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在這里建立豐、鎬兩京,自此,西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先后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代周、秦、漢、隋、唐均建都西安。
西安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這里同樣是中國航空產業的集中地之一,堅實的通航基礎以及國家航空產業基地的駐足使它擁有了一個十分現代的名字——中國“西雅圖”。
航空基礎深厚
相對于全國其他省份來說,西安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有著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優勢,西安閻良國家級航空產業基地的建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積累,陜西已經聚集了全國1/4的航空產業總資產和產業工人,而西安航空基地又集中了陜西航空力量的精華。
西安航空基地的黨工委書記金乾生表示,做飛機首要的是要有強大的研制力量,西安航空基地在飛機的研發和制造方面具備了全國領先的力量。而這些研制力量,正是西安航空基地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最大的底氣。
西安同時牢牢地把握住了歷史的發展機遇,西安航空基地于2007年9月率先在全國設立了通用航空產業園,成為了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開先河者”。
一個基地四個園區
2008年,陜西確定以蒲城內府機場為依托,充分利用2000米以下、半徑8公里的本場空域資源,重點發展通用飛機的設計、制造、試飛、飛行培訓、跳傘訓練、航空俱樂部、航空博覽等,形成最具競爭力的通用航空產業集群,打造中國最大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平臺。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則是國家發改委2004年批復設立,到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西安閻良航空基地升級為國家級陜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躋身國家級開發區行列,成為全國惟一以航空為特色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閻良駐有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一航飛行試驗研究院等國家航空企業和科研、教學單位,是亞洲地區最大的集飛機研究設計、生產制造、強度檢測、試飛鑒定、航空教學五位一體的“航空城”。我們擁有4平方公里的亞洲一流機場,全國惟一的航空科技專業孵化器,以及西飛公司國家級技術中心等全國最先進的飛機試驗、實驗中心。”
目前,西安擁有“一個基地四個園區”。一基地指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四個園區分別是:閻良航空核心制造園、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咸陽空港產業園和寶雞鳳翔飛行培訓園,利用各自的優勢重點發展局部產業。
低空開放有亮點
在關鍵的低空空域開放上,西安航空基地在2009年成功地說服了國家民用航空局在基地設立試點園區——蒲城通用航空產業園,進行低空空域開放試點,這是我國政府批準設立的第一個通用航空產業試點園區,將把陜西蒲城機場、華山、洽川濕地、司馬遷祠、黃帝陵、壺口瀑布等旅游景點區域及其連接路線確定為開放空域,通過這些開放空域組織低空觀光旅游飛行,以積累低空空域開放的經驗。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目前已有5家飛行員培訓機構,并專門引資在基地建立了一個高標準的通用飛機機場,聯合西安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西安武隆集團公司成立了國內首家民營通用航空機場專業管理公司。基地希望通過這些工作能為今后國內通用飛機機場的大規模建設探索一些經驗,制訂出行之有效的行業標準來。
西安航空基地的這些努力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大力認可,目前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在通用航空方面,已擁有從設計研發、整機制造,到機場跑道、飛行員培訓等完整的產業鏈條,這在全國僅此一家。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已成為了中國通用航空改革最大、最主要的一塊“試驗田”。
在2009年和2011年成功舉辦兩屆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后,國務院已批準將西安確定為“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永久會址。
探索通航改革
西安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金乾生告訴本刊,通用航空的改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除了開放低空空域外,還得進行通用航空機場建設運營管理和補貼的改革,行業管理政策及行業標準的制定與試行的改革,以及運營監管、安全保障與風險管理機制等諸多方面的改革。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著手進行這些工作,這些工作的完成將會使通用航空產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力爭到2015年,西安航空基地將打造成全國最適合發展航空產業與高端機械制造業的區域;到2025年,建設成為全球航空產品采購供應中心、航空人才培養中心和航空技術服務中心,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提供強大支撐。