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以來,河南省鄲城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以下簡稱鄲城農開辦)以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為重點,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如今,項目區面貌煥然一新。鄲城縣農業綜合開發之所以取得了一年一個新臺階的可喜成績,應歸功于鄲城農開辦采取了打造精品工程“六字經”的工作方法。
一、前期規劃“細”
鄲城農開辦積極打造精品工程,在項目規劃上堅持“兩個結合、兩個程序”,做好項目規劃的“科學、務實、精細、遠瞻”。即堅持把集中連片、科學布局的開發原則與征求鄉、村意見結合起來;堅持把整體規劃與項目區群眾意愿結合起來;堅持組織專家評審;堅持征求村民意見。
二、項目實施“早”
各項工作做到早規劃、早動員、早施工,突出一個“早”字。為早日施工,實現當年開發當年見效的目標,鄲城農開辦不等不靠,及早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尤其是疏浚溝渠及機耕路整修工程,每年提前動員實施,鄲城農開辦始終堅持把工作提前干,留出更多的時間與余地,把工作做好、做細。
三、工程設計“新”
項目工程設計標準力求“新”。一方面,鄲城農開辦組織技術人員赴河南滑縣、新蔡、封丘等地交流學習,并結合鄲城縣實際情況,不斷對農業綜合開發單項工程設計進行更新改進提高;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的設備提高規劃水平,以衛星地圖為藍本,以實地勘測為依據,以GPRS數據為定位點,繪制CAD規劃圖,做到圖與實地相吻合。
四、施工安排“巧”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大,標段多,同時施工,大家一窩蜂地上,難以避免標段間的“打架”“掣肘”,造成利益互損,工作被動。針對這種情況,鄲城農開辦采取“先土方、再橋涵、兼機井、后道路、續線管”的有力措施,避免了各類工程的“碰頭”“打架”,確保了“當年項目、當年完工、當年受益”。
五、管理工作“實”
項目動工后,鄲城農開辦工作人員,除一名同志堅守辦公室外,其余全部吃住在一線,分責到具體標段。頂酷暑冒嚴寒,風里來雨里去,舍小家為大家,自覺放棄節假日,全身心投入項目建設監管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把項目管理工作抓實抓嚴。
六、四方力量“合”
在鄲城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鄲城農開辦加強與相關部門和鄉鎮的聯系,加強對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形成開發工作的合力。堅持統籌規劃,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動員項目區鄉鎮干部群眾齊上陣,齊心合力做工程。在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下,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共同做好開發工作,為順利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提供了重要保證。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的實施,使鄲城縣項目區農民心中“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夢想成為現實。項目區農產品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民收入有效增加,生態環境得到切實改善。項目區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78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1.8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55萬畝,增加農田防護林網1.44萬畝,優質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年新增優質商品糧371.2萬公斤,項目區農民純收入總額新增6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