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上午,記者一行走進河南羅山縣楠桿鎮李寨、邵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區,一幅現代田園風景圖呈現在我們眼前:綠油油的稻苗隨風起舞、一望無垠,像綠色的地毯;4米多寬的水泥路四面環繞,順暢通直,路兩邊的常青樹整齊有序;經過硬化的水渠縱橫交錯,為這方農田的豐收保駕護航。李寨、邵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是羅山縣農業綜合開發的一個縮影。
羅山縣位于信陽市東部,是河南省糧食主產區之一。該項目區是2011年羅山縣改造的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區,總投資1354萬元,其中財政投資1183萬元,群眾自投入171萬元,整修防滲渠道54公里,計劃配套各類建筑物823座,整修農用道路36公里。
在項目區,記者見到村民李某,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家的水稻田都在項目區內,現在他種田可輕松了,天旱澆水不費力,澇了還能排水;修了水泥路,雨天田間道路不泥濘,糧食也方便向外運;項目區內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收割,高產高效,省時省力,他家的水稻如今一年比過去增收千余斤,現在最樂意的事就是在項目區轉悠,義務做起了項目區的管護工作。
羅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余勝明告訴記者,羅山縣2009年被評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領導小組,把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縣十大重點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羅山縣按照“科學規劃、綜合配套、穩定面積、規模經營、集中投入、主攻單產”的原則,以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糧田建設為平臺,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力促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圍繞建設高質量工程,羅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開發區鄉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互通情況,剖析問題,尋找對策,解決實際問題,做到部門配合、責任到人。另外,羅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地形提早規劃,合理部署開發工作。結合當地氣候濕潤,雨量豐富的氣候特點,羅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精心規劃項目區整體框架,做到路渠、林網匹配,形成網狀格局。對項目區的農渠進行統一硬化、配套、整修、完善,鋪設水泥路,醫治群眾雨天耕作的“頭疼病”,受到了項目區農民的擁護和積極配合。項目區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積1600畝,改善灌溉面積8000畝,每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12萬公斤,油料生產能力10萬公斤,項目區農民年純收入增加3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