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物質資源有質量等級的區別,人力資源則有素質的差異。人力資源的利用實際上就是人力資本在經濟生活中的投入,人力資本積累的多少將直接體現經濟效益的高低。人力資源如何管理和使用,在市場經濟中至關重要。對高級人才的培養,國家是投入教育資金的,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發揮高級人才的作用,不僅僅是企業和部門的資源浪費,也是給國家人力資源的浪費。
【關鍵詞】 人力資源;稅收;產業升級
人力資源概念由管理學大師彼德·德魯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實踐》中提出,從此人事管理轉變為人力資源管理,這不僅僅意味著概念的轉變,也標志著對勞動力在生產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人力資源概念包含三層含義,即人+力+資源。人在這里是指有勞動能力的人,他能夠創造產品,能夠帶來效益。力在這里是指有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作為一種資本在其工作單位予以積累并轉化為勞動產品。資源在這里是指人力是勞動產品的組成部分,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勞動產品是人力資源在商品中的物化。物質資源有質量等級的區別,人力資源則有素質的差異。
人力資源素質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知識積累方面和專業是否對口。
稅收是國家機關憑借行政權力向納稅人無償征收稅款,其計稅依據就是納稅人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取得的收入。這里面包含三個因素:國家機關、納稅人和收入。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都將促進企業收入的增長、GDP的增長和國家稅收的增長。
無論是古典的還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都認為人口對于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亞當·斯密曾提出,增加財富的方法就是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力和增加從事生產的人口。用現代經濟學家的話說就是增加人力資本的積累,人力資源的利用實際上就是人力資本在經濟生活中的投入,人力資本積累的多少將直接體現經濟效益的高低。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就可以發現,我國人口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僅有4414495人。伴隨著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我國的GDP和國家稅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1982年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414495人,當年的GDP總量為5330.5億元,各項國家稅收為679.5億元;1990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6124678人,當年的GDP總量為18718.3億元,各項國家稅收為2814.66億元;2000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5710000人,當年的GDP總量為98000.5億元,各項國家稅收為12660億元。2010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當年的GDP總量為397983億元,各項國家稅收為77390億元(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
從這些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人口素質、GDP和稅收三者之間出現了同步增長的現象。但是,人力資源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損害國家稅收的增加。
人力資源如何管理和使用,在市場經濟中至關重要。對高級人才的培養,國家是投入教育資金的,因此不能有效地發揮高級人才的作用,不僅僅是企業和部門的資源浪費,也是國家人力資源的浪費。
高級人才一般是指經過專業培訓,精通本行業或專業業務知識,具有高學歷或高級職稱的專門人才。合理的使用高級人才會給本單位或部門帶來高收益或避免重大損失。國家為人才的使用制定了許多詳細的規定,這些規定是國家法規的組成部分。然而,現實中人才使用上的浪費現象依然大量存在。
人才的使用在企業一般采用的是聘用制,聘用權歸企業領導,低聘現象不是個別的。在政府機關實行的是任命制,降低任命時也常出現,造成了人才使用上的浪費。對利益的追求是人和組織的共同特點,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共同組成完整的利益體,三者之間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統一的一面,它們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
當個人利益大于集體利益時,單位領導就會選擇前者,這是人才使用上形成浪費的主觀因素。人力資源浪費給組織造成損失的同時,也給國家稅收帶來損失。
上世紀八十年以來,改革開放政策與人口紅利同時作用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GDP高速增長,2010年我國GDP高出日本4044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人力資源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在降低。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0-14歲的人口是2897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07%;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0-14歲的人口是22245.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57%(據人口普查公報)。未來我國勞動力人口將會持續下降,依據生產函數,產出與資本、資源、土地和有效勞動有關。我們知道,資源和土地是有限的,資本也不能無限投入,因而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人口的下降將導致產出下降。如果維持既定的產出,就只有用知識來提高勞動效率,提高有效勞動。
有計劃的實施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有利于解決因勞動力人口下降而帶來的勞動力缺口問題。同時,產業升級將使得勞動密集型產品向技術密集型產品轉化,會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利于產品出口。但是,盲目的產業升級也容易造成勞動力過剩,會帶來社會不穩的問題。因此產業升級應當有計劃的逐步實施。
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
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我國目前有1300萬無戶籍人口,這些人員大部分是超生人口。根據我國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和學籍管理的要求,這些沒有戶籍的人口將有可能失去受教育的機會。解決這部分人的教育問題,有利于提高我國人口的素質,有利于他們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是社會的主要特征,沒有文化的人在市場競爭中將處于劣勢地位。產業升級后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會轉向高素質人才,需要更多的有文化、有技能、懂管理的人才。因此,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將會使更多的受過教育的人進入市場,有利于實施產業升級政策。
運用稅收杠桿作用
對于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給予稅收上的優惠,有利于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增強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全面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對于生產養老產品的企業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可以提高生產廠家的積極性。“白發經濟”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在未來會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優惠的稅收政策,有利于相關企業的進入,可以減輕國家和社會負擔。養老企業的發展,有利于人力資源的良性預期。
要科學合理的使用高級人才
我們國家歷來重視和培養人才,尤其是對高級人才的培養,不僅政治上關心,而且在業務上生活上也投入資金,高級人才在各行各業都作出了很多的貢獻。但是,在對高級人才的使用上,也常常出現不和諧的現象,如有的單位高級低聘,使得高級人才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人才使用上的浪費,不僅是企業和單位的資源浪費,更是國家資源的浪費。由于人力資源的生產周期較長,一旦造成浪費其損失甚至是無法彌補的。
適當放寬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起了歷史的、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未來社會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短缺問題會逐漸挑戰這一政策。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政策,無疑會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產生沖擊作用,影響當前的穩定局面。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從實踐上看,基本上是在城市中得到了落實,按照這一政策的規定,只有雙獨生子女結婚的,才能被允許生育二胎。如果城市中的獨生子女與農村的非獨生子女結婚,也只能被允許生一胎。我國的養老體系,基本上是家庭養老,對老年人的照顧責任大多數落在子女的身上。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使得子女的責任異常沉重甚至無法承擔。如果適當的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如允許單獨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不僅可以緩解這一困境,而且有利于人力資源有序穩定的發展。
(作者單位: 濟南市市中國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