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長期對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導致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狹窄、閉塞、血流障礙,從而導致足部神經細胞缺血,出現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的損傷。臨床表現為足部發涼、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或潰爛、感染等,嚴重者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飲食的控制、藥物治療、足部保養與護理、預防和控制感染、外科搭橋、截肢等。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糖尿病導致下肢動脈血管病變的經皮血管腔內治療,給患者帶來了福音。經皮血管腔內治療,是通過健側或患側的股動脈插管,將導管放置于下肢動脈內,通過顯影劑注射在DSA透視下的所顯示影像來精確診斷血管的形態、走向和管腔狀況,用于了解下肢血管狹窄或閉塞的程度、部位,這是目前對血管病變的最佳診斷方法。造影診斷的同時,治療上還可以通過引入特殊球囊對狹窄或閉塞的病變血管進行開通,從而達到迅速改善遠端供血,緩解癥狀的療效,有助于減少糖尿病足的出現,促進足部潰爛的早期愈合。對出現下肢環疽的仍需介入治療,因為它可以通過改善血供促進潰瘍的愈合,減少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精確的造影結果還可為決定截肢平面提供依據。
糖尿病足因為其高昂的治療費用和治療難度,已成為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出現下肢無力、麻木或疼痛時及早就醫,發現并發癥及時采用有效的治療以改善或延緩糖尿病足的發生。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