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依托豐富的資源,把發展茶產業這一特色、優勢產業作為農業跨越發展的第一支撐,通過打造完整的茶葉產業鏈,構建產業發展平臺,強力推動茶葉產業化基地建設及茶葉市場建設,使茶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茶產業成為富民產業、民生產業、生態產業、和諧產業。
今年信陽茶文化節期間,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信陽調研時指出:小茶葉大產業,小茶葉大民生,小茶葉大文章,小茶葉大形象。這是對該市茶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的充分肯定。
政策扶持激發發展活力
如何從茶業大市向茶業強市轉型跨越,信陽市把茶產業作為一項強市富民工程來抓,提出了新時期茶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種植規?;⒐芾順藴驶⑸a機械化、營銷市場化,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抓龍頭、抓產品開發、拉長茶產業鏈條。
創新思路,多渠道籌集茶產業發展資金的機制。市、縣(區)、鄉(鎮)三級政府設立了l億多元的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整合各種涉農項目資金10億多元,利用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吸引外出成功人士回鄉投資,盤活民間資本,通過茶農資金互助、創新金融產品、抵押貸款、擔保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渠道籌措茶產業發展資金,較好地解決了茶產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
以土地產權流轉為紐帶,打造互利合作發展的機制。通過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盤活土地資源,使宜茶土地向茶產業龍頭企業轉移,向承包大戶轉移,使土地資源、資金、技術得到最佳結合。以土地流轉為紐帶,茶農與茶龍頭企業、承包大戶、專業合作社緊密聯系起來,龍頭帶動,服務茶農,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建立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促進發展機制。以開闊的視野,大力引進和推廣茶葉新良種、栽培管理新技術、加工新機械新工藝,積極研發茶葉新品種,大力進行茶葉產品的深度開發,使茶產業迅速上質量、上水平、增效益。
建立獎懲激勵扶持茶產業發展的機制。將茶葉基地建設任務納入縣區目標考核、年度考核,采用多種手段,重獎先進,重罰落后。制定激勵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資金向重點項目傾斜,捆綁使用,重點扶持龍頭茶企業,積極培育了一大批省級和市級茶葉龍頭企業,促進了茶產業迅速發展。
數字顯示,經過該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信陽茶產業發展的節奏加快、質量提高、規模擴大,綜合效益也顯著提升。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信陽已有茶葉生產企業730多家,百萬元資產的茶農470多戶,茶葉專業合作社近500家,茶農近100萬人,從業人員近120萬人;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市級龍頭企業44家,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8家,全國重點產茶縣8個;茶葉年產量已從2006年1.5萬噸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4.6萬噸,年總產值從8億元增加到55.8億元,茶農人均種茶年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加到3000多元,畝產值由2006年的1000多元增加到4000元。
產業鏈條縱深發展
由于長年茶葉產品品種單一,夏秋茶鮮葉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制約了信陽市茶產業效益進一步提高。如何把小茶葉做成大產業,成了信陽人面前的一道考題。
2009年年底,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信陽調研時敏銳發覺河南茶產業存在資源低效利用問題,大膽建議信陽嘗試紅茶開發,增加農民收入。紅茶試制成功后,盧展工親自將其命名為“信陽紅”。
盧展工的一番紅茶點題,使得“信陽紅”橫空出世,走俏市場,也給信陽茶產業發展帶來了一場思想觀念上的革命。信陽將在鞏固擴大綠茶、紅茶產量,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向生產烏龍茶、黑茶、花茶等進軍,不斷拉長延伸茶產業鏈條,茶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茶葉深加工程度得以提升,茶色品種日漸多樣。目前,信陽毛尖茶飲料、環宇綠茶天然纖維內衣、茶多酚膠囊已投放市場,茶葉深加工品種也由過去單一生產炒青、烘青、蒸青等綠茶,發展到可加工生產綠茶、紅茶、黑茶、青茶等全產業模式,茶產業結構正日趨合理,后發優勢逐步顯現。
信陽紅“誕生”僅僅10個月,產值就逾2億元,據介紹,如果以“信陽紅”的開發生產為引領,掀起夏秋茶、中低檔茶葉生產的新高潮,全市茶葉產量、產值和茶農人均種茶收益將實現“三個翻一番”,即到2015年,全市茶葉產值70億元,茶農人均種茶收入5000元。其中,紅茶產量達2萬噸,產值達20億元。
躍上發展高地
怎樣更好地把品種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如何創新機制、拉動整個茶產業鏈條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一直是制約信陽茶葉產業化發展的瓶頸?!靶抨柤t”的成功在于抓住了產品結構調整的機遇,從以前夏秋茶鮮葉的大量閑置,到制成紅茶的合理利用,信陽茶產業的鏈條不斷拉長。從單一的綠茶產品,到擁有中國紅茶后起之秀的“信陽紅”,品牌效應不斷放大,產值不斷增加。
在保護和使用好信陽毛尖和“信陽紅”公用品牌的同時,信陽大力實施品牌名牌推進戰略,目前已成功培育出4個中國馳名商標、9個省級著名商標、3個中國名牌農產品和6個河南省名牌農產品。五云、文新、藍天等龍頭企業實行統一品牌、統一形象,已在河南18個地市和全國各主要城市建立品牌形象店200多個,設立營銷網點1200多個。
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文新茶葉公司)是一家集“文新”牌信陽毛尖茶種植、加工、科研、營銷于一體的綜合經濟體,是成功研發“信陽紅”的24家企業之一。目前,“文新信陽紅”已經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充分認可,直營和加盟店總數430多家。2011年,“文新信陽紅”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60%。
這要得益于國家農業產業化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的扶持,農業產業化綜合開發政策的實施,對信陽茶產業的發展及文新茶葉公司整體實力提升發揮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正是在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國家農業產業化綜合開發政策的支持下,文新茶葉公司得以迅速發展。2010年,“文新”牌商標被認定為“國家馳名商標”,文新茶葉公司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009年以來,農業產業化綜合開發項目資金支持了文新茶葉公司“信陽市10萬公斤信陽毛尖茶精制加工新建項目”等3個項目建設,項目支持資金566.5萬元。項目建設為文新公司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依托農業產業化綜合開發政策扶持,未來5年,文新茶葉公司將建立一個信陽茶研發中心,打造一個暢銷產品品牌,力爭成為一家上市公司,一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一茶繁榮引來滿園春。如今,歷史悠久的信陽茶葉實現了由“綠”到“紅”“一紅一綠”、紅綠輝映的嬗變,闊步走上產業化之路,并成為信陽重要的主導產業和民生產業,成為中原經濟區一張亮麗名片。信陽將按照今年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抓好信陽浉河茶產業集群試點”的要求,進一步擴大茶基地、做強茶企業、搞活茶市場、辦好茶節會,做大做強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