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從基本現代化向全面現代化跨越的進程中,以創新評估機制促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是江蘇省的成功經驗。此舉也探索了區域教育評估的運行模式。
進入新世紀,縣區教育現代化建設成為江蘇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近年來,江蘇省強化頂層設計,注重標準引領,創新評估機制,促進了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和水平提升,也探索了區域教育評估的運行模式與基本經驗。目前,全省112個縣(市、區,含經濟開發區)中,已有95個接受省級評估,其中79個已被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正從基本現代化向全面現代化跨越。在不久前蘇州市舉行的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賽上,來自該市99所中小學校的1300余名選手在比賽中分別進行建筑模型和車輛模型兩大項目的角逐。圖為小選手在認真參賽。
強化頂層設計,為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鋪設快道
1996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兩基”目標后,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江蘇要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由此拉開了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序幕。
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010年實現基本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具體目標,依據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內涵實質和基本特點,我們突出普及教育、教育公平、優質均衡、制度保障等重點,研究制訂了由3大模塊16條指標組成的《江蘇省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主要指標》,并由省政府頒發各地施行。這16條指標已成為我省各地縣域教育現代化的建設標準和不變準星。
為強力推動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省政府決定從2007年起,開展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充分發揮以評促建的重要作用。當年,蘇南的36個縣(市、區)首批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5年多來,共分10批評估了95個縣(市、區)。評估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評建規劃,地方政府組織創建,江蘇省教育評估院具體負責實施。
在2010年、2011年開展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的同時,我們對申報的31個縣(市、區)進行了社會滿意度調查,把政府評價與群眾評議結合起來,把專家判斷與社會評價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來推動教育現代化建設。調查根據現代化建設指標16條中社會關注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如優質資源需求、教師隊伍素質、學生課業負擔等7個方面進行分項評價。兩年對31個縣區的滿意度調查顯示,群眾對教育的滿意率達74%以上,最高的縣區達到82%以上。
為了調動各地創建教育現代化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2009年起,江蘇省政府對經過評估認定的縣區進行表彰。認定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市、區)”,省財政給予每縣100萬元、每區50萬元的獎勵。
注重標準引領,為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刻劃藍圖
在江蘇省縣域教育現代化創建與評估實踐中,我們匯聚全省教育系統的研究成果,集中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聰明才智,用了3年時間研制出這套建設指標。
從國際教育發展來看,我們的教育現代化一直是一種追趕型的發展模式,所以現代化目標應具有客觀性和國際性;從國內教育現代化建設來看,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現代化目標,江蘇教育現代化目標的制定,必須置于全國的宏大背景中深入研究。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內容,主要應該體現在教育為公民提供\"全面教育、優質教育、公平教育\"的努力上。
整個指標體系分為3大板塊,可簡要概括為:有學上,上好學,優而學。
建設指標的1——6條集中表述了區域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目標,既有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社區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覆蓋面的關注,又有對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數量上的要求,這是現代化教育的基本要義;7——12條集中表述了江蘇教育的質量目標,也是人民群眾對“上好學”的一種期待,包括對幼兒園和中小學整體創優和均衡發展的要求、對教育質量、內涵建設的要求,這是現代化教育的基本內核;第13——16條集中表述了對縣(市、區)政府重視、支持和保障教育的要求,主要考察投入水平、均衡教育、規范辦學和安全保障4個方面,這是現代化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江蘇,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與評估已經成為地方黨政部門和全社會最為關注的重大教育工程。評估主要有以下四項程序——
縣區自評:縣(市、區)在學習指標、加強建設、持續整改、自評總結的基礎上,向教育廳提出評估申請;材料評審:教育廳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初步審核,廳黨組根據審核情況確定進入現場考察程序的縣(市、區);現場考察:評估專家組均由廳級領導親自任組長,由省市縣教育管理、教學科研、信息裝備、財務審計等各類專家組成,還邀請國家和外省的專家;評后整改:縣域教育現代化評估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不能一評了之。第一批評估后我們就設立了這個環節,要求被評的縣區在現場考察之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整改,并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進行檢查,以提高評估效益。
堅持以評促建,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效果
5年多來,江蘇開展的縣域教育現代化創建與評估,開辟了一條縣域范圍實現教育科學發展、快速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的嶄新道路。
各縣區黨委和政府更加自覺地把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縣作為全局性重點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從規劃制定、組織領導、經費投入、內涵建設等方面全面統籌、科學推進。縣區黨政主要領導都親自掛帥,切實抓好影響教育現代化推進的重點、難點問題。已經通過評估的縣區基本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各有關縣區不斷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機制和優先增長機制。據統計,2010年評估的15個縣(市、區)近3年為教育現代化建設直接投入51億元;2012年評估的16個縣(市、區)3年投入89.8億元。2010年,全省全社會教育投入比上年增長18.92%,比同期全省GDP增長比例高出6.22個百分點。這使得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城鄉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育現代化裝備到位。目前,接受過評估的縣區,各學校全部實現寬帶上網,每所建制學校絕大部分做到“班班通”,師機比和生機比達到了2∶1和10∶1;“校安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城鄉大多數中小學校都鋪設了塑膠跑道,到處充滿著現代化氣息。
目前,江蘇省在2009年普及15年教育的基礎上,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學前三年普及率和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已達到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已經接受評估的95個縣區,各類教育發展水平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已經較好解決了“有學上”問題,正在向“學有優教”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