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咨客是位律師,35歲,也許是這個職業,使他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大一些,大學本科的學歷和人生閱歷,讓我感到與他交談也是一種享受。我職業性地問:“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幫助嗎?”他沉默幾分鐘后,開始低沉地向我傾訴他的“不幸”事:
“我覺得在這世界上活得真累,我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無論在大學時代,還是在工作時候,都有一種我行我素的沖動,雖然讓我得到了不少的機會,我卻也失去了很多,在一些人眼中,總是一個產生“新聞”的人。總有一些人好像與我過不去,在我的印象中,我被許多人中傷過,造成我現在精神不振,睡眠不夠。與異性多講幾句話,就被懷疑為居心不良,到領導那里多去一趟,就被認為是有拍馬屁之嫌;說話直率一點,有人說我驕傲,目中無人,多做些事,又有人認為我有野心……”
我聽了他的傾訴,我突然想起《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名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適”。的確,在生活中,總是有不少無聊之極的人,喜歡給別人——尤其是比他出色的人,進行一些流言攻擊,以滿足一種近乎變態的心理需要。的確也有一些人,被這些流言所擊夸,一些人甚至被擊潰,如三十年代的影星阮玲玉,在自殺時寫下“人言可畏”四個字。對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人,尤其是那些有“讓人人都滿意”期望的人,對流言的恐懼是巨大的。
但我們也看到,在這個世界上,稍有一點成就的人,哪個沒有被流言所攻擊呢?只不過有些流言以種種提醒、忠告、批評,責怪的形式來表現。但我們也看到,并不是有這么多人被流言所擊倒。因為,我們如果用一種健康的心態對等待它,人言又有什么可畏呢!
我問他:“你現在是如此的壓抑,就僅僅是因為別人的流言和攻擊,就為此痛苦,就想放棄自我?在這個世界上,流言真的很重要嗎?”
他若有所思,然后聲音低沉地說:“我也知道流言并不可怕,一個人說我,我覺得沒有什么,二個人說我,也沒有什么,但三個、四個,我一定會在乎的,不是有曾母信虎的故事嗎?”
是的,我們確實不在乎一個人說我們什么,但如果說你的人多了,這對我們的自信心會造成沖擊。也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總是“好心”提醒你要注意何人如何在背后議論你,使你的自信心產生動搖。縱觀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凡屬開拓、領先的嘗試,凡屬新穎、卓越的事物,不可能很快會被人們理解和認可,相反可能會招致某種風險和打擊,至于一般性的批評指責,那更是你應得的“待遇”。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是敢為天下先,被人議論和責怪的機會就越多。如果沒有一種良好的心態,一些天才或能人就可能被扼殺了。
他這時已經接受了我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他說:“我現在總算明白,一個人要想讓人人都滿意,他可能就是一個木偶,喜怒哀樂都由別人控制,自己永遠找不到人生的著落點。我就是我,這是獨一無二的,要想快樂人生,就認定自己的行事方式做下去,也許是錯的,也許別人一時難以理解,但這都沒有關系,因為我已活得真實。我想我再也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某一點否定就把我自己整個人否定掉了。”
生活就是這樣,最受歡迎、最受贊許的是那些希望得到贊許而不是祈求贊許的人,是那些能以積極的心態表現自我的人。還是一起回顧美國總統林肯的一名話:假使要我讀一遍針對我的各種指責——更不用說逐一做出相應的答辯,那我還不如辭職算了。我是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盡力工作的。如果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對我的反對意見將不攻自破,如果證明我是錯的,那么即使起誓我是正確的,也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