墨展”有47位藝術家參展,他們是:石建國、金心明、白聯晟、丁比凡、杜小同、張猛、徐航、韓朝、樊杰穎、馬兆琳、范治斌、任大慶、廖勤、羅兵、龔余輝、隋牟、王興堂、禹海亮、黃麒元、趙名釜、王雪峰、于磊、孫文然、馮銘、會然、曲楊、戴一黎、李鵬、王曉黎、陳川、付小青、李小成、何冠霖、鄔建、李廣平、朱小坤、李駿逸、張劍、方辰、王鵬、孟哲、李娜、王珊、范墨、譚斐、楊斌、譚逸。他們是按照地域、學院、機構等各個方面篩選出來的一批優秀的中國水墨藝術家,展覽對于藝術家的創作水準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擔當的起“中國水墨新力量”的稱號,無論是創作思路、繪畫基礎還是畫家本人對水墨世界的看法,相信都是代表著他們這一年齡段的心聲與表現。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張魅力介紹,本次展覽的名字“中國水墨新力量——當今最具成長性的新興水墨藝術家”與在北京‘五四’期間的展覽是一脈相承的,主題突出了“中國水墨新力量”這個‘新’字,這批藝術家更重要的是代表著新的創作思路與創作手法,以及他們看待事物的新角度與新觀念,從他們的身上讓我們展望到中國水墨的未來。
此次活動,主辦方為深入研究青年水墨課題,特別邀請了北京畫院常務副院長袁武,中央美院教授劉慶和、武藝,天津美院教授李孝萱等幾位水墨名家,市場分析研究專家趙力,嘉德拍賣四季書畫部總經理賈云濤,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中國美術館美術評論家劉曦林,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魯虹,以及青年批評家、策展人何桂彥和付曉東,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青年藝術家的現狀,以及怎樣在藝術之路上少走彎路。
袁武認為:“現在的青年藝術家創作現狀,總的格局是好的,是令我們當青年人時所羨慕的。第一,起步高。從一開始學畫就知道要追求什么,要做什么樣的事;第二,眼界寬。從最古的到最現代的,最遠的到最近的,最傳統的到最邊緣的藝術家及藝術品,都可隨時了解;第三,機會多。現在作品展覽的空間多,形式多,不再只是中國美協一家組織的畫展獨木橋的輸送通道,報紙、雜志也是令人應接不暇,隨時都能將自己創作的東西展現于世。”誠然如袁武所講的那樣,當今的青年藝術家在這個藝術盛世年代,出頭的幾率確實大了許多,但是市場帶給他們的壓力卻是不容忽視的。對于這個問題,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強調,社會應該給青年藝術家多一些鼓勵,學術性機構應該負起學術導向的責任,與商業性推廣嚴格區分開。青年批評家何桂彥提出年輕藝術家對圖式、語言、個人符號比較敏感,但缺乏對外部的文化語境、社會語境的了解,因此,就很難讓作品在一個新的文化語境與藝術史的上下文中產生意義。青年策展人付曉東覺得很多青年的感悟力敏銳,充滿新鮮的感覺,與世界接觸的方式也不一樣,這恰是他們見長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