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不可轉運可轉”,轉運方法之一就是當今社會上比較流行的“改名轉運”。“改名轉運”是古今易學家們依照易學文化的生肖八字、五行生克理論為原則來進行的命名操作,他們運用上述原理為人們選取方便記憶、內涵豐富的國號、地名、商業用名、私人名字等,從而表達出擇吉避兇、興旺發達、寓意祥和的美好愿望。“改名轉運”是徹底改變過去不利的外部條件(舊名),使被改變對象的心理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提高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贏得更多的外部機會。最終,內外一致共同作用,可以達到“轉運”的效果。改運這也符合《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
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的確有運用《周易》理論,改換國號、族名的案例,最終達到了“改名轉運”的效果:
大哉乾元:金克火,是元朝國名的基本原理。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稱帝,頒布詔令,取《周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大元”。有學者研究認為,元朝的命名是基于宋朝(字中有“木”)的五行屬性,以大元(“乾”為“金”)克制對方的做法。
明革元命:明太祖朱元璋是元末諸多起義軍領袖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于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借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被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朱元璋取得政權后,國號稱“明”,而其姓名中“朱”為“紅”,紅即“火”,“明”字五行亦屬火,且為陽火,正好克制五行屬金的“元”。
后金更名: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洲”,把“后金”改為“大清”。而明清國名朝的明,左面是個日字,日五行為“火”,清左面是三點水,水可以克火,所以皇太極要滅明,他必須改變“后金”(金)被明(火)所克制的運勢,用“滿洲”做族名,用“清”做國名。后來不久,清兵入關,奪取了天下。
古今名人“改名轉運”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漢高祖劉邦原稱劉季,反抗暴秦起義時改名劉邦,打敗項羽后,統一天下稱帝。武則天出生時,她的父親就給她起名則天,入宮侍服唐太宗李世民,被太宗賜名武媚娘。唐高宗李治立她為后,她恢復本名武則天,排除所有敵對勢力,登基稱帝,又改名為武,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前面提到的朱元璋,本名朱重八,追隨郭子興反元義軍,改名朱元璋。“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而“朱”與“誅”諧音。也就是說,朱元璋實際上就是誅元璋,這是把他自己比成誅滅元朝的利器。朱元璋功勛卓著,至領兵元帥,又在郭子興死后成為反元義軍統領大元帥,打敗元朝和陳友諒等人的軍隊,登基稱帝。
體壇“飛人”劉翔出生于1983年,當時普遍流行的一種取名方法是取單名姓隨父親,再在名字里添上一個母親的姓。劉翔的父親叫劉學根,母親叫吉粉花。按照這樣的道理,他原本應該叫“劉吉”。然而,這個看似吉利的名字,因為與“留級”發音完全一樣,被望子成龍的眾親戚一致否決。后來,“劉翔”被他姑父提了出來。“翔”字有“飛翔”之意,又與“吉祥”的“祥”諧音,怎么聽都順耳,于是劉翔的爸爸一拍桌子:“好!就叫劉翔!”或許,一個由“劉吉”改來的“劉翔”,真的成就了這位在田徑場上飛翔、跨越的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