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流傳一則《吃飯時間錯誤不如不吃》的貼了,帖子子中雖指出了每日三餐的最佳進餐時間,然而并沒有說明:如果吃飯時間錯誤又會對身體產生怎樣不利的影響?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三餐吃飯不規律。
個案一 夜班族:夜班早飯時間常錯過
申先生是一個夜班族,“我在工廠上班,每天都是三班倒,生活、吃飯沒那么規律,經常夜里上班,到凌晨三四點才下班,回家后只想睡覺,早飯一般都不吃,直接睡覺早飯免掉了。”
讓申先生困擾的是,“我主要是早飯不吃,有時候也會一直睡到下午,這樣,午飯也會漏掉,晚上倒是吃得比較多,有時還會帶夜宵到廠里、說白了,我這三餐吃飯時間都不對,可不吃飯又餓,我這飯到底該怎么吃呢?”
個案二 營業員:運動量小有時省掉一餐
“今天不忙,我坐這里都沒動過,也沒感覺到餓,午飯就不吃了吧!”某服裝店店員商小姐說。
“你看看,我這胃,中午吃多了,到現在都沒消化,今天晚飯就不吃了!”在商小姐店里的女老板一邊起身活動,一邊指著自己的胃說,“早上沒吃早飯,午飯又吃多了。”那么,如果吃飯時間錯誤不如不吃的話,這故意省掉一餐是不是對呢?
專家提醒 三餐盡量保持規律
“三餐建議應盡量保持正常規律,但有些人群確實因為工作原因常常會誤點吃飯,或者錯過飯點就不吃了,也有為了身材會少吃一頓的。”營養專家認為,“吃飯時間錯誤不如不吃是不準確的,對誤點吃飯的人來說,即使飯點過了也應該及時補充能量。”營養專家還對照著網帖,一一進行了解讀。
A 吃早飯的最佳時間
【網帖】起床后20-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適。早餐前最好攝入至少500毫升水,既幫助消化,又為身體補充水分、排除廢物,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專家說法】營養專家介紹說,起床后,身體雖醒了,但腸胃還沒有完全蘇醒,可先用溫水補充身體水分,在30~60分鐘后吃早餐,讓腸胃預熱,恢復運動后吃早飯。
早飯時要具備這幾種營養素:谷類、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谷類指的是主食,蛋白質主要指雞蛋、牛奶,維生素和礦物質指的是水果蔬菜。如:菜包、菜餃子、西紅柿雞蛋面等就很適合做早餐。
B 吃晚飯的最佳時間
【網帖】最佳晚餐時間是18點左右,晚餐少吃睡得香,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
【專家說法】“晚上6點吃飯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很難做到,尤其是有應酬的人群。等人到齊了,差不多就已7點左右了。一般建議睡前4小時就不要再吃東西了,主要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營養專家說,“不僅是晚餐,任何一餐都應該吃到八分飽,而且以清淡的食物為主,比如蔬菜、米飯、豆制品、魚蝦等。”
C 錯過一頓是不是就不吃了?
【網帖】吃飯時間錯誤不如不吃。
【專家說法】“外科醫生做手術時,經常上午進手術室,到下午4點才出來,午飯基本是不可能停下來吃的。”營養專家介紹,“等他們工作結束后,建議他們先喝一碗湯。因為湯類可以讓腸道盡快吸收,快速補充身體營養素。錯過一餐的身體本就處于疲憊的狀態,不吃飯肯定會影響健康,及時補充能量還是非常重要的。”
D 三餐比例怎樣才合理
【網帖】最佳三餐比例為“早餐吃少、午餐吃好、晚餐吃飽”。
【專家說法】“午餐的分量應該最足,但三餐并沒有嚴格的比例。早餐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營養要全面,晚餐一般建議八成飽,以清淡為主,可用魚蝦替代肉品。“營養專家介紹,”午餐一般要求蛋白質特別豐富,一般建議魚蝦和肉加起來分量不超過3兩,蔬菜不超過6~8兩,種類最好要豐富。”
健康提醒
1 不吃早飯會“變笨”
營養專家提醒,不吃早飯的壞處很多。第一,大腦運作的營養不足;第二,易得膽囊炎;第三,易得胃病。大腦的運作需要米飯類的主食轉化的葡萄糖,如果不吃早飯大腦運作達不到最佳狀態,就會影響學習和工作狀態:吃了早飯,膽囊會開始工作,擠出膽汁幫助消化,如果不吃早飯,膽汁就會濃縮導致結晶,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結石:一夜過來,胃酸很高,pH值為2~3,長期將胃泡在胃酸里會刺激胃黏膜,吃了湯湯水水的早飯可以中和胃酸,讓pH值降4~5,胃會更加健康。
2 兩餐間隔久可多吃粗糧
營養專家建議,兩餐相隔時間長的人群可在前一餐中多吃些粗糧,因為粗糧的能量釋放比較慢,比較能耐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