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勃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為村民開辟了一條條便捷寬闊的致富路,還將唐河帶入了一個和諧繁盛的新時代。
七月流火,河南唐河的田野蔥蘢而安靜,沿途村莊,行人恬淡悠閑。唐河雖是農業大縣,但這里的大多數農民,如今并不需要長年累月地守著土地,從事繁忙的農業勞作。這里蓬勃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為村民開辟了一條條便捷寬闊的致富路,還將唐河帶入了一個和諧繁盛的新時代。
“點菜”種糧
在當下的唐河縣,有一個名為“地保姆”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正迅速走紅各個鄉鎮。該合作社之所以引人注目,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別出心裁的 “菜單”式服務。這種服務可以讓農民種糧像點菜一樣,根據需要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來托管土地。
地保姆農業專業合社成立于2009年6月,創始人是上屯鎮丁崗村農民丁懷中和13個農機大戶。“我們瞄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同時也照顧分散經營的農戶,服務圍繞農戶需求轉。”丁懷中說,“合作社提供‘菜單’,讓農民‘點’其所需。這種‘點菜’式種糧,不僅促進了土地的合理流轉、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加快了職業農民身份的轉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上屯鎮農民李金洲家里種有10畝地,往年,一到農忙他就發愁。“兒子、兒媳在外打工,如果讓他們回來幫忙,來回路費加上誤工費,等于種糧一季的收入。”李金洲說,“去年,我加入了地保姆農業專業合作社,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一年算下來,每畝地多掙200多元。除此之外,我還可以騰出手來跟著建筑隊蓋房,一個月又能掙2000多元。”
在一份服務“菜單”上,詳細列舉著合作社提供的“流轉式托管、全程式托管、分成式托管、靈活式托管”等土地托管經營內容。靈活的“菜單”式服務,使地保姆農業專業合作社不斷壯大。如今,僅上屯鎮,就有丁崗、甘河灣等10多個村、3500多農戶入社,“點菜”土地面積近2萬畝,每年為農戶增收220多萬元。特別是新實行的示范玉米種植新模式,很受農戶歡迎。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合同,保證畝產玉米800~1000公斤,實現了“農戶省心、省力、省錢,土地增產、增收”。
談到未來的發展,丁懷中告訴記者:“打算用3年左右的時間,帶領唐河農業走向機械化、集約化、科學化、現代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立無公害小麥生產基地,建設無公害石磨面粉加工廠,拉長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地保姆’品牌。”
種地享受“一條龍”
自從3月份“土地流轉辦公室”成立,焦強就更加忙碌了。別小瞧這個辦公室,它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發布、收集、對接有關土地流轉和耕作服務信息,以更快捷地與農戶合作。
2009年,受外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功運作的啟發,桐河鄉種糧大戶焦強聯合幾家農戶辦起了祥宏農機合作社。依托機械化優勢,祥宏農機合作社規模化種植搞得風生水起。“統一機械化耕作和管護、統一實行供種和配方施肥、統一實行全程服務、統一實行訂單銷售”等服務模式,讓合作社成了群眾眼中的香餑餑。
目前,祥宏農機合作社共承包經營土地2500多畝,托管承包土地5000多畝,提供農機耕作服務2萬多畝,解決富余勞動力就業180多人。同時,合作社帶動全鄉發展100畝以上種植大戶18家,50畝以上種植大戶30多家,全鄉土地流轉面積在8000畝以上。
“大規模農機作業,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強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墑能力,特別是玉米秸稈還田作業避免了秸稈焚燒,在減少污染的同時增加了土壤肥力,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桐河鄉鄉長安克旭告訴記者,“農機合作社的發展,有效降低了作業成本,全鄉測算每畝作業費平均降低2.5元,僅此一項全年節約資金100多萬元。”
“成立合作社,就是為了方便和服務群眾,拿玉米種植來說,我們為農民提供了‘收、扶、耕、播、種’一條龍服務,只要群眾一個電話,我們立即服務到家。”焦強說,“祥宏農機合作社不僅幫助農民春種秋收、耕地、整地、播種,還把化肥、農藥等農資免費送到地頭,村民只要備好良種,就能完成收種整個過程。”
除此之外,祥宏農機合作社還為外出務工農民解除了后顧之憂。硯河村村民丁中興奮地說:“我和愛人在南方打工5年多了,我們兩個人每個月能掙7000多元,過去一到麥收秋種就著急。現在,祥宏農機合作社幫了我們的大忙,家里的農活兒一個電話就解決了。有了合作社,我們打工省心多了!”
小辣椒,“紅”產業
唐河縣小辣椒生產合作社是唐河縣最早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之一,自從兩年前捧回了國家商標局頒發的“泗洲香”商標,唐河縣35萬畝優質小辣椒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2003年8月,從部隊轉業回來的賈群成,在家鄉源潭鎮帶頭成立了唐河縣小辣椒協會,這個協會就是現在唐河縣小辣椒生產合作社的前身。
協會成立后,除了積極為會員及椒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賈成群還率先引進“新一代”“子彈頭”“內椒一號”等優良品種,并引導椒農改良品種,提高品質。在協會的帶動下,唐河縣的小辣椒種植趨于規范化,小辣椒產業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
2004年3月,在協會的推動下,該縣引資5000萬元在劉崗村建起了中原辣椒城。如今,中原辣椒城成為全國十大農產品交易市場之一,年交易優質干椒4.3億公斤,干椒遠銷廣東、湖南等30多個省市區,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成為左右全國小辣椒市場行情的“晴雨表”。
2005年,唐河縣小辣椒種植面積達30萬畝,成為河南省重要的無公害小辣椒生產基地。2007年8月,小辣椒生產協會更名為小辣椒生產合作社,和農戶、會員建立起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合作社成員也發展到300人,并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泗洲香”商標。
如今,唐河縣小辣椒種植面積達35萬畝,10萬農戶從事小辣椒種植,形成了700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建成了萬噸規模的標準化儲備冷庫,深加工企業華晟辣業食品有限公司、華源辣椒食品加工廠等企業正在開工建設,小辣椒產業已成富民強縣的一項“紅”產業。合作社會員人均收入比全縣農民人均收入高出30%左右,全鎮農民來自合作社科技服務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以上。
在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上,唐河縣可謂不遺余力。
為鼓勵引導種植大戶、龍頭企業、經濟能人興建新型農民合作社,唐河推出了許多政策“大禮包”。僅去年一年,該縣就爭取上級扶持項目6個,扶持資金148萬元。在政策雨露的滋潤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唐河異軍突起。依托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大戶和技術能手,唐河縣現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58家,全縣2000多戶農民加入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已逐步形成縱橫相連、優勢互補、產加銷銜接、貿工農一體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網絡。唐河由此步入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