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孔子學院大會在京舉行
第六屆孔子學院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出席開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主席劉延東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她指出,孔子學院成立八年來,國際漢語教育事業取得了可喜成績,學習漢語的人數快速增長。孔子學院把漢語帶到了世界各地,也把各國的語言文化帶進了中國。
開幕式結束后,“我唱北京”音樂會在雄壯的《黃河頌》歌聲中拉開帷幕。來自美國、加拿大等7個國家的青年歌唱家先后登場,演唱了《蝴蝶夫人》《白毛女》《天路》《洪湖赤衛隊》《西區故事》等多首中外名曲和歌劇選段;美國和意大利的歌唱家聯袂表演了秧歌劇《夫妻識字》;加拿大歌唱家演唱了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巴西、美國的歌唱家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拉脫維亞、烏拉圭等國歌唱家還表演了十四聲部大重唱《寒斯之旅》選段。
一年一度的孔子學院大會旨在為全球孔子學院交流經驗、加強合作、密切聯系提供平臺,從2006年起已連續舉辦六屆。本屆大會為期兩天,以“孔子學院的未來十年”為主題,吸引了10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位大學校長和孔子學院代表參加。
深圳文博宮五千年文化引客來
2011年12月3日,中國南方最大的仿古集群式建筑群——深圳文博宮文化旅游推介會、中國(深圳)文博宮古玩藝術品國際交易中心二期開業暨中國(深圳)非遺博覽會啟動儀式隆重召開。與此同時,會場展開了專家現場免費鑒寶、非遺表演及各種形式的文藝演出等活動。
啟動儀式上,文博宮(深圳)文化藝術品國際交易中心董事長歐陽祥山表示,文博宮以“文化+旅游”為經營模式,將會迎來更多非遺文化項目落戶于此,為游客提供接觸、體驗非遺的文化平臺。據悉,文博宮正在規劃中的美麗193大街項目,將以世界193個主權國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為原型,創建“萬國建筑與藝術博覽會”,形成“文化建筑藝術旅游”的新型文化產業復合體。
此次文博會與數十家旅游公司及非遺傳承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作為中國南方最大的仿古建筑群,文博宮是跨越秦漢唐宋元明清多個歷史朝代的建筑融合體,也是目前國內單項面積最大的古玩珠寶藝術品博覽中心。
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出爐
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公司、杭州宋城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柏聯和順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10家企業入選。
從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4批204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3批6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首批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實驗園區。2010年,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總收入規模達到了2500億元,總利潤超過365億元。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介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應發揮骨干文化企業的示范、窗口和輻射作用,并將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絕不搞終身制。動漫游戲產業基地落戶秦皇島
中國動漫集團與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簽約,動漫游戲產業基地項目落戶秦皇島。
中國動漫集團(秦皇島)動漫游戲產業基地項目占地600畝,主要從事動漫產品及其衍生品的創意、研發、制作、出版、發行,動漫人才的培訓,動漫產品相關軟件的開發、制作和服務以及動漫游戲產業相關主題會展、商貿等綜合配套服務。
該項目計劃在5年內打造成為我國動漫游戲產業高度集聚、產業鏈完整、動漫文化產品豐富的一體化新型特色產業基地,成為中國高端動漫產業研發創意中心和動漫游戲品牌產業綜合發展區域。
中國作品亮相巴黎當代藝術沙龍展
2011巴黎當代藝術沙龍展“大寫的藝術”11月22日至27日在巴黎大皇宮舉行。
這一展覽由法國文化部和巴黎大皇宮聯合舉辦,被視為年末國際藝術展覽大戲之一,展出2000多位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數千件作品。此次中國參展作品以畫作為主,十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展出了他們的代表作品,包括4幅油畫、7幅國畫。其中,既有傳統水墨風格的山水畫,也有由年輕藝術家創作、用色大膽、富有創新精神的油畫。
圖為本次展出中用舞蹈演繹中國藝術家郝友的作品《自由還是束縛》。
全國首個“文化保稅區”在京開建
位于順義區的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內,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正式開建,這標志著我國第一個“文化保稅區”在北京誕生。
該“文化保稅區”由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投資建設并負責運營,投資總額為27億元,占地為20.53萬平方米。在這里,以往由國家綜合保稅區享有的“免證、免稅、保稅”優惠政策,將被應用在文化產品貿易和資本運作等方面,同時還將為中外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文化貿易服務。按照設想,這一文化保稅區將成為未來亞洲規模最大的文化產品集散中心。
和人們傳統印象中的保稅區概念不同,“文化保稅區”只負責提供專業級的B2B服務(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營銷關系)。文化保稅區建立之后,將成為落實保稅政策的實體服務平臺,文化企業及其產品在這里能夠享受免進出口許可證的待遇,節省一部分報關環節,提高文化產品的國際轉運效率。另外,在保稅區內發生的企業間交易,還可免征交易稅。此外,在保稅區內,進口貨物不征稅,出口貨物可退稅,企業同時還可享受國內唯一空港保稅區的特殊政策。
深圳雙年展開幕
本屆雙年展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開幕,主題為“城市創造”,展期將延續兩個多月,于2012年2月中旬閉幕,并與持續到2012年4月的香港展部分進行“接力”。根據不同的活動,雙年展logo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變化,暗示著建筑和城市的動態關系。
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呈現“游藝亞洲”盛宴
由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主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在香港文化中心揭幕,此屆的主題為“游藝亞洲”。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盛宴,包括10余場舞蹈、音樂、戲曲等節目,全部由亞洲藝術家或團體呈現,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舞躍中西》當晚率先登場。
兩年一度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在過去三屆與觀眾游歷過拉丁美洲、地中海和絲綢之路,2011年則回歸亞洲。
首個國家級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落戶上海
文化部部長蔡武與上海市市長韓正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為首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揭牌。此舉表明我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建設文化強國有了新通道。
基地希望通過在藝術品保稅展示方面的嘗試,充分利用外高橋保稅區“境內關外”功能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借鑒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引進國際知名藝術品評估公司、藝術品經營公司和藝術品拍賣公司,利用入駐保稅區的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的各項服務功能,逐步設立國際藝術品保稅倉儲、保稅展示、保稅交易中心等功能性設施,打造亞洲藝術品交易新的中心。
中華姓氏文化巡回展在京開幕
由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香港文匯報和世界華商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中華姓氏文化巡回展在京開幕,海內外宗親組織負責人和姓氏研究者紛紛來京聚于北京中華世紀壇。展出的內容有宋朝百家姓始祖圖、姓氏源流、客家人遷徙史以及祖規、祖訓、宗祠、祖廟、郡望、堂號、門榜、堂聯、奇僻姓氏、孝道名言等……
本次展覽是中華姓氏文化巡回展的首站,隨后將歷經兩年,走遍兩岸四地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等世界華人聚集地的國家和地區。
主辦方表示,舉辦中華姓氏文化巡回展的目的,就是讓13億中國人和全球華人越來越多地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源和涵義,增強炎黃子孫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巡回展一方面是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將為下一步編纂《21世紀中華姓氏大典》和建設中華姓氏博物館進行2011采風調研,進一步收集資料。
邢窯白瓷年底亮相京城
2011年12月20日,“千年迷夢——邢窯陶瓷藝術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開幕,200多件珍貴的古代邢窯瓷器集中亮相,為北京觀眾奉上一道文化大餐。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3個月。
邢窯是我國生產白瓷最早的窯場之一,影響深遠,蜚聲中外,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占據重要的主導地位。邢窯燒造歷史悠久,創燒于北朝,歷經隋朝的短期發展,到唐朝已達到了興盛的階段,經五代、宋、金、元、明窯火不斷,延綿千年,是我國古代生產白瓷最早的窯場和中心。由于邢窯白瓷的燒制成功,結束了青瓷一統天下的歷史,形成了“南青北白”、爭奇斗艷的兩大體系。
邢窯遺址位于河北省內丘、臨城、邢臺三縣和邢臺市區境內的太行山東麓,丘陵和平原交接地帶。邢窯遺址于1981年正式發掘,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2011年是邢窯遺址發掘30周年。
據悉,本次展覽由北京市文物局與河北省文物局聯合主辦,北京藝術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臺市文物管理處、邢窯博物館聯合承辦,展覽將持續到2012年3月20日結束。
第二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
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湖南省人民政府與臺灣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交流活動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地舉行,此活動將持續到2012年2月20日。
本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以“楚風湘韻”為主題,重點推出湖南省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楚風湘韻——湖南民藝民風民俗特展”;二是“楚風湘韻——兩岸民間樂舞專場演出”:三是“保護、傳承、弘揚——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
展品包括民間織繡、竹藝、繪畫、陶藝、石雕和江永女書與安化黑茶等。同時,灘頭木版年畫、湘繡、花瑤挑花、寶慶竹刻、土家族織錦技藝、菊花石雕刻技藝、湘西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12位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將為臺灣觀眾帶來精彩的現場表演。
臺灣民間“送文化下鄉”工程走遍島內319個鄉鎮
歷時1805天,走過29萬公里路,相當繞地球赤道7圈,由臺灣多位藝文界人士倡議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圓滿完成。
“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始倡于2006年,由臺灣知名學者吳靜吉,導演吳念真、柯一正,出版發行人簡志忠以及李永豐等人發起。初哀是不通過官方補助,向民間募集捐款,將文藝演出帶給全臺319個鄉鎮的兒童。原來預期工程10年方能完成,由于臺灣民眾和各界的踴躍捐款,5年即募集2億多新臺幣資金,故提前5年完成。
七城市將聯合為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在2011年11月10日舉行的由中國社科院和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文物局協辦的“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論壇上,中國沿海七個口岸城市提出,將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
由于“海上絲綢之路”多航線、多港口的特點,以前醞釀聯合申遺的是北海、廣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六個城市,此次又增加了福建漳州,共七個城市的代表在論壇期間召開圓桌會議,簽署了《新機遇、新挑戰、新跨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動綱領》。提出要建立融合共享、聯動協作的長效機制,構建政府、文物管理部門、博物館“三位一體”具有中國特色的運作平臺,統籌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七城市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和聯合申遺工作。
首屆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
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主辦、北京成聚會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藝博會)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
本屆藝博會有別于當下以畫廊為參展群體的展出模式,以藝術家原創作品為參展主體,由藝術家本人參展,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將親臨展會現場。已故名家的作品將由其基金會或親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