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南寧舉辦的全國煤礦職業安全健康經驗交流會暨全國煤礦塵肺病防治現場會上,有關部門透露,2010年我國共報告職業病27240例,較上一年增加50.26%,其中塵肺病23812例,較上一年增加64.28%。由此可見,我國職業病發病勢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塵肺病已成我國最嚴重的職業病,據衛生部統計,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累計報告塵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病死率為22.04%。2010年,報告塵肺病例數占職業病報告總例數的87.42%。與此同時,國內多位職業健康專家在受訪時表示,由于塵肺病等職業病具有遲發性和隱匿性的特點,我國職業病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呈現高發態勢。從這一長串數據中可見,當前我國職業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近年來,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很多企業高度重視職業安全健康工作,使職業安全健康工作不斷加強,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標準體系也不斷得到完善,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能力不斷增強,職業安全健康防治技術水平和職業安全健康監管監察工作也得到了不斷提高。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在職業病防治中,領導不重視、機構不健全、監管職責不到位、責任和防護措施不落實、管理和技術滯后等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以犧牲勞動保護為代價,片面追求GDP指標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導致職業病防治困境的根本原因。
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已關系到全國廣大一線、特別是礦山、建筑、化工、建材、制造等職業病高發崗位職工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如何完善勞動保護機制,讓廣大一線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說到底,職業病防治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防的問題,一個是治的問題。現在出現的很多職業病,關鍵是預防環節的問題引起的,這個環節漏洞比較多,如果預防環節把握得好,職業病完全可以防止。
據悉,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職業病防治法》修訂版已經進入最后修改階段,目前正在征集修改意見,有望在近期完成并正式頒發。
筆者期望,在新修訂的《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中,能在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診斷程序、加強職業病源頭的預防與控制、增強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等方面有重大改進,特別是要在勞動者主體地位、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加強領導等方面加以明確。
首先,要通過法律強化職業病防治中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在勞資的利益博弈中,勞動者完全處于弱勢,如果將諸多義務性條款的落實僅僅寄托在政府監管上,而不加強勞動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簡化他們的維權程序,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受益,間接提高企業的違法成本,可以預期法律實施的效果將難如人意,達不到職業病預防為主的目的。
其次,要從法律法規的角度明確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要防止職責不明導致監管缺位,填補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中的責任空白,增強對現場的調查手段和能力,保障職業病防治所需的資金不得擠占、挪用,要把歷史遺留職業病患者納入法律視野,加大用人單位違法成本。
最后,要強化領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職業安全健康事關廣大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企業都要貫徹“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理念,增強做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落實職業病防治的主體責任,超前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防范,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切實維護和保障廣大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讓廣大一線勞動者都能真正走進“體面勞動”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