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稱為“結核病”中的“大哥大”。肺結核病人大多數有臨床癥狀,以咳嗽、咳痰最多見,其次為乏力、午后低熱、盜汗、疲乏、胸悶、胸痛、食欲減退、咳血或血痰、體重減輕等。老年人癥狀多不典型,咳嗽、咳痰等易與原有“老慢支”相混淆,或因無自覺癥狀而忽略就醫。
肺結核是最常見的結核病,而肺外結核則以頸淋巴結核最常見。結核病流行的高發區,肺外結核病的發病率就高。
在結核病中,肺結核較易診斷,而其它部位的小結核病灶往往潛藏很深,多年也查不出來。幸好有的病人皮膚上會亮起警燈,指示有情況,這標識就是結’核疹。如硬紅斑、結節性紅斑等,因此看見警燈先想結核,這是不會吃虧的。
無反應結核病是一種特別類型的結核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被誤診導致治療無效,病死率極高。對于以發熱、肝脾大、淋巴結腫大以及關節痛、皮疹、貧血反應的病人,經過常規治療無效,應考慮到無反應結核病的可能性,絕對不可使用大劑量激素。
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在談話、咳嗽時會排出含菌的微滴,形成飛沫核或附于塵埃漂浮空中,因此要切斷傳播途徑,必須禁止隨地吐痰以及同桌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等,同時,病人要實行隔離治療,并做好各項消毒工作,以及做好室內通風換氣等。試驗表明,每小時換氣6次,可將室內空氣中的帶菌飛沫核的濃度降低到原來的1%。
有下列表現應考慮肺結核的可能,應進一步做痰和胸部x線檢查。應注意約有20%活動肺結核患者也可以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
1.咳嗽、咳痰3周或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
2.發熱(常午后低熱),可伴盜汗、乏力、食欲降低、體重減輕、月經失調。
3.結核變態反應引起的過敏表現,包括結節性紅斑、泡性結膜炎和結核風濕癥等。
4.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呈強陽性。我國是結核病高流行國家,兒童普種卡介苗,陽性對診斷結核病意義不大,但對未種卡介苗兒童則提示已受結核分支桿菌(簡稱結核菌)感染或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當呈現強陽性時表示機體處于超過敏狀態,發病幾率高,可作為臨床診斷結核病的參考指征。
5.患肺結核時,肺部體征常不明顯。肺部病變較廣泛時可有相應體征,有明顯空洞或并發支氣管擴張時可聞及中小水泡音。康尼峽縮小提示肺尖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