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最近大半年來,經常腹痛、腹瀉,偶爾還大便帶血,先后當腸炎、痔瘡治療過,吃了些藥,好像還有點效果。有醫生建議查腸鏡以明確診斷,但我認為腸鏡檢查太痛苦,就沒有接受醫生的建議。但最近幾個月腹痛、腹瀉癥狀更加嚴重了,有時一天要上洗手間5~6次,大便帶血也加重了,已經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后去醫院就診,醫生給我做了腸鏡檢查,被診斷為:炎癥性腸病。因為我從來沒所說過這一病癥,為此想請教一下什么是炎癥性腸病?
云南建水:李州李讀者:
炎癥性腸病在西方國家相當常見。然而在我國,這一疾病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目前這一疾病已經成為消化系統常見的疾病和慢性腹瀉的主要病因。患者多為青壯年,對社會生產和個人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影響。而且,隨著飲食結構、環境因素等的改變,炎癥性腸病這一歐美常見病,近年在我國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但由于老百姓乃至一些非專科醫生對此病的知曉度很低,常常導致患者漏診和誤診,在治療上走了很多彎路。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慢性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腸鳴、大便帶黏液或膿血等,病程較長,而且常反復發作。由此造成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來源不足,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乏力等繼發癥狀,如果嚴重的患者,常常還會并發腸道大出血、腸穿孔,甚至癌變。
炎癥性腸病非常容易復發,少數患者甚至會因消化道嚴重受損而出現癌前病變。越早治療,越有利于控制病情。如患者持續出現腹瀉,特別是有黏性膿血便時,應到醫院消化科及時就診,醫生通過常規的大便、生化免疫、腸鏡和x線鋇劑灌腸等檢查,可做出診斷。尤其是腸鏡檢查,對炎癥性腸病的診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炎癥性腸病患者更是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醫學臨床表明,良好的飲食能夠促進腸道自身愈合,飲食調理可以輔助性地治療炎癥性腸病,緩解癥狀,防止復發。這是炎癥性腸病治療的新概念之一。
對于炎癥性腸病患者而言,飲食上應該以質軟、易消化、高營養為原則。宜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每餐以正常食量的2/3為宜,每日進餐4~5次。為防止低鉀血癥的發生,每日應飲用一些含鉀高的果汁,比如香蕉汁,如腹瀉次數較多時,多飲水,每日應飲水1500--2000毫升為宜,飲水要少量多次、速度要慢。
此外,還應該避免食用冷飲、辛辣食物、牛奶和乳制品等,也不要吃引起腸脹氣的食物如黃豆、芋頭等,而魚、蝦、蟹及蠶繭等容易引起過敏的一類食物也應該少吃為宜。
——呂大夫
種植牙對人體有危害嗎?編輯同志:
請問,種植牙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
廣東化州:陸地陸讀者:
首先了解種植體(即在頜骨內打入的金屬牙根)的材料是什么,就會知道其對人體有沒有害了。種植體常用的金屬材料為純鈦,而純鈦在空氣、水以及其它電解質中自發形成表面的二氧化鈦薄膜,生物相容性非常穩定,對人體無害。
種植牙從1965年開始應用至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據有關研究人員稱,1975--2009年的臨床研究報告中,人工種植牙有90%~100%的高成功率。
——呂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