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王衛東癡心三農,回報鄉梓的豪邁情懷;這,就是一個企業家為民興業的質樸心跡。
采訪王衛東很考驗人的毅力,和他約了幾次,都因其工作太忙而未果。4月26日,他去茅臺酒廠談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合作計劃;5月18日,他同河南后羿集團商談興建飼料公司的合作項目;5月29日,他去青島福潤康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國華特西爾育種集團協商高端種豬養殖合作事宜;6月13日,他又和國家糧食儲備庫的相關領導談糧食托市收購的事宜。
幾經周折,7月5日,記者終于在位于鄭州市民航路的宋慶齡基金會企業一號大廈見到了王衛東——河南瑞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說起創業經歷,王衛東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
艱苦創業為創富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困難是有能力和志氣者的墊腳石,這是草根出身的創業者的真實寫照,但更像是王衛東創業歷程的注腳。1968年7月,王衛東出生于河南滑縣萬古鎮今古營村,他姊妹5個,父母都是勤勞本分的農民。那個時代很多農村家庭生活都很緊張,可是對于王衛東家來說,半年野菜半年糧都達不到,他們家人多口糧少,父母經常為孩子能不能吃飽飯發愁。這段生活給少年時代的王衛東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為他以后立志走出貧困、艱苦創業種下了理想的種子。
1977年,王衛東的父親因病去世,那時王衛東僅9歲。生活的壓力使剛剛懂事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生不易,但同時也養成了他從不向困難低頭的堅強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學習好、品質好、有悟性、有潛力”,老師如是評價王衛東,但家庭的經濟條件實在供不起他繼續求學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家庭的責任這一兩難選擇擺在他的面前,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抉擇。為家庭分擔,為家人負責的樸素理念,使王衛東主動放棄了求學之路。那一年他15歲!
幫母親干活,給弟弟妹妹掙學費。其實,早在王衛東上小學期間,他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盡管那時僅有10多歲,在他被迫輟學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家庭勞動。但是只靠工分養家很不現實,于是他就思考如何掙更多的錢貼補家用。他看到別人做生意能夠掙到錢,生活相對寬裕,他便以稚嫩的肩膀擔負起家庭更大的責任:開蒸饃鋪、炸燒雞、賣服裝、跑運輸、種蔬菜、拉建材,只要是能夠緩解家庭經濟困難的生意,他幾乎都做過。由于家里人口多、花銷大,雖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仍然沒有找到真正發家致富的門路。
1993年,王衛東看到當地打工的農民日益增多,村里的農田耕種和收獲成了打工農民亟須解決的“困難”,他購買了旋耕機、收割機、秸稈還田機等農機具,為當地農民解決了這一難題。由于他舍得付出、為人誠實,為農民服務的質量比別人高,價錢也不高,找他的農民比同行多出一截,為此那一年他因為真誠服務贏得了一小筆收入。
勇于拼搏弄潮頭
農民的種植和收割問題解決了,可是由于今古營村及周邊村落比較偏僻,道路出行不便,農民賣糧又成了新的難題。看到這一情況后,由于王衛東有跑運輸的車輛,他決定在村頭成立糧食收購點,使附近的農民不用去集市就很方便地將糧食賣掉,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他把收購來的糧食送到新鄉、鄭州,獲得地區間的一些差價。就是懷著這種樸素的情懷,王衛東走上了糧食貿易這一行業。
懷著對土地、對糧食的深厚感情,王衛東立志要讓家庭走出貧窮,讓身邊農民朋友走向富裕。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國家對糧食市場放開搞活政策的實施,王衛東成立了滑縣惠豐糧油購銷有限公司。由于他誠實守信,為人真誠熱情,周邊的農民都特別信賴他,有的甚至糧食賣后還把糧款存在他那里。幾年下來,王衛東的糧食貿易生意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業務從滑縣先后輻射到了濮陽、安陽、新鄉、鄭州等周邊地區所有收購糧食的企業。
1993年3月,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鄭州商品交易所,并正式推出期貨交易,形成期貨、現貨協調發展的“鄭州模式”。這為王衛東提供了更大的糧食經營“舞臺”。
一直以來,王衛東堅持“以誠信為本,不讓客戶吃虧”的原則。1996年8月,他到陜西購買2萬噸糧食,具體價位等都已和客戶談好,第二天簽合同交貨,可是就在當夜公司財務部打電話說市場糧食價位下跌。按說他完全可以第二天不和客戶簽合同,可是他還是按照原價和對方簽訂了合同,造成了幾十萬元的損失。當客戶知道這個消息后,對他肅然起敬,在以后的合作中,王衛東公司的貨款還沒到,對方就已經把糧食給他送過來。
1997年,王衛東走出滑縣到鄭州發展,結識了同樣做糧食貿易的尚海濤,他們共同創辦了鄭州瑞陽糧食有限公司(以下稱鄭州瑞陽),原滑縣惠豐糧油有限公司根據市場發展更名為滑縣瑞陽糧食有限公司(以下稱滑縣瑞陽)。業務層面的進一步拓寬,使王衛東邁上了更大的舞臺。公司經營業績由原來每年二三百萬元連年增長,到2011年經營利潤達2000多萬元。
傾心三農為鄉梓
多年來,作為全國糧食十強縣的滑縣,人均收入還比較低,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幾十萬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壯年,也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每到農忙時節,務工人員要回家收割、耕種,給他們工作帶來很大不便,這已經成了外出務工農民的實際困難。
為此,王衛東以“使家鄉人民都過上更好的日子”為出發點,以解決外出務工農民的實際困難為落腳點,于2011年7月投資3000萬元成立了滑縣瑞陽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稱滑縣瑞陽合作社),并當選理事長。由于他良好的口碑和為農民做實事的行為,當年就有6008戶農民加入滑縣瑞陽合作社,合作社以大力發展土地流轉和訂單農業為主,目前已流轉土地2200多畝,還有1萬多畝土地流轉協議待簽,發展訂單農業3.26萬畝。
滑縣瑞陽合作社堅持“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主要服務范圍是依法成為合作社成員的農民,為其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種植、銷售、儲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服務。在普及農業科技方面,王衛東堅持聘請農技人員在莊稼不同生長階段,為社員講解科學種田的相關問題,解決了農業科技棚架問題,使參加合作社的農民糧食產量顯著增加。同時,合作社為入社農戶提供每公斤低于市場2元的優質種子,并為他們提供低于市場價的各種肥料,在收購時以每公斤小麥高于市場0.20元。據統計,第一年加入合作社的6008戶農民綜合收益達450萬元。目前,合作社直接吸收當地勞動力136人,間接吸納勞動力近2萬人,合作社輻射范圍逐步擴大到濮陽市、內黃縣的10多個鄉鎮,為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發展當地經濟和帶動農民致富作出了突出貢獻。
6月15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二組組長吳宏耀到滑縣瑞陽合作社考察時,對該合作社為三農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滑縣瑞陽合作社在以后的發展中,能夠為糧食核心區的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引鳳來巢”創大業
在做好糧食貿易和農民合作社的同時,王衛東依托多年的人脈優勢和經濟條件,積極深耕市場,以滑縣瑞陽和滑縣瑞陽合作社為依托,結合公司資源優勢和先后與中糧集團、中儲糧公司長期合作的市場優勢,開展飼料加工、畜牧養殖和糧食深加工,積極拓寬發展空間,拉長企業產品鏈條,實現了企業的規模發展。
滑縣瑞陽合作社已經同茅臺酒廠洽談有機農業的合作,為其提供優質綠色的原料供應,在逐步形成農業規?;洜I的同時,向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制高點邁進。在涉及拉長農業產業鏈條的延伸方面,王衛東懷有更宏偉的藍圖。
目前,滑縣瑞陽和滑縣瑞陽合作社與上海光明乳業達成大型養牛場的初步協議,與山東亞太中慧飼料集團簽訂8000萬元的投資協議,其中后一個項目已經在滑縣新的工業園區投入建設;此外,滑縣瑞陽正在與青島福潤康農業發展科技有限公司、美國華特西爾育種集團公司洽談萬頭生豬養殖項目的合作事宜。而這些已不僅僅是瑞陽公司主營業務,更多的是王衛東為加快家鄉經濟建設、為富?;h農民所表現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企業家的樸素情懷!
從基層走來,從草根而起,從發展農業開始,到外出創業、返鄉興業,王衛東始終堅持讓家鄉的農民富裕起來,因為只有農民富裕了,滑縣才會真正成為經濟強縣。
這,就是王衛東癡心三農,回報鄉梓的豪邁情懷;這,就是一個企業家為民興業的質樸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