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jì)年法”,將公歷1月1日正式確定為我國的“元旦”。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把每年的1月1日作為“元旦”。
常年居住在冰天雪地中的愛斯基摩人,總是習(xí)慣于把當(dāng)?shù)氐谝淮蜗麓笱┑娜兆幼鳛樾履甑拈_始,并十分浪漫地把這一天稱為“雪花元旦”。
埃及則是以尼羅河漲水的情況來確定“元旦”的日子。在當(dāng)?shù)兀藗兛偸橇?xí)慣夜觀星象,當(dāng)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時候,尼羅河就要漲水了,這一天就是埃及的“元旦”,被埃及人稱為“漲水元旦”。
印度尼西亞的凱拉比邦族人,總是把每年最早的候鳥飛來的那個日子,作為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候鳥元旦”。
非洲的烏干達(dá)則是把雨季作為新年的標(biāo)準(zhǔn),在那里,每6個月就會有一個雨季出現(xiàn),所以,他們每6個月就過一個“元旦”。
按照埃塞俄比亞的紀(jì)年方式,一年有13個月,在前12個月中,每月是30天,到了第13個月,平年這個月是5天,閏年這個月是6天。同時,埃塞俄比亞以公歷每年的9月11日作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