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糖尿病患者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群體,如兒童、老人、孕婦、肝腎功能不全者、手術患者等等。鑒于他們自身特點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因而在擬定治療方案時需要個體化區別對待。下面,就來具體談談關于特殊人群胰島素的使用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問題1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而糖尿病人的腎功能一旦受損,口服降糖藥的使用便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嚴重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只能選擇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我們知道,腎臟是胰島素滅活和降解的主要場所之一,隨著腎功能的下降,腎臟對胰島素的降解能力也隨之降低,患者對外源性胰島素的需求量相應減少,因此,腎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血糖監測,及時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以防誘發嚴重低血糖而危及患者生命。
問題2 慢性肝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肝臟是除胰腺之外,人體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糖調節器官。肝損害可致肝糖原合成功能下降及糖耐量異常,其中部分患者最終會進展為糖尿病,臨床將這種繼發于肝損害的糖尿病稱之為“肝源性糖尿病”。
與一般的原發性糖尿病不同,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應采取胰島素治療,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還有助于肝細胞修復及肝功能恢復: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否則會加重肝功能損害,甚至會導致肝功能衰竭,進而危及生命。“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一般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只是輕度升高,因此,一般選擇短效胰島素制劑,分別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此外,由于肝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較為明顯,因而胰島素用量會稍大。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肝病患者的肝糖原儲備不足,空腹狀態(尤其是夜間)低血糖的風險較高,因此,一般情況下,盡量不要在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如確有必要,劑量也不宜過大,同時要注意加強血糖監測。
當然,對于肝源性糖尿病來說,治療肝病、改善肝功才是最為重要的。隨著肝病病情的好轉,血糖可隨之下降甚至恢復正常。
問題3 孕婦血糖高該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孕婦如在懷孕之前已確診有糖尿病,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倘若是懷孕之后才發現血糖高,則稱為“妊娠糖尿病”。在治療上,無論是“糖尿病合并妊娠”,還是“妊娠糖尿病”,均不宜采取口服降糖藥治療,以免對胎兒的器官發育產生不良影響。除了飲食治療以外,胰島素是控制孕婦高血糖的主要手段,建議盡量采用人胰島素。在妊娠早期,血糖升高及波動不是太顯著,可選擇預混胰島素,一天兩次早、晚餐前注;到了妊娠中后期,血糖較高時,可采取短、中效胰島素聯合強化治療,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
一般說來,隨著分娩的結束,大多數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隨之恢復正常,可以停用胰島素;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則需要繼續給予降糖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繼續用胰島素或者改用口服降糖藥治療。
問題4 服用激素的患者該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糖皮質激素所致的血糖變化與所用激素的藥代學特性(包括起效時間、藥效高峰時段、作用維持時間、藥物半衰期等等)以及藥物用法有關。由于大多數使用激素的病人都是將全天的激素用量于上午8點一次性頓服,激素影響的主要是午餐后到睡前這一時段的血糖,因此,“類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午餐后及晚餐后的血糖較高,而后半夜至清晨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輕微增高。在這種情況下,可于午餐前及晚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島素或同時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
倘若患者原來就有糖尿病,服用激素后將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后血糖都會明顯增高,此時往往需要重新調整病人的治療方案,特別加強對午餐后到睡前這一時段的血糖控制(例如:增加午餐及晚餐前短效胰島素用量),以對抗激素的升糖作用。
長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使正常人血糖升高或發展為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能不用盡量不用,該減量時及時減量。
問題5 圍手術期的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手術的風險,促進傷口愈合。原則上,擬行手術(這里主要指大中手術)的糖尿病人,如果此前是用口服降糖藥治療,那么,應該在術前3天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治療,具體方案可采取”預混胰島素”每日兩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也可采取“三短一長”或胰島素泵胰島素強化治療,力爭在術前把病人的血糖降至正常。
在實施手術期間,需將胰島素由皮下注射改為靜脈滴注,根據動態血糖監測結果,隨時調整胰島素滴注速率,將病人術中血糖控制在5.0-11mmol/L。
術后由于病人尚不能馬上恢復正常飲食,因此需要靜脈補充加入一定比例胰島素及氯化鉀的葡萄糖液,以滿足機體必要的能量需求。為了保持血糖平穩,需要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適時調整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比值。在病人恢復正常飲食以后,可改用皮下胰島素治療,傷口愈合后可調整為口服降糖藥物治療。
問題6 酮癥酸中毒時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之一,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救治,目前多采用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滴注法,該方法簡便、有效,安全,可大大減少低血糖、低血鉀及腦水腫的發生率。其具體步驟如下:(1)第一階段。患者血糖較高(≥16.7mmol/L),可將普通胰島素加入到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劑量按每小時4-8U持續靜滴。2小時后復查血糖,如血糖下降小于滴注前水平30%,則將胰島素量加倍,如下降大干30%,則按原量繼續滴注直到血糖下降到13.9mmol/L左右時改為第二階段治療。(2)第二階段。當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時,可將原來生理鹽水改為5%葡萄糖溶液或5%葡萄糖鹽水,內加普通胰島素,葡萄糖與胰島素之比為2~4:1(即每2~4g葡萄糖給一個單位胰島素),直到血糖降至11.1mmol/l左右,酮體轉陰時,可過渡到平時治療。但在停靜脈滴注胰島素前1小時,應皮下注射一次短效胰島素(一般8U)以防血糖反跳。
問題7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島素?
答:老年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為2型糖尿病,其自身尚保留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再加上老年人往往有腎功能減退,胰島素經腎臟降解和排泄減少,因此,老年糖尿病人的胰島素用量不宜過大,否則,很容易發生低血糖,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可以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導致昏迷乃至死亡。
鑒于老年人對低血糖的感知性低、耐受性差,故對老年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標準宜適當放寬,以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