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來了,UNIVERSAL JET AVIATION也來了……呈現井噴式發展的中國公務機市場像一塊吸金石,不斷吸引著全球各路“神仙”匯集中國,逐鹿中原。
在上海亞洲公務機展上,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給出的數據令人驚嘆:目前國內已有9家公務航空公司,109架注冊公務機(不含注冊在國外的),僅去年一年數量就增加了34架,而民航局今年已批準進口公務機60余架,前兩個月的進口數就高達24架。另有48家公務航空公司獲準籌建。
巴菲特攜手兩大財團入華
如此龐大的數字怎能不讓中國的民間資本和海外機構興奮、眼熱。就在亞洲公務航空展期間,股神巴菲特的伯??藸枴す鲰f公司旗下企業,擁有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私人機隊,經營私人航空業務的NETJET宣布,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利捷公務航空有限公司。
NetJet此次聯手的弘毅近思是中國領先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弘毅投資的子公司。馮氏投資則為香港富豪利豐集團的控股股東馮氏家族的私人投資業務之一。利捷的總部及運營基地設在珠海。
除了最大的公務機機隊,NetJet最大的撒手锏是 “分時所有制”和“公務機卡”兩種成熟的產品模式。而國內最大的公務機買家民生金融租賃公司去年就有意在國內布局公務機產權共享項目。民生金融租賃董事長孔林山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由于涉及相關法規條款,產權共享計劃還在研究中,民生租賃也希望盡快推出此類產品。
面對NetJet進入中國內地,孔林山并不諱言彼此的競爭關系,他認為,雙方合作大于競爭,因為中國公務航空市場空間巨大,此前雙方有過業務探討但還沒有實質性的合作。
民航局相關人士指出,國內的公務機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公務機產權共享在法規、責任事故、保險設計等方面還存在缺陷,需要不斷完善。由此判斷,NetJet想在中國復制美國的成功模式并不會一帆風順。
除了巴菲特,瑞士高杰公務機公司則選擇與精功公務機有限公司合作在國內開展公務機運營,諸如美國UNIVERSAL JET AVIATION這樣提供私人公務航空全方位服務的外資企業在航展上數不勝數,他們都在尋找合適的合作對象,以打開中國市場。
公務機廠商走本土化路線
8家公務機廠商此次帶來了全部的拳頭產品,在如何爭奪這個中國未來最大的公務機市場戰略問題上,本土化戰略已漸成主流。
賽斯納北亞地區銷售及市場發展副總裁吳景奎向本刊明確表示,賽斯納的目標形象地說,就是要做公務機中的奧迪A6,打造符合中國國情與定位的過硬產品。賽斯納說到做到,其與中航工業集團、成都市政府簽署了噴氣公務機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項目的合作包括先期引進成熟機型在國內組裝生產,組裝機型為獎狀君主、獎狀緯度公務機,以及盡快開展適應市場需求、滿足客戶日益增長需要的新型公務機的研制。
在此前的新加坡航展上也傳出消息,巴航工業公司在中國的的合資公司哈飛安博威轉產萊格賽600/650公務機項目,或于上半年獲批,預計2014年向市場交付產品。近日灣流也宣布將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飛機制造廠,候選國家包括中國。
“現在的公務機市場與當年國內的汽車市場頗有幾分相似,大眾、豐田、通用等汽車巨頭紛紛在中國尋找合資伙伴,以品牌技術換市場,大眾是其中的佼佼者,奧迪A6這一‘官車’品牌深入人心。而公務機公司要牢牢占據中國的市場份額,不進行本土化的嘗試可能會失去部分商業機會。比如賽斯納的獎狀君主如果在成都組裝投入市場,很難想象西南地區的財富人士不會‘近水樓臺先得月’。而這些合資生產的公務機打上了本土制造的烙印,甚至在今后的政府、企業采購中也能取得優勢地位。本土化的好處不言自明。”業內專家評論說。
公務機運營企業“國民俱進”
在公務機行業也許最激進的要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公務機運營公司,短短兩年48家公司獲準籌建,數量呈幾何形式增長,這一領域既沒有“國退民進或國進民退”,而是“國民俱進”,除了首都航空、北京航空等確立市場地位的國有企業,東航去年成立公務航空全資子公司,全面進入公務機市場。
東方公務航空服務有限公司運行部總經理崔海豐向本刊透露,今年公司托管的公務機將超過10架,未來五年規模將達50架。而南航珠海直升機分公司副總經理榮衛國也向本刊表示,其公司已經開始了公務機托管業務,南航也計劃成立專業商務航空公司,負責公務機、直升機的全面業務。
除了國字頭的航空企業,民營資本更是躍躍欲試,大白熊、新通商這些新晉民營公務機公司今年都將正式運營,諸如大陸、漢華等民營公司都在積極準備,還有許多投資方背景不明的公務機公司。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中國區公務機銷售副總裁李雪峰向本刊指出:據他所知,新批準成立的公務通航公司可能達到70家,成功存活率有10%就比較理想了。存活下來的7到8家加上之前已經拿到AOC牌照的15到20家公司,對于大中華區市場這些足矣了。
在市場溫度白熱化的情況下,當公務機市場發展趨于理性平穩之時,勢必會淘汰一批實力弱、專業性差的企業,但這個階段何時到來誰也無法判斷。
金融租賃群起發力
目前,民生租賃憑借在公務機市場的先發優勢,成為中國最大的公務機買家,頗有一騎絕塵之勢。但在此次航展上,招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與賽斯納飛機公司,簽訂了公務機戰略合作備忘錄。賽斯納希望借助招銀租賃作為招商銀行全資附屬機構的天然優勢,對接招行私人銀行業務迅速開展公務機的出售和租賃,以此打開和搶占中國巨大的公務機潛在市場。
各大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已經成為各家公務機廠商競相爭奪的目標客戶,而與這些銀行旗下的租賃公司結成聯盟,既能解決客戶購機的融資渠道,又能獲得銀行的高端客戶,可謂一舉兩得。
交通銀行旗下的交銀租賃也參加了上海公務機展,其負責人透露,通過傳統的融資租賃方式,交銀已獲得幾單公務機業務。此外,工銀租賃也視今年為公務機業務的關鍵年,其以客戶端引進、融資性租賃為主,與公務機廠商和運營商均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相信未來在公務機市場上,金融機構的競爭也將趨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